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榮
(河北省遵化市蘇家洼鎮(zhèn)沈家莊村 064200)
板栗品種分為長枝品種和短枝品種,同樣條件下長枝品種長勢遠強于短枝品種。長枝品種對提高樹勢,迅速增粗擴冠,效果明顯強于短枝品種。因土壤貧瘠導致樹勢弱的短枝品種需要恢復樹勢時改接為長枝品種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1 嫁接的接口愈合差 嫁接時采用灌土等方式造成接穗和砧木間不能完全接觸,導致嫁接部位一直有隔層,或嫁接時采用塑料布綁縛成活后沒有及時松綁塑料布導致其深入愈傷組織形成的隔層。
2.2 嫁接的位置 嫁接位置距離地面較近,接穗和砧木差距較大,經1 年不能完全愈合,砧木沒有愈合部位出現干枯現象,由于土壤等長期接觸出現隔層。這類隔層不易被發(fā)現。嫁接出現隔層的板栗樹隨著生長會出現局部臃腫,嫁接部位明顯突出。對這類嫁接有隔層的樹木要進行刮皮檢查出隔層部位,用鋒利的刀將黑色隔層清除,深達木質部1~2 mm,類似環(huán)割狀,并涂抹傷口保護劑,用塑料布將樹干包裹20 cm 寬度。經3 個月后檢查愈合情況,如已愈合,即可不再包裹。
3.1 根腐病 根腐病的根部表現為根部有病斑,比較常見的是根的表層有一層黑色的物質,病原菌不確定。根據腐爛部位長出來的病菌繁殖體特征進行判斷:1)鐮刀菌,腐爛部位紅褐色,長有粉紅色霉狀物,可用咯菌腈,惡霉靈防控。2)腐霉菌和疫霉菌,腐爛部位偏黑褐色或水漬狀,有白色霉狀物,可用甲霜靈、霜霉威等防控。很多時候根腐病是多種菌混合侵染造成的,可以藥劑混合防控。比如:嘧菌酯+霜霉威+咯菌腈。根腐病除了藥劑防治還要對土壤增加透氣性,改善根部環(huán)境,進行綜合防治效果才能更理想。
3.2 基部腐爛 板栗樹根莖部位出現腐爛,營養(yǎng)運輸困難,導致樹勢衰弱。由于凍害或嫁接口等造成的傷口,經過大水漫灌或者積水等很容易發(fā)病。尤其平原地區(qū)發(fā)病嚴重。做好幼苗冬季防護,根莖部位培土。注意根莖部位機械傷,機械作業(yè)要遠離。提高嫁接口位置,60 cm 以上嫁接或者在分支上進行嫁接。對發(fā)病植株要進行扒土曬傷,并結合清理病部涂抹藥劑(如辛菌胺醋酸鹽,腐殖酸銅等)。
3.3 小葉病 板栗小葉病表現為,葉片發(fā)黃,枝條節(jié)間變短,枝條表皮凸起,栗蓬小且刺軟,栗實皺縮。發(fā)現板栗小葉病植株及時清除,減少傳染幾率。嫁接采集接穗要注意檢查,避免嫁接傳播。修剪做好工具消毒,注意防治刺吸口器害蟲,注意園區(qū)管理。
吉丁蟲,又稱金花蟲,以幼蟲期為害樹干和枝梢,被害處成腫瘤狀膨大,營養(yǎng)運輸受阻,導致樹勢衰弱。冬季刮樹皮能有效減少蟲害的發(fā)生,尤其夾皮角要作為刮樹皮的重點部位。刮除老皮,翹皮,深度達到黃色部位,不超過白色部位。俗話說“去皮不傷肉”為最佳標準。對發(fā)生為害的部位可以用樂斯本和氯氰菊酯混合后涂抹并用塑料膜包裹,一般經過15 d 后即可。溫度越高防治效果越明顯。
在新栽植的平原區(qū)栽植普遍較深,本應在根莖2~3 cm 處栽植,卻比原根莖下降20~30 cm 栽植。在干旱年份這類苗木不易死亡,但樹勢弱。平原新栽植苗木可起壟栽植。已栽植的幼苗可春季提苗重栽。已栽植的較大的植株可以樹下開溝清土,增加透氣性。
大拉大砍傷根重,樹上樹下不平衡。修剪對大枝去除的較多,回縮太重,會導致根系受損,樹勢較弱。比較明顯的就是嫁接去枝較多,接穗成活率較低時,植株很快就枯死。修剪采用輕剪緩放,逐漸提高樹勢,才是提高產量的途徑。
“有水無肥空干旱,有肥無水算白干”施肥要與水分相配合。適地適樹,提高嫁接位置,防病,治蟲,起壟栽培,輕剪緩放等措施加強弱樹管理,增強樹勢,為豐產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