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東京奧運會上中國年齡最小的奧運冠軍全紅嬋,因家庭條件不太好,在她獲得金牌后,各種贊助蜂擁而至。有人給她家送來房子、鋪子和票子,但都被其父母拒絕了,他們稱自己不能消費女兒的榮譽。
景泰縣山地馬拉松事故發(fā)生后,牧羊人朱克銘一次救出6個人,迅速成為焦點人物。一時間,他的名字沖上熱搜,被無數(shù)贊揚和褒獎所包圍。然而,頻繁接受采訪、出鏡,讓他不堪其擾。朱克銘坦言:“我只是個普通農(nóng)民,做自己的本分事情才踏實。這幾天有很多公司想和我簽約,說給我發(fā)工資,讓我搞直播,能給我?guī)砗芏嗍找?。我和家人商量過了,我們只是普通的農(nóng)民,很多事我們也不懂,農(nóng)村的生活雖不算富裕,但我覺得踏踏實實種地、放羊心里更踏實些?!?/p>
全紅嬋父母和牧羊人朱克銘作為普通老百姓,能在名利唾手可得之際,不為名利所動,不為收益所惑,不收受商家任何饋贈,不與任何一家公司簽約,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實屬難能可貴。
歐陽修曾言:“富貴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敝傅木褪菫槿颂幨酪?jīng)得起功名利祿的浸染,不改變自己的人生志向和追求。在成功成名被人奉為圭臬的時候,如果你按捺不住功利浮躁的心,就會在物欲橫流和追名逐利中迷失自我、自移其守。
“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心無外溢,更多地體現(xiàn)在守心止惑的人格操守上。唐朝宰相陸贄,對下不貪、對上不捧,連唐德宗都認為他“清慎太過”,暗地派人向他送“密旨”:對別人的饋贈,一概拒絕,辦事恐怕不太方便,要他重禮可以不收,但像馬鞭、靴鞋一類的“薄禮”“收亦無妨”。然而,在陸贄看來,“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賄道一開,展轉(zhuǎn)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幣帛;幣帛不已,必及車與;車與不已,必及金璧”。曾國藩也說:“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現(xiàn),不因功名而貪欲,不因感極而求妄?!边@是告誡人們,凡事只要心存雜念,私心外溢,邁出突破“零”的第一步,就會逐漸蛻化,滑入泥潭不能自拔。
一個人要堅守志向,有所作為,就必須止得住誘惑,舍得去欲望,放得下功利?!痘茨献印さ缿?yīng)訓》載,令尹子佩曾盛情邀請楚莊王赴宴,楚莊王爽快地答應(yīng)了。當子佩在京臺設(shè)宴一切就緒時,卻不見楚莊王駕臨。第二天,子佩拜見楚莊王,詢問不來赴宴的原因時,楚莊王對他說:“我聽說你在京臺擺下盛宴。京臺這地方,向南可以看見料山,腳下正對著方皇之水,左面是長江,右邊是淮河,到了那里,其樂忘死,人會快活得忘記了死的痛苦。像我這樣德性淺薄的人,難以承受如此的快樂。我怕自己會沉迷于此,流連忘返,耽誤治理國家的大事,所以改變初衷,不去赴宴了。”楚莊王的高明之處在于,有著“不見可欲,使心不亂”的自知之明,與其在縱情享樂中忘乎所以、貽誤大事,不如與誘惑保持距離,主動隔絕欲望。
“心無外溢”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凡事心無所動,而是把理想和志向放在更有意義的追求上。世界上永遠不缺少追求財富、權(quán)力、地位的人,也不缺少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唯獨毫不為己、心無外溢的理想主義者少之又少。歷史和現(xiàn)實一再證明,心無外溢才能不移其志。
王陽明有詩云:“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在人生上下求索的道路上,需要保持心無外溢、淡泊名利的定力和本色,不慕虛榮、不務(wù)虛功、不圖虛名,見素抱樸而胸懷鴻鵠之志,少私寡欲而不失進取之心,方可擁有內(nèi)心的寧靜和境界的高遠。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