高 窯 楊岸奇 李朝暉
(1.湖南美可達生物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長沙 430331 2.湘潭市家畜育種站,湘潭 411104)
飼料加工對動物營養(yǎng)的影響密切, 高效的飼料產品的生產依賴于科學的營養(yǎng)配方設計和合理的加工制造水平。 飼料粉碎加工工藝是飼料生產中能耗最高的工段之一, 同時粉碎工藝對后續(xù)飼料產品的加工也有直接影響, 另外有研究表明飼料粉碎工藝與畜禽生產性能等有一定關聯(lián), 因此本研究通過不同粉碎工藝參數(shù)對育肥豬日糧中所用豆粕進行粉碎, 觀察其成品率及其對后續(xù)發(fā)酵飼料適口性的影響, 并通過檢測試驗豬血清以觀察對豬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響。
本研究所使用的粉碎機為立軸式粉碎機,型號為SWFL110, 由常州遠見機械有限公司飼料有限公司提供。沈維軍等認為原料種類、粉碎機結構與參數(shù)及相關配套設施都能顯著影響粉碎機工作效率和性能,因此在本研究中選擇豆粕水分含量、粉碎機轉速和篩孔大小為主要因素, 經過初步篩選各因素水平如表1 所示。
表1
豆粕粉碎后經過高溫高壓熟化處理, 加入含2.0%含量乳酸菌的發(fā)酵液進行發(fā)酵處理, 其中乳酸菌由??谵r工貿(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發(fā)酵完畢后置于陰涼處保存以用于動物飼喂試驗。
本研究使用杜長大三元豬為試驗動物, 總計120 頭, 根據(jù)飼料粉碎加工結果對試驗豬進行具體分組。 飼喂地點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持續(xù)80d。本研究試驗豬日糧配方與營養(yǎng)標準見表2。
表2 試驗豬各階段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4.1 粉碎加工指標
對豆粕粉碎加工效果的主要考察指標為粉碎合格率,其計算公式為:合格率(%)=篩上物/豆粕總質量*100%。
1.4.2 生產性能指標
考察完粉碎工藝后, 對指定工藝下豆粕進行發(fā)酵,并加入飼料配方中進行肥豬飼喂試驗,飼喂完畢后統(tǒng)計豬個體平均日增重, 個體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等性狀。 計算公式為:
平均日增重=(試驗初個體重-試驗末個體重)/試驗天數(shù);
平均日采食量=個體試驗階段總采食量/試驗天數(shù);
料肉比=試驗階段采食量/試驗階段增重;
1.4.3 生化指標
飼喂試驗結束且對生產性能統(tǒng)計完畢后,對試驗豬進行前腔靜脈采血約10 mL, 靜置10 min,以3000 r/min 轉速離心15 min,取上清液,以檢測血清中免疫指標與抗氧化指標。 血清中主要研究的免疫指標包括血清溶菌酶(LSZ)、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使用酶聯(lián)免疫法進行測定; 抗氧化指標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檢測方法參考席鵬彬等的研究。
本研究使用SAS9.2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利用正交分析和方差分析對粉碎工藝參數(shù)的主次關系及最優(yōu)參數(shù)進行分析; 育肥豬飼喂試驗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比不同工藝下發(fā)酵豆粕對豬生產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生產性能數(shù)據(jù)和血清生化指標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其顯著性用上標字母表示, 字母相同表示組件差異不顯著(p>0.05),否則表示差異顯著(p<0.05)。
按照正交表L9(34)安排試驗,選用0.3mm 的篩片對不同參數(shù)下豆粕粉進行篩分, 計算豆粕粉合格率,統(tǒng)計結果如表3 所示,并對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和邊際均值計算(見表4 和表5)。 由表4 可以看出,含水率、轉速和篩孔對豆粕粉碎合格率均有顯著影響,效應大小依次位含水率、轉速、篩孔。根據(jù)表5 邊際均值計算結果表明, 最佳合格率的工藝參數(shù)組合為含水率9%, 轉速2500r/min 和篩孔16mm。
表3 不同粉碎工藝參數(shù)下合格率指標
根據(jù)表3 試驗結果, 僅有第3、4、6 號試驗的豆粕粉碎合格率超過90%, 因此選擇三組工藝參數(shù)的豆粕粉進行發(fā)酵對試驗豬進行飼喂試驗,依次設置為A、B、C 三組, 將120 頭隨機分為三組,每組4 個重復, 每個重復含10 頭試驗豬。 持續(xù)30d 的飼喂試驗結果統(tǒng)計如表6 所示。 飼喂80d后,A、B、C 三組試驗豬試驗末個體平均重量、個體平均日增重和個體平均日采食量均有顯著差異(p<0.05);C 組料肉比最低,A 組最高,且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
不同工藝下豆粕發(fā)酵后應用于豬日糧對豬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見表7。 免疫指標方面,LZS、IgA、IgG 在豬血清中的含量均為C 組最高,B組次之,A 組最低,且各組間差異顯著(p<0.05);抗氧化指標方面,C 組的SOD 和GSH-Px 的活性最高, 且與其他兩組存現(xiàn)在顯著差異(p<0.05),但A、B 兩組間活性無顯著差異,C 組MDA 的含量最低且與其他兩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C 試驗豬機體免疫性能與抗氧化性能均優(yōu)于其他兩組。
表4 方差分析結果
表6 不同工藝參數(shù)生產的豆粕發(fā)酵后對育肥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表7 不同工藝參數(shù)生產的豆粕發(fā)酵后對育肥豬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飼料生產的目的不同對于生產工藝的要求會存在差異, 田玉民等在將豆粕粉碎用于蛋雞日糧的研究中, 通過變頻器將電源頻率分別設定為10、20、30、40 和50 Hz, 以調整粉碎機電機轉速,同時分別用φ5 mm、φ2.5 mm 孔徑的篩片進行試驗, 結果表明粉碎機輸入電源頻率的大小影響粉碎粒度,電源頻率提高可導致粉碎效率提升。宋永鑫以節(jié)能為主要指標對豆粕粉碎工藝參數(shù)進行研究,以錘片厚度(6 mm、5 mm、4 mm)、吸風量(風門開啟程度)、篩片孔徑(使用組合篩片時正反轉)為研究變量, 結果表明粉碎機生產率隨著吸風量從0 增至最佳吸風量而持續(xù)增加, 噸料電耗持續(xù)降低;錘片厚度以5 mm 厚噸料電耗最低,篩片的組合以錘片至上而下打向較小孔徑篩片比打向較大孔徑篩片的粉碎效果好。 目前暫無豆粕粒度大小對其發(fā)酵速度的影響研究, 但參考其他飼料原料的研究可知粉碎粒度小, 可以增大物料與發(fā)酵液的接觸面積進而導致發(fā)酵效果更佳。
本研究中選擇用于飼喂試驗的豆粕是已經成型的豆粕粉, 因此飼喂試驗實質上是考察不同粒度下豆粕發(fā)酵后的飼喂效果,即A、B、C 三組是分別考察24、16、8mm 孔徑下生產豆粕粉發(fā)酵對生產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8mm 篩片下豆粕粒度最小,與發(fā)酵液接觸面積最大,因此發(fā)酵最為徹底,這可能是C 組生產性能、免疫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優(yōu)于其他兩組的重要原因。 粒度小而導致有效接觸面積增大導致飼料原料或飼料添加劑效果更好,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研究人員的驗證。李志明等為比較不同粒度低聚木糖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血清生化指標,抗氧化性能及糞便微生物的影響,在日糧中分別添加常規(guī)和超微低聚木糖,結果表明超微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別提高了7.71%,7.35%。 劉小川研究了不同粉碎粒度姜粉(300μm、149μm、74μm、37μm 和8.4μm)對肉仔雞生產性能、抗氧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減小姜粉粒度可以線性地降低21 日齡肉雞血清中膽固醇濃度和提高21 日齡時肉雞血清中谷胱甘肽過氧化酶活性、42 日齡時的總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21 和42 日齡時的總蛋白濃度, 該研究認為姜粉可以改善肉仔雞的抗氧化性能,且效果隨粒度的減小而增強。
根據(jù)上述研究結果可以認為, 對豆粕粉碎合格率影響因素按照重要性從高到低排名為含水率、轉速、篩孔孔徑,工藝參數(shù)的最優(yōu)指標為含水率9%,轉速2500 r/min 和篩孔16 mm。 豆粕粉碎后發(fā)酵的飼喂試驗表明,雖然16 mm 可以提高粉碎合格率,但當篩孔孔徑為8 mm 時,可以使豆粕粉與發(fā)酵液接觸面積有效提升, 進而增強發(fā)酵效果,可以顯著提升育肥豬生產性能、免疫機能和機體抗氧化能力。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