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艷霞 陳丹丹 河北新瀾環(huán)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化進程持續(xù)推進,各類產業(yè)為支持城市化建設以及滿足自身深度調整需求而發(fā)生遷移,出現(xiàn)大量化工企業(yè)退役場地,這些場地存在土壤污染風險,容易污染環(huán)境,也阻礙了城市建設?;て髽I(yè)退役場地因曾經存儲、堆積、處置或遷移過有害物質,導致土壤中的化學成分受到影響,對環(huán)境和人的健康產生潛在威脅。
某化工公司位于保定市市區(qū)內,該區(qū)域地勢平坦開闊,地貌類型單一。該地塊周圍一公里范圍內沒有自然保護區(qū)、名勝古跡區(q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基本農田保護區(qū)等。該廠建于1991 年,廠區(qū)土地之前是農田,1997 年建成投產生產甲醛。甲醛項目占地6670m2,年產1 萬t。主要生產設施有蒸發(fā)器、氧化器、冷卻塔、燃燒鍋爐等。2002 年拆除甲醛生產車間移動到廠區(qū)另一側,年產量仍為1 萬t,為季戊四醇生產提供原料。1996 年開始建設鄰苯二甲酸酐項目,同年竣工,年產1萬t。生產車間設有氧化工段、精制、輔助等設備。2002 年淘汰該項目并拆除設備,但是構筑物未拆除。后該廠在2009年開始采用傳統(tǒng)鈉法低溫工藝生產季戊四醇。2012 年進行綜合工藝調整節(jié)能技術改造,采用鈣法生產季戊四醇。2016 年停產,2017 年開始廠房拆除工作。2020 年拆除廠區(qū)所有構筑物及生產設施。
第一階段以搜集資料,現(xiàn)場勘查及當事企業(yè)人員訪談為主,進行污染物識別。如果第一階段調查確認地塊內以及周圍區(qū)域不會產生污染,則調查可以結束。如果存在土壤污染可能,則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土壤狀況調查以現(xiàn)場采樣分析為主。對該化工廠可能產生的各類有害物質進行調查,確認污染物種類、分布及濃度。如果污染物濃度沒有超過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并且經過不確定性分析確認無須開展下一步調查,則在第二階段就可以完成調查。如果存在環(huán)境風險,則開展第三階段調查。進行補充采樣并測試,完成風險評估和土壤修復。
對化工企業(yè)的材料和文件進行審查,勘察退役場地現(xiàn)場,與相關人員進行訪談,掌握分析該地塊的生產歷史、周邊活動、廠區(qū)布局、化工產品、上傳原料及工藝、管線埋藏、堆積物滲漏情況等。通過信息分析,識別地塊的潛在污染物。根據企業(yè)情況,分析如下幾種主要污染物來源。
甲醛生產原輔材料消耗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甲醛生產原輔料消耗情況
甲醛生產潛在的污染物識別情況,甲醛車間內存在潛在污染源,原輔料、產品、生產循環(huán)用水。潛在污染因子為:甲醇、甲醛、Ag。生產循環(huán)用水與甲醛氣體混合形成稀甲醛溶液,經過冷凝塔冷凝,再經過吸收塔吸收,冷凝水中存在污染因子甲醛。
鄰苯二甲酸酐生產原輔材料消耗情況如表2 所示。
表2 鄰苯二甲酸酐生產原輔料消耗情況
鄰苯二甲酸酐生產潛在的污染物識別情況,生產車間內存在潛在污染源,原輔料、產品、副反應產物,生產過程中的三廢排放、導熱油爐、苯酐尾氣、固體廢物。潛在污染因子為:二甲苯、釩、鈦、苯酐、導熱油中的石油烴、苯甲酸、苯二甲酸、順酐等。
季戊四醇生產原輔材料消耗情況如表3 所示。
表3 季戊四醇生產原輔料消耗情況
季戊四醇生產潛在的污染物識別情況,溶液配置過程中存在潛在污染源,甲醇管線,原材料儲罐位置,配料罐區(qū)域。潛在污染因子為:甲醇,原料儲罐中的甲醛、乙醛,乙醛配料過程中的溶液,加氫氧化鈣后脫醛脫醇產生的含有化學藥品的冷凝水,以及產物季戊四醇,甲酸等。
該地塊屬于疑似污染地塊,要進行現(xiàn)場勘探對土壤和地下水樣品進行采集和測試,確認污染物種類、范圍及污染程度。最大鉆孔深度20m,地塊的地下水水位埋深約為18m,鉆探范圍內底層主要有粉質黏土、粉土、雜填土。
平面布點按照廠區(qū)車間分布范圍,對疑似污染區(qū)域進行布點設置。在甲醛車間、季戊四醇車間、鄰苯二甲酸酐車間、儲罐區(qū)、甲醇管線、排污線、冷凝水管線等區(qū)域作為重點污染區(qū);危廢間、化驗室、煤場為中度污染區(qū);機修車間、庫房、儀表操作間、電氣設備間為輕度污染區(qū)。各個區(qū)域進行適量布點。
垂直布點方式,對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進行采樣。根據土層分布情況,污染物位置,污染物垂直遷移的特性以及地標擾動等因素進行采樣。本項目采樣設計到甲醛、甲醇和乙醇等污染因子,采樣點控制在0.2m 和0.5m 兩個采樣層。調查地塊中甲醛、甲醇和乙醛的檢測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地塊內甲醛、甲醇、乙醛監(jiān)測結果統(tǒng)計
檢查地塊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甲醛污染,超標原因在于生產過程中管線或者設備冒或者漏導致的。土壤受到污染的歷史比較久,停產已經有四年時間,表層和上層土壤隨著雨水的淋洗向著下層遷移,表層的濃度不高并且受到自然凈化作用。
經過對企業(yè)活動進行污染識別調查,土壤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因子的污染。該地塊歷史悠久,期間生產工藝多次革新,地塊污染情況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土壤中的污染因子具有隱蔽性、長期性,污染不可逆。如果各類污染因子在土壤中聚集而不排除,則會造成地下水污染,重金屬超標等問題,危害周邊居民健康。因此要引入生物修復(種植植物)、化學修復(化學淋洗、土壤性能改良)、物理修復(固化修復、物理分離、熱力學修復、換土層)等各類方式進行土壤修復。目前對于醛類和醇類的污染因子,可以采用化學修復或者植物修復方式來進行,對于重金屬污染只能采用物理方式來進行修復。
對該化工企業(yè)退役場地進行土壤污染調查,由于調查時地表的構筑物和車間已經全部拆除,很難判斷污染痕跡,因此必須在檢測過程中增加布點位置,提高檢測精度。對該退役場地進行污染物檢測,后續(xù)進行污染物消除,保障周邊環(huán)境安全以及居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