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常常用銅錢來交易。
銅錢沉甸甸的,用起來很不方便,人們不是很滿意。
但是這種不滿,咬咬牙是可以忍受的。
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始,人們就忍受著,忍了一千多年,一直忍到了宋朝。
大部分宋朝人表示:沒問題,我們還能忍下去。
但,宋朝的四川人表示——
在中國古代,人們也會拿金、銀當錢用,但金、銀產(chǎn)量低,所以主要還是用銅錢。
當時還有一種錢,是用鐵鑄的,叫鐵錢。鐵雖然比銅便宜,但鐵錢重且?guī)胖敌?,還容易生銹,所以很少被使用。
可是到了宋朝,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四川后,把四川的黃金、白銀和銅錢都收歸到國都開封去了,還給四川批了個特區(qū)—鐵錢指定流通區(qū)。
皇帝動動嘴,老百姓跑斷腿。
從此,對四川人而言,出門買菜都要扛上半袋子錢。
如果想買一匹絹,大約需要20貫小鐵錢。小鐵錢每貫重6斤半,20貫共約130斤重。
張詠到了四川,迅速加入了被笨重的鐵錢折磨的大隊伍中。
可也正是在這里,張詠親眼見證了四川人民群眾的偉大智慧,并把這種偉大智慧進一步規(guī)范、升級后,收獲了跨越物種的感激——不只是這里的人,就連在這里馱錢的驢和牛都由衷地感激他!
原來,張詠到四川后,就在那里的街頭發(fā)現(xiàn)了一件怪事:不時有人扛著一大袋子錢進了商鋪,出來的時候看上去什么都沒買,錢卻不見了。
被打劫了?
不像。
因為出來的人,錢雖然不見了,但一臉輕松,如釋重負。
這是怎么回事兒?
讓我們跟隨張詠的腳步,鉆進商鋪去探個究竟。
你看,又一位客人來了,他把一大袋子錢交給老板,老板卻只給了他一張紙。
張詠看得目瞪口呆,了解后才知道老板和客人的這場交易,是一場充滿智慧的交易。
原來,這位客人是經(jīng)商的,天天扛著這么多鐵錢走來走去,很不方便。
所以,他把這一袋袋笨重的鐵錢都存進這家商鋪里,這家商鋪會給客人出一份存款證明,上面寫明存了多少錢。等需要用錢的時候,客人只需拿上這張存款證明,就能到商鋪里取錢了。
這種寫明存款數(shù)額的紙就被稱為“交子”?!敖蛔印笔撬拇ǚ窖?,就是憑證的意思。
這個“化鐵為紙”的偉大發(fā)明,讓張詠大開眼界。
剛開始使用的交子,更像是存折,還不是紙幣。
漸漸地,大家為了方便,就干脆用交子買賣東西了,畢竟收款人也嫌鐵錢太重了。
如此一來,之前買一匹絹需要130斤鐵錢,而現(xiàn)在,只要薄薄一張紙。
這時候的交子,就是實際意義上的紙幣了。
最早使用交子的那部分四川人已經(jīng)輕松了。
可還沒用上交子的四川人,依然感覺沉重。
所以,張詠決定擴大交子的使用范圍,為全四川人民減負。
張詠首先找來16家信譽好、名氣大的商鋪,召開了發(fā)行最新版交子的會議。
在這場會議中,參會人員就交子的面值、外觀設(shè)計、防偽技術(shù)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探討。最終,會議決定,新版交子將在正、反面都用顏料印上不同面值、圖案和商鋪名稱等內(nèi)容,最終由官府蓋章生效。
這是一次偉大的會議,新交子的發(fā)行,不僅僅標志著四川由大宋“最沉重”的購物區(qū)一躍成為大宋最輕松的購物區(qū),更標志著人類歷史上有據(jù)可考的最早的紙幣誕生了!
張詠因此被后人尊稱為“紙幣之父”,也叫“交子之父”。
中國使用紙幣的大幕就此拉開。
紙幣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它制造起來相對簡便。之前的銅錢、鐵錢,從冶煉金屬到鑄造成型,全是體力活兒,工作環(huán)境又危險又熱;而紙幣的制造過程就輕松、安全多了。
其次,它攜帶方便。這就不用說了,連四川的驢都可以做證。
到了清朝咸豐年間,政府開始發(fā)行兩種紙幣,一種叫“大清寶鈔”,一種叫“戶部官票”,寶鈔和官票合稱“鈔票”。
鈔票是個好東西,能買香蕉,買冰激凌,還能買飛機。
如果國家天天印鈔票,發(fā)給大家,讓大家盡情地買好玩兒的、好吃的,是不是大家就不用上班工作了?
面對這樣的提問,我要說—
大約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德國戰(zhàn)敗,要賠數(shù)額特別大的一筆戰(zhàn)爭賠款。
當時德國沒錢,怎么辦?
于是,德國就使勁兒印制鈔票并大量發(fā)行,結(jié)果呢,國家的鈔票變多了,可商品只有那么多,所以物價飛漲,一個面包的價格甚至高達2 000億馬克!
眼看著鈔票不值錢了,德國人開始用鈔票來糊墻,因為它比墻紙還便宜;小孩們也用鈔票糊風箏、搭城堡。商店一看,鈔票這么不值錢,賣商品時,就不收鈔票了,而是讓顧客用東西換商品,比如用洗腳盆換兩個面包。
后來,德國政府看到大事不妙,趕緊發(fā)行新鈔票替換掉了嚴重貶值的舊鈔票,同時不再亂印鈔票,這場災(zāi)難才結(jié)束。
所以呀,鈔票不是普通的紙,不能隨便印。
鈔票是一名服務(wù)員,服務(wù)于經(jīng)濟運轉(zhuǎn),讓大家購物更容易,支付更方便。
真正的幸福,要靠勤勞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而不是靠印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