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青
112歲時,“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駕鶴而去。這位有著“周百科”之稱的老人,博學(xué)睿智,學(xué)貫中西,鮮有能望其項背者;其談吐幽默風(fēng)趣,聽后令人捧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宛如一道光,令人豁然開朗。
由于周有光從事的行業(yè)比較冷門,再加上他不喜歡拋頭露面,以致他只在圈內(nèi)名氣大,而在社會上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就。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記者提出讓他做一段自我介紹,他略加思索后說:“我大腦袋,前額廣袤、光亮,是一片不毛之地;牙齒是原裝,但吃西瓜非但要吐出渣滓,而且還須剔牙;耳朵不靈,助聽器隨身帶,別人一張嘴就必須得戴起來,不然只能看到別人嘴巴在動。我早年是學(xué)經(jīng)濟(jì)的,跑過紐約、倫敦大碼頭,后來因為對語言文字有那么一點喜歡,多少有點造詣,遂被奉命改行,專門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工作,后來也就有了《漢字改革概論》等幾部所謂的學(xué)術(shù)作品。曾任全國政協(xié)教育組副組長,為滿園的桃李而躬耕?!?/p>
周有光的這番自我介紹,可謂是幽默爆棚,他先描述了自己的外貌特征,不論是“不毛之地”“原裝”,抑或是吃西瓜吐渣滓,都是幽默風(fēng)趣,令人印象深刻。在接下來介紹個人成就的時候,他依然采用這樣的方式,把原本豐富多彩的經(jīng)歷說得簡簡單單。他的謙遜之風(fēng),在幽默的話語中得以盡顯。
有人在問及周有光的長壽秘訣時,他拿出了一篇自制的“陋室銘”抑揚(yáng)頓挫地讀了起來:“山不在高,只要有蔥郁的樹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魚群。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義地快樂自尋。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臥室就是廚房,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的收音機(jī)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的朋友寄來文章。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借此鍛煉筋骨。為打公用電話,出門半里,順便散步觀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頂。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聽了他的這番話語,人們被逗得哈哈大笑。
長壽之人,大都豁達(dá)樂觀,周有光在這方面表現(xiàn)尤甚。他的這篇“陋室銘”,淋漓盡致地把其幽默的品性展現(xiàn)出來,哪怕是自己居住的地方再簡陋,只要有了快樂的心性,都是能夠?qū)ふ业狡渲械臉啡?。世人聽了這樣的幽默話語,又怎能不對其敬服連連。
周有光對食物沒什么講究,甚至顯得粗劣,但他卻依然吃得津津有味,提到為何會有如此之坦然時,他侃侃而談:“在三年困難時期,食物極度缺乏,我參加的學(xué)習(xí)小組,由于營養(yǎng)不足,人人身體軟弱,學(xué)習(xí)一會兒就彼此輪流打哈欠,精神疲乏,只能選擇暫時休息。這么下來怎么能行呢?我一想,索性就來個精神會餐好了。我率先垂范,把早年吃過的美食描述了起來,聽得眾人興趣盎然,眼睛當(dāng)時就見了光亮。我這么一開頭,其余的人都跟了上來,越談越起勁,好像面前桌子上的學(xué)習(xí)變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飯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就不再感覺疲乏了。有了這樣的經(jīng)歷,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好處,那就是面前的東西,在我眼中都能變化成美味佳肴?!?/p>
一個樂觀向上的人,總是能以苦為樂,從困苦之中尋找一番樂趣。對于能夠坦然面對粗劣的食物,周有光并沒有直接談自己的看法,而是選擇當(dāng)年“精神會餐”的經(jīng)歷,話語之中充滿樂觀,把一件困苦的事情說得興味盎然。
有一次,央視新聞頻道采訪了已經(jīng)百歲高齡的周有光,在提到自己為何能夠如此長壽的時候,他嘿嘿一笑:“我估摸著是上帝糊涂了,就把我給忘掉了,所以就沒有叫我回去!”一句自嘲的話,說得主持人哈哈大笑。緊接著,他又換上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說:“老不老,這個我管不著,不過有一點我是管得著的,我是活一天多一天的,而且還不是茍且活著,也不是消磨時光,而是樂觀向上地活,要努力為人類的幸福而活著。不瞞你說,前面有人寄給我一張賀卡,上面寫著祝福12歲的老爺爺健康長壽,你不知道我有多興奮。因為我覺得,我的人生是從88歲開始的,100歲那年,豈不就是12歲嘛!”這番話語再次讓主持人忍俊不禁。
作為一名百歲老人,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還能如此睿智樂觀,著實讓人贊賞。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