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玉,熊 歡
2019 年7 月健康中國推進委員會頒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出促進全民健身參與,尤其是婦女等特殊人群的體育參與。女性體育參與不僅可以使其對自我認知、自身社會角色進行定位,還可以提升自我價值、促進自我發(fā)展。然而現(xiàn)實中女性體育參與卻遇到特殊性障礙,這種障礙不僅是制度層面,也是社會文化性的和個體性的。要消除女性體育參與的障礙,有的學者指出改變體育結構中的性別不平等;有的學者指出提高女性的經濟地位、改變工作環(huán)境中男女不平等的狀況;還有的學者認為改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甚至從根本上改變家庭結構來促進女性的體育參與[1]。然而要徹底消除障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一個全方位的社會女性體育參與的促進機制,“社會支持”的理念和框架或許能給予一定的啟示。因此,本研究從概念、理論視角、方法、內容等方面梳理并提煉出當前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體系的基本維度及其不足之處,并對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進行了展望,以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女性體育參與的困境找到解決方案。
社會支持一詞最早是在20 世紀70 年代的精神病學文獻中提出的,它主要以心理失調的社會原因為研究對象,采用社會學和醫(yī)學定量評定方法對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的關系進行研究。然而當前學界對于社會支持的定義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概念,總的來說社會支持可分為三個范疇,即社會嵌入性(social embeddedness)、領悟社會支持(perceived social support)及實際支持(enacted support[2]。社會嵌入性是指個人嵌入在社會關系中與社會成員的互動獲取的社會資源(資本)。從社會嵌入性角度出發(fā),Caplan[3]認為社會支持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團體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這種依存關系能改善應付短期挑戰(zhàn)、應激和社會關系剝奪的能力。Cullen[4]認為社會支持是個體從社區(qū)、社會網絡或從親屬、朋友那里獲得的物質和精神幫助。
領悟社會支持被看做是與他人聯(lián)系的重要地、可靠地認知評價。Sarason[5]將社會支持界定為個體對想得到或可得到外界支持的感知。Cobb[6]從社區(qū)心理學視角認為社會支持引導受試者相信自己是被關心、被愛護和受到尊重的,并在社會網絡中承擔相應的義務。Cassel[7]則強調社會支持具有反饋功能。實際支持可以概念化為個體向接受者提供幫助時所執(zhí)行的行動。Thoits[8]認為社會支持是重要的他人如家庭成員、親屬、朋友等對個人提供的社會情感、實際和信息幫助。Barreea[9]則認為社會支持包括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支援與幫助。
國內學者對社會支持的定義主要從功能角度出發(fā),認為社會支持是個人通過與社會聯(lián)系所獲得的能減輕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tài)、提高社會適應的能力[10]。從社會網絡視角來看,社會支持是通過社會網絡運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手段對社會弱者進行無償幫助的一種選擇性社會行為[11]。賀寨平[12]則指出社會支持是指個人能藉以獲得各種資源的支持,通過社會支持網絡的幫助,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維持日常生活的正常運行。
綜上可知,盡管學者們從不同學科視角對社會支持進行界定,但所表達的意思具有趨同性,社會支持可以被理解為是個人嵌入在社會環(huán)境中與社會網絡成員的互動過程,通過互動實現(xiàn)社會資源的互換或流動,以此來促進個人有效適應社會環(huán)境,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方式。
隨著社會支持理論在精神病學、醫(yī)學、心理學的廣泛運用,社會支持也被引入到體育學的研究中來探討社會支持與體育活動的關系。大量實證研究證明了社會支持對體育參與具有正面影響,高度的情感、財政和實際支持可以使個人積極加入到體育鍛煉活動中[13]。Anne[14]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個人與家人、朋友的互動可以促進其獲得情感和實際支持,有助于個人維持體育參與活動水平,促使個人朝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轉變。這些實證研究為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理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就目前的文獻來看,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大理論視角。
社會生態(tài)理論在促進個體健康行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強調人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不同層次的決定因素如心理、社會、環(huán)境等與個人的健康行為有直接聯(lián)系,環(huán)境也為個體選擇參與體育活動創(chuàng)造情境[15]。學者認為環(huán)境因素對個體健康行為的影響是不均等的,環(huán)境中的體育設施數(shù)量增加僅促進低效能感的個人參與體育活動,對于本身處于社會環(huán)境資源豐富、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個人來說無促進作用[16]。多用途的商業(yè)健身設施如舞蹈室、網球場、籃球場等與女性參與體育活動密切相關,完善的體育設施可以使女性在獲得體育活動認知的同時,提高她們參與積極性[17]。
符號互動理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創(chuàng)造了社會的標準、角色、關系和結構。體育活動不僅是個體或團體間的互動,它更是一項重要的、涉及面廣的社會互動。在女性與其他體育參與者的互動過程中,社會支持不僅可以提高她們體育參與的意識,還可以強化她們的身份認同。在同質性原則下,擁有相同特征、態(tài)度、生活方式的人更傾向于在相似的環(huán)境中進行互動和交往,高互動頻率與互動強度反過來也會促進她們形成相似的生活態(tài)度和以體育參與為基礎的健康生活方式。在與父母、親屬、朋友的社會互動中,女性可獲得情感和工具性支持,促使她們更積極的加入到體育鍛煉中,尤其是社會支持度高的女性每周至少進行150 分鐘的休閑體育活動[18]。再者,女性在與社會成員的交往互動過程中會收獲友誼、自尊和信息支持,加快她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9]。
社會認知理論特別關注個人特征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社會認知理論常用于解釋三位一體和互惠模型中的人類行為,其中認知、環(huán)境和行為因素都會影響個體的選擇行為。社會認知模型包括自我效能、自我調節(jié)、結果預期三個因素。班杜拉[20]認為自我效能是影響個體行為的核心決定因素,主要影響個體行為方向、強度和持續(xù)性。自我調節(jié)、結果預期在社會認知理論中被視為維持身體活動所必需的要素。Mailey[21]等將職業(yè)女性分為實驗組與干預組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具有自我效能、自我調節(jié)、目標設定的支持干預組中的職業(yè)女性體育活動明顯增加,并在后續(xù)的6 個月中得以維持。
綜上對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研究理論視角的梳理,可知社會生態(tài)理論從宏觀層面解釋了女性體育參與支持體系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符號互動理論從中觀層面考慮到了人際、互動對女性體育參與的影響和支持;社會認知理論從個體特征和心理層面為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女性體育參與獲得的社會支持類型會直接影響女性體育參與的動機、自我效能、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從現(xiàn)有的研究來看,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類型包括以下幾個維度。
社會網絡是社會生活的整體,可以被視為一組由線段串連起來的點所形成的整體關系網絡。社會網絡不僅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還可以幫助人們接近和獲得社會資源,對資源分配產生重要影響。此外,個體與社會網絡成員互動密切,他們之間就可能共享情感產生積極的個體行為。這是因為社會網絡中的強關系有利于維持和強化既有的資源,關系越強獲取的社會支持(資本)越多,越可能對表達性行動有正向影響。丈夫和親屬提供的信息支持可促進孕期女性體育活動的參與[22]。Kelier[23]等也指出社會支持是孕期女性體重管理最重要的機制,家庭和朋友的支持能夠使孕期女性有氧體育活動增加。但缺少強關系支持的孕期女性很少進行體育鍛煉,尤其是缺乏陪同鍛煉支持是限制孕期女性體育參與活動的因素。
社會環(huán)境支持是指通過塑造規(guī)范、實施社會控制模式、提供參與特定行為的環(huán)境機會來減少壓力以及影響個人行為[24]。社會環(huán)境可以通過工作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制度環(huán)境來影響個人的身體活動。當前很多女性進入職場,她們除了承擔工作角色外還要挑起家務勞動的大梁,以至于她們很少有閑暇時間進行體育活動。尤其女性有了孩子之后她們的體育活動參與更達不到鍛煉標準[25]。此外女性將用于家務勞動的時間去參加個人休閑體育活動會使她們產生愧疚感[26]。以上研究都表明,女性在參與體育活動時通常會受到社會文化、社會性別規(guī)范的制約。
建成環(huán)境支持是指為人們鍛煉提供的各種人為建設和改造的建筑、場所、空間,包括住宅區(qū)、商業(yè)區(qū)、人行道、自行車道、公共體育設施場館等環(huán)境支持[27]。公園、公共綠地、公共體育場地的數(shù)量與參與體育活動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性。設施的可獲得性、便利性與休閑體育活動呈正相關,街道密度越大、連通性越好,越有利于增加人們選擇步行和騎自行車的出行方式。居住地附近具有較高比例的人行道數(shù)量也會促進周邊居民的體育活動參與,設立安全的自行車專用道有助于提高女性騎車出行的意愿[28]。此外,社區(qū)建成環(huán)境也是限制女性進行體育參與的重要因素,社區(qū)的安全性、交通的便利性都可能阻礙女性身體活動的意愿。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得了更多了解信息、資源的途徑。健身網站、健身APP、體育活動監(jiān)測軟件等社交媒體程序給人們參與體育鍛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很多研究都證明了社交媒體程序給女性體育參與帶來了積極影響,現(xiàn)代社交媒體程序給女性提供的體育運動、健康的信息與建議,可以減少女性的久坐行為,同時她們的體育活動參與水平也會增加,由此改變了女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29]。在一項隨機試驗中,研究者將女性分成三組分別提供不同類型的社交媒體支持,發(fā)現(xiàn)雖然應用的程序不同但都對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產生正向影響[30]。
社會信仰支持是指基于信仰團體中的個人能夠提供和獲得的情感支持、預期支持和社交支持,它是社會支持的一種獨特結構,主要側重于教會中強調共同信仰和社會正義的情感以及有形的人際關系[31]。教會在個人的信仰、實踐、經歷和日?;顒又邪l(fā)揮著重要作用。教會組織通常由一群具有相似背景、興趣和價值觀的人組成,參加社會信仰組織的人往往擁有較大的社交網絡,社會關系在這一組織中也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促進她們更直接參與體育活動。研究發(fā)現(xiàn),牧師會在禱告的過程中給女性灌輸有益的健康活動行為,這有助于女性產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后續(xù)獲得的社會信仰支持也加強了女性進行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32]。教會成員經常談論與體育運動相關的內容,會促使成員之間相互鼓勵、相互陪伴地進行體育活動[33]??偟膩碚f,社會信仰支持中的信息、情感支持增加了女性的體育參與。
以上對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維度的梳理,發(fā)現(xiàn)社會網絡支持、社會環(huán)境支持、建成環(huán)境支持、社交媒體支持、社會信仰支持在女性體育參與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如圖1 所示,在自然環(huán)境和政策環(huán)境下,當社會支持各個維度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循環(huán)促進機制,給女性提供所需的各種類型的社會支持,消除女性體育參與的障礙,從而才能有效保障女性的體育參與。
圖1 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維度Figure 1 Social support dimension of women's sports participation
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關于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外,國內只有少量的實證研究。雖然發(fā)達國家對于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關注較早,但就研究內容和方法而言還存在以下問題。
在研究內容方面,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主要以心理學、環(huán)境學、醫(yī)學等視角為主,以社會支持作為中介變量,探究體育參與、社會支持與其他變量的關系,闡釋不同維度社會支持對女性體育參與活動量、體育活動信念等方面的影響,揭示體育參與的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等。在大多數(shù)的研究中,社會支持僅作為一個衡量受試者人際關系支持的指標,通過測量受試者人際關系親密度、支持利用度和個人的體育活動量來比較不同組別中人際關系支持對參與體育活動的影響??偟膩碚f,研究內容較為單一,僅以社會支持作為衡量指標來探究女性社會支持與體育參與的相關關系,對于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深層機制研究缺乏。也較少從社會資本、社會網絡理論的角度探討不同階層的人際關系、社會資源支持對女性體育參與的影響。甚至很少以女性主體性身份為基礎,探討傳統(tǒng)父權制社會、權力、地位對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影響,更別說構建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
從研究方法來看,學者大多采用實驗法對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進行研究。主要運用Sallis[34]等1987 研制的運動社會支持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for Exercise Scale)對被試者的人際關系支持進行測量。實驗法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隨機的選取實驗對象,通過建立實驗組與控制組,引入和操縱實驗刺激、前測和后測,最終比較和分析不同組的前后數(shù)據(jù),來揭示出變量或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但是實驗法也存在弊端,由于實驗法存在控制性和操控性的特征,研究者為了保證嚴格的推斷,會把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中的社會制度、文化、經濟等環(huán)境因素進行忽略排除,這對于揭示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的深層機制和構建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具有破壞性,也會削弱女性群體的主體性身份。
縱觀國內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主要以社會支持理論為基礎,探究女性參加體育活動的社會支持來源和社會支持利用率,以此揭示社會支持、社會網絡與體育活動的關系。或以社會支持作為中介,探究抑郁、社會支持、體育鍛煉之間的關系??偟膩碚f,當前我國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較少,研究內容較單一,缺少對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此外,研究中涉及的社會支持類型較單一,主要以主觀層面的家庭、朋友的情感支持為主,對于客觀層面上的物質支持,如社區(qū)支持、政策支持、社交媒體支持、建成環(huán)境支持、社會環(huán)境支持的研究寥寥無幾。對于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更沒有形成一個可利用的體育參與社會支持體系。
以上對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闡釋,可知當前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主要運用社會生態(tài)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社會認知理論對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進行研究,主要從宏觀層面的社會環(huán)境,中觀層面的人際互動與支持,微觀層面的個體特征和心理來探討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關系,大多數(shù)的研究沒有從女性主體性身份、社會角色等方面去揭示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存在的內在深層機制,如父權制社會、性別不平等、社會角色等對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的影響。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注重從社會學的視角探究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因果關系,揭示不同社會支持類型對女性體育參與的心理、認知、行為等方面的影響。隨著身體社會學的興起,學者更注重女性體育參與的身體,從女性體育參與的運動表現(xiàn)來揭示社會支持的運行機制,從女性主體性身份探討在獲得不同類型社會支持后對自身行為選擇的影響,也給我們洞察、解析女性體育參與的身體體驗與社會支持的互動關系、權力關系提供良好的分析框架,也為構建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提供理論基礎。
此外,量化研究具有數(shù)量化、客觀化、普適化等特點,但無法確認變量間的因果關系。質性研究方法收集的資料可為解析因果關系、探究社會現(xiàn)實的深層機制提供框架。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更好的詮釋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的深層機制。但當前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主要以量化研究為主,質性研究方法運用較少主要以訪談為主。但對于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研究僅用質性訪談法是不夠的,也需要使用其他質性研究方法進行完善補充。例如,可以運用參與式觀察法對女性體育參與的環(huán)境進行解析,詮釋在制度、經濟、家庭環(huán)境背景下不同類型社會支持對女性體育參與的影響,揭示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中存在的性別權力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為構建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提供真實有效的實踐資料,也才能將構建的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運用到社會生活中,促進女性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形成個人特有的健康生活習性。
當前不同社會支持維度對女性體育參與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缺少從女性社會性別、社會角色、社會地位、權力等方面對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的理論元分析,缺乏促進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在未來的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研究中,可從女性主體性身份出發(fā),以身體理論、女性主義理論為基礎,從性別、角色、權力、地位四個方面構建以社會網絡支持、社會環(huán)境支持、建成環(huán)境支持、社交媒體支持、社會信仰支持為核心的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體系,力求在自然環(huán)境、社會文化環(huán)境、制度環(huán)境中存在的體育參與的性別不平等得以改善,加強女性的社會角色認同,促進其健康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此外,雖然已有研究證明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量表具有實效性,但我國還缺少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的調查數(shù)據(jù)和定量分析地系統(tǒng)性研究。因此,有必要從體育社會學、性別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相結合的視角,構建以社會支持體系為基礎的符合我國女性人群的體育參與社會支持量表,在評估各種維度的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基礎上,揭示社會支持對女性體育參與的深層影響。
體育場域內的社會支持可以有效促進女性的身心健康、生活滿意度,可以使女性獲得健康的生活習慣,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在《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全面健身計劃綱要》《健康中國(2019-2030)》的背景下,只有更加注重對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理論分析,注重對女性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的援引,從原有的情感、物質、工具性等支持方式轉變成社會網絡、社會環(huán)境、建成環(huán)境、社會媒體、社會信仰等方面的支持,擴大原有社會支持的范圍,構建女性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才能更有效消除女性體育參與的障礙,促進女性體育參與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