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康
【摘 要】課后習題作為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落實語文要素與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中相應的課后習題,以扎實有效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綜合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本文以《兩小兒辯日》為例,闡述了通過聚焦課后習題來落實語文要素的實踐與思考。
【關健詞】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 課后習題 語文要素
一、案例描述
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小古文《兩小兒辯日》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全文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和展開故事情節(jié)。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小古文,齊讀課題——
生:兩小兒辯日。
師:這篇小古文選自《列子·湯問》,(介紹列子和《列子·湯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范讀)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之處多讀幾遍。
(指名朗讀課文,相機正音,指導停頓,讀好兩小兒的話)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好停頓,把句子讀通順。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師:借助文中注釋,前后桌同學合作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嘗試連起來說一說故事的內(nèi)容。
(逐段理解,相機補充重點字的解釋)
師:剛才我們又逐字逐句地學習了課文、現(xiàn)在大家再連起來說一說。
(四)聚焦“辯斗”,賞讀故事
師:理解了故事的大意,我們再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兩個小孩為什么事爭論不休呢?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他們又是如何說明各自的觀點的?請你在書中圈畫出關鍵語句,完整填寫表格。
(師出示表格)
(生填寫表格)
師:(出示第一組對話)請簡要說一說兩小兒各自的觀點。
生:一小兒的觀點是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另一小兒的觀點是: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
師:太陽是同一個太陽,兩小兒的觀點卻截然相反,我們來聽聽他們是依據(jù)什么說明觀點的吧。(出示第二組對話)
師:兩小兒的觀點為什么截然不同呢?
生:因為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一個根據(jù)視覺來判斷,一個根據(jù)感覺來推論,導致結果也就不一樣。
師:這是兩個怎樣的小兒?
生:善于觀察。
(五)續(xù)補話語,領悟中心
師:兩小兒爭論不止,你贊同誰的觀點?孔子又贊同誰的觀點?
(生討論)
師:孔子最后做出判斷了嗎?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生:孔子不能決也。
師: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呢?(介紹孔子)孔子是大學問家,他都不能決也,難怪兩小兒要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師:孔子就這么被兩小兒給難住了,他為什么不隨便找個理由糊弄過去呢?
生:……
(六)小組合作,表演背誦
師:兩小兒的辯斗如此精彩,我們大家也來體驗一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配好角色,用文言文來演一演、辯一辯。
……
(七)作業(yè)設計
師:在《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孩子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寫一篇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或對待事情的小練筆。
三、案例反思
本篇課文所處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體會用具體實例說明觀點的方法,而本篇課文在課后習題中設置了如下習題:(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加點字的意思;(3)對照注釋,想想每句話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4)在《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的觀點分別是什么?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觀點的?對比本課的課后習題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后習題的設置與語文要素緊密相連。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教材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圍繞習題內(nèi)容專注學習,以此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借“題”引路,朗讀訓練扎實有效
基于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特點和課后習題的設計,筆者在本課教學中采用了以朗讀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由易到難,由扶到放,層層深入,教授給學生讀通并借助注釋和想象理解小古文的方法,以此達成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及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筆者始終把“讀”的教學放在首位,圍繞“讀”的教學,筆者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讀準字音
在《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中多處出現(xiàn)了多音字,如“辯斗”的“斗”、“孰為汝多知乎”的“為”和“知”,這些字的讀音需要學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選擇讀音。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注釋先大致理解句意,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判斷與選擇讀音。
2.讀通課文
在小古文的朗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不但要將文章讀正確、讀流利,而且要讀出小古文的節(jié)奏感,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在學生無法讀出節(jié)奏感的情況下,教師優(yōu)秀的范讀將會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筆者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進行了示范性朗讀,學生邊聽邊跟著節(jié)奏默讀,繼而大聲自由模仿讀,這樣學生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就相對容易了。
3.讀懂課文
在學生讀通課文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理解文意了。在理解文意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主要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讀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礎,筆者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以朗讀教學為主線,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示范讀、指名讀、合作讀等,讓學生在層層深入的朗讀中逐步理解文意。同時,筆者還引導學生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用文言文演一演這個故事,用表演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再次回顧課文內(nèi)容。學生表演既呈現(xiàn)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人物的理解,也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有效達成了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的目標。
(二)順“題”而學,教學過程清晰流暢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文章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边@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閱讀教學中厘清作者思路的重要性。作為教師,在解讀文本時,首先應有能力明確教材選編本篇文章的意圖,從而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以此優(yōu)化教學流程,使教學更加清晰流暢。課后習題就是幫助教師厘清文章思路的抓手,《兩小兒辯日》課后第四道習題“兩個小孩的觀點分別是什么?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觀點的?”就可以作為教學中的“主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在學生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礎上,筆者提問“兩個小孩在為什么事爭論不休?”學生很容易答出“為了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而爭論不休”。隨后筆者引導學生借助表格自學兩個小孩的觀點,以及他們的判斷依據(jù),這恰恰就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用具體實例說明觀點的方法。學生在邊讀邊圈畫的過程中很快發(fā)現(xiàn),一個小孩認為“早晨時候太陽離人近,中午時候離人遠”是根據(jù)早晨看到的太陽如車蓋般大,中午的時候太陽如盤盂般小判斷的;另一個小孩認為“早晨時候太陽離人遠,中午時候離人近””是根據(jù)早晨的時候太陽寒涼,而中午的時候太陽溫度高來判斷的。這樣的教學設計,巧妙地利用了課后習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問題”,讓學生在邊讀邊思邊說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教學思路清晰明了,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同時也落實了語文單元要素,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依“題”而練,練筆表達落到實處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科學發(fā)現(xiàn)的機遇,總是等著好奇而又愛思考的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之一是“體會用具體實例說明觀點的方法”。在教學課后第四道習題時,筆者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了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與各自依據(jù)之間的關系,明白了他們看待事物的結果不一樣是因為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遷移訓練——“在《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孩子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寫一篇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或對待事情的小練筆”。學生在理解了文中兩小兒的辯斗之后,能夠學會在敘述事情發(fā)展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寫出對待同一現(xiàn)象的不同看法,并仿照課文采用對話的形式,展現(xiàn)人物的觀點與依據(jù)。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資源,在強化理解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所感悟與思考,享受情感的熏陶,獲取思想的啟迪,體驗審美的樂趣?!边@樣的練筆訓練既立足于課后習題,又能夠關聯(lián)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根據(jù)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進一步深入探究和思考,讓教學目標在課后練筆中有效落實,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統(tǒng)編版教材在編排上都是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內(nèi)容,一條是以內(nèi)容主題組織單元教學,另一條是將語文要素的各種基本因素分成若干個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分布在各課的課文和課后習題中?!闭n后習題是語文要素的重要載體,課后習題設計“舊貌換新顏”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主要亮點。作為教師,應當重視課后習題、聚焦課后習題、解讀課后習題,充分發(fā)掘課后習題中所包含的語文要素,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題引路。引導學生順題而學、依學而練,充分發(fā)揮課后習題應有的價值,靈活運用課后習題打造扎實、有序、高效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