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磊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上海 200092)
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的室外環(huán)境質量不容樂觀,室外PM2.5污染物會經由圍護結構滲透及門窗通風等方式進入室內。尤其是學校內教室空間,往往無任何防控措施,在霧霾季節(jié),一旦開窗通風就會導致學生暴露在PM2.5高濃度污染的環(huán)境下,但僅采取關窗阻擋的方式又會導致室內CO2濃度嚴重超標,且PM2.5污染物的控制效果也不顯著。因此,需要利用新風及PM2.5過濾系統(tǒng)實現(xiàn)教室內PM2.5的控制及空氣品質的提升。
在人們日常的室內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中,最常見的污染物就是灰塵??諝庵械幕覊m有的肉眼可見,有的不可見。相對大一些的微小顆粒,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人們通過肉眼就能觀察到,這些灰塵通過呼吸作用進入身體內部,可能會引起呼吸道不適,造成咳嗽等癥狀,進而誘發(fā)其他病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一些肉眼不可見的污染物,由于顆粒比較小,很難通過肉眼分辨,這類污染物中很可能包含一些病毒、細菌,通過呼吸作用進入人體后,對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造成感染,誘發(fā)病癥,使得人們的正常呼吸受到阻礙。在肉眼不可見的污染物中,PM2.5是最常見的一種。PM2.5是對空氣懸浮微粒直徑≤2.5mm的顆粒物質的統(tǒng)稱,這類物質顆粒直徑小、質量輕,并可能攜帶重金屬、微生物等有害物質。PM2.5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很大,同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很大。此外,這類污染物還有無機和有機之分,無機污染物主要指的是燃燒、汽車尾氣等帶來的SO2、NO2等物質,這類物質同樣對人體有害。
室內空氣污染的源頭有很多,而空調通風系統(tǒng)作為內外空氣交換的媒介,是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目前,對于PM2.5的控制技術,主要以通風稀釋、攔截或吸附過濾為主。
通風能夠增加空氣的流動性,這樣,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可隨著空氣的流動得到一定程度的稀釋,因此增強室內環(huán)境的通風,并引入潔凈新風來對污染物進行稀釋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在通風稀釋污染物的同時也應當注意,若室內和室外空氣的溫度差較大,則不建議直接引入室外空氣進行室內的通風稀釋,因為這樣會導致空調能耗上升及室內環(huán)境舒適性的下降。
為有效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在對室內進行通風稀釋的時候,應當合理地設計通風氣流,借助通風使室內污染物能夠得到有效排除。但是近年來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霧霾天氣頻現(xiàn),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多,甚至室外的空氣質量不如室內。雖然隨著整治力度的加大,近期室外空氣環(huán)境中PM2.5污染物相較于前幾年有所改善,但控制結果距離健康的空氣環(huán)境仍舊甚遠。這種情況下,若不做過濾處理就直接進行通風稀釋,效果微乎其微,反而可能會使室內的空氣質量變差。
對空氣中污染物的過濾,主要是通過在室內末端設備的回風端口或送風端口設置空氣過濾器,以此實現(xiàn)對空氣中的污染物質的過濾,這是目前暖通空調空氣凈化技術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根據(jù)其凈化的效率,空氣過濾器可以分為高效過濾器、中效過濾器和低效過濾器,具體如何選用則需要根據(jù)室外空氣的污染程度和室內環(huán)境狀態(tài)進行選型設計。
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空氣過濾器的過濾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良好的過濾效果能夠有效減少空氣中的顆粒物,提高空氣的質量。空氣過濾器也需要及時進行更換,避免微塵在過濾器上堆積,對通往室內的空氣造成二次污染。
根據(jù)學校教室空間的室內狀態(tài)及通風設備,對其室內PM2.5的質量濃度影響因素進行物理模型的建立,如圖1所示。學校教室空間一般無空調,基本靠門窗通風實現(xiàn)溫度調整。為實現(xiàn)教室室內PM2.5濃度的控制,考慮在學校教室空間內增加新風設備,改善人員密度較高時帶來的CO2濃度嚴重超標問題,同時通過過濾裝置的追加,實現(xiàn)在室內新風引入的同時,將室外PM2.5污染源隔離在外的目標。
圖1 室內PM2.5質量濃度影響因素
根據(jù)圖1建立學校教室室內PM2.5濃度平衡方程式,如下:
式中:Qf為新風系統(tǒng)新風,m3/h;C0為室外顆粒物濃度,g/m3;ηf為新風過濾效率;QP為圍護結構滲透風,m3/h;P為滲透系數(shù);Qn為室內自然風,m3/h;Mr為室內表面顆粒物揚塵量,μg;Ci為室內顆粒物濃度,μg/m3;Ms為室內顆粒物沉降量,μg。另外,圖中V為室內體積,m3;M為室內人員產塵量,μg。
當室內無新風時,由于建筑非完全密閉,存在圍護結構滲透風,若開啟門窗,受自然風的影響,會將室外PM2.5污染帶入室內,加上室內學生密集,人員活動導致?lián)P塵等的產生,在室外PM2.5濃度較高時,室內PM2.5濃度也同樣存在過高的問題。為簡化模型,不考慮室內表面揚塵與沉降的影響,則上式可以簡化為:
當室內采用新風過濾設備,存在新風時,為達到較好的室內PM2.5控制效果,一般新風會采用微正壓,則圍護結構滲透風與自然風造成的室內PM2.5污染基本可以忽略。為簡化模型,不考慮室內表面揚塵與沉降的影響,則上式可以簡化為:
則:
由公式(4)可見,當室外PM2.5濃度不變、新風量不變的情況下,室內PM2.5濃度與新風過濾效率成反比;當新風量不變、過濾效率不變的情況,室內PM2.5濃度與室外PM2.5濃度呈線性相關性。
針對上海某學校六年級一班教室采用新風追加過濾裝置前后其室內PM2.5濃度及CO2濃度變化情況進行測試,該教室面積為102m2,無空氣處理設備,測試分別針對如下幾種情況進行:(1)教室無新風及過濾裝置時,開關門窗前后;(2)采用新風及過濾裝置后,室內無人員活動時;(3)采用新風及過濾裝置后,學生正常上課。在這三個條件下,測試其室內PM2.5及CO2濃度的變化情況。
在滿足上述控制條件時,通過粉塵測試儀器及CO2濃度檢測進行室內空氣參數(shù)的記錄。測試期間僅對控制條件進行嚴格控制,其余人員活動等行為均依照學生正常教學上課行為進行。
該次測試采用型號為MetOne831粉塵測試儀及鑫斯特HT2000的CO2濃度測試設備進行布置,設備詳細參數(shù)如圖2所示。
圖2 測試設備的詳細參數(shù)表
針對上述測試條件,該期間測試結果如下:
(1)教室無新風及過濾裝置時,開關門窗前后的室內外PM2.5及CO2濃度變化如圖3所示。關閉門窗測試時段為7:00—9:15,在該時間段內進行室內空氣質量的監(jiān)測。9:15后按照正常的教室使用習慣進行門窗的開關。根據(jù)測試結果,門窗關閉時,室內CO2濃度急速上升至5300mg/L,室內PM2.5濃度則相對穩(wěn)定,受室外PM2.5濃度變化影響不大;當門窗開啟后,室內CO2濃度驟降,而室內PM2.5則與室外PM2.5濃度呈線性相關性,且室內PM2.5濃度上升。
圖3 無新風過濾裝置時開關門窗后的室內外PM2.5及CO2濃度變化
(2)采用新風及過濾裝置后,選取周末教室無人時進行了12h測試,測試結果如圖4所示。在門窗關閉狀態(tài)下,新風全熱交換器開啟,室內PM2.5濃度基本不受室外濃度變化,其影響甚微。該測試狀態(tài)下室內無其他影響因素,室內控制結果基本接近于過濾設備本身的過濾效率,該狀態(tài)下的控制效果較為理想。且CO2濃度也與室外CO2濃度接近,由此可見新風設備對CO2濃度控制較佳。
圖4 室內無人活動時室內外PM2.5及CO2的濃度變化
圖5 安裝新風過濾裝置后的室內外PM2.5及CO2濃度變化
(3)采用新風及過濾裝置后,設備在正常使用下,室內PM2.5及CO2濃度控制效果如圖5所示。在項目實際使用過程中,一定存在室內人員活動的影響因素,以及一些人員進出行為導致的室內PM2.5濃度波動,因此該項目同時測試了實際教室上課時室內PM2.5及室內CO2的控制效果。
根據(jù)測試結果,當上課期間門窗緊閉時,室內PM2.5濃度得到有效控制;當課間人員進出,門開啟后,室內PM2.5濃度污染上升,但CO2濃度下降;當開始上課后,室內PM2.5濃度下降,CO2濃度略有上升,但也基本維持在1000mg/L左右,室內空氣品質得到有效改善和控制。
綜上實測效果所得,針對學校教室空間,采用新風追加過濾裝置能對室內PM2.5污染控制實現(xiàn)較好的改善與控制,且同時滿足室內CO2濃度不會超標的要求,是一個相對便捷有效的控制方式。
當前,國內空氣污染情況日益嚴重,室外的空氣質量不容樂觀,為了保障人們室內的生活環(huán)境,在空氣處理系統(tǒng)中增加新風引入及過濾裝置是十分有必要的。暖通空氣凈化技術的應用,應當根據(jù)污染物質的特性,靈活選擇合適的空氣凈化技術。由于空氣中存在多種污染物,可以采用多管齊下的方式,對空氣中的污染物質進行有效凈化,使人們在室內呼吸的空氣質量有一定的保障。同時,對于空氣凈化裝置,需要加強后期的檢修和維護,避免對室內空氣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