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化工院區(qū),遼寧 葫蘆島 125001)
現(xiàn)階段臨床診斷糖尿?。―iabetes Melitus,DM)的方法為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測定法,其診斷可靠度佳。但由于FBG和葡萄糖耐量容易受到患者血糖濃度暫時波動的影響,且測量這兩個指標無法反應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1]。故而探討有效的糖尿病臨床診斷方法是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點。糖化血紅蛋白貫穿了紅細胞平均壽命全過程,且糖化血紅蛋白含量相對穩(wěn)定,該指標水平高低不會受到血糖濃度暫時波動的影響故而在糖尿病診斷工作中具有獨特的意義。血清C肽是糖尿病檢查常用指標,聯(lián)合檢驗糖化血紅蛋白與血清C肽可以了解胰島分泌與合成功能,并有助于糖尿病的診斷與分型。本研究擬探討在糖尿病臨床診斷工作中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檢驗的診斷價值,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遵循隨機雙盲原則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并擬診為糖尿病的患者86例,根據(jù)病情將其中55例單純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糖尿病組。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齡40~64歲,平均(52.0±8.5)歲;病程1~19年,平均(10.0±2.5)年。將31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糖尿病腎病組,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42~63歲,平均(52.5±8.8)歲;病程2~22年,平均(11.0±2.8)年。同時篩選同期來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成人3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1~63歲,平均(51.5±8.0)歲。3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對比P>0.05,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患者FBG≥7.0 mmol/L和(或)2hPBG≥11.1 mmol/L[2]。②65歲≥年齡≥18歲。③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①具有既往糖尿病史。②抽血檢查之前服用降糖藥物。③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④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⑤合并嚴重的全身性或其他慢性疾病者。⑥存在意識障礙或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
1.4 方法:所有受試者均于清晨8點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180型)及配套試劑盒測定FBG、血清C肽、2hPBG。采用BIO-RAD的D-10檢測儀及配套試劑盒檢測HbA1c。如果檢測患者FBG>6.1則行OGTT。記錄3組研究對象的FBG、血清C肽、2hPBG、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s)組間比較行t檢驗,若P<0.05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三組各測定指標對比(±s)
表2 三組各測定指標對比(±s)
2.1 各組測定指標比較:糖尿病組和糖尿病腎病組的糖化血紅蛋白分布見表1。糖尿病組和糖尿病腎病組的FBG、HbA1c、2hPBG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C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腎病組血清C肽水平顯著低于糖尿病組,HbA1c水平顯著高于糖尿病組(P<0.05),見表2。
血糖和OGTT試驗診斷結果不十分準確,其原因主要包括:其一人體血糖反映的是即刻的“葡萄糖代謝水平”,而機體即刻葡萄糖代謝狀態(tài)會受到機體應激、進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二、OGTT耗時長并且重復性差,但如果臨床診斷糖尿病時僅僅依靠FBG這一指標,部分2hPBG≥11.1 mmol/L但FBG≤7.0 mmol/L者就會出現(xiàn)漏診。
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取決于“血糖濃度”“與血紅蛋白接觸時間”,而與“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服用胰島素”等因素均無關聯(lián)。所以測定糖化血紅蛋白能夠準確且有效的反應待測者1~2個月內的血糖控制而被視為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3]。糖化血紅蛋白的組分包括HbA1a、HbA1b、HbA1c。其中HbA1c占比達70%左右并且具有結構穩(wěn)定的特性故而被臨床學則為控制糖尿病的監(jiān)測指標,也是糖尿病診斷和管理的重要指標,臨床測量時采用親和色譜或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正常值水平為4%~6%。但醫(yī)學研究指出HbA1c的參考值受到年齡增大的因素有一定增加,所以其控制范圍不能一概而論?!吨袊扇?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標的專家共識》(由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會發(fā)布)強調了HbA1c的不同目標值,本研究納入對象年齡<65歲,故取HbA1c<6.5%作為正常值,從結果來看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組患者的HbA1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糖尿病腎病組患者的HbA1c水平明顯高于糖尿病組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與有關資料的結論相符[4]。
血清C肽是機體胰島β細胞的分泌產(chǎn)物,胰島素原(胰島素前提)受特殊的蛋白酶分解之后形成血清C肽并以等分子數(shù)進入人體血液[5]。正因為血清C肽的特殊產(chǎn)生方式故而能夠對機體胰島β細胞的功能做出良好反應。而血清C肽的水平不會受外源性胰島素影響,可用于測定接受胰島素治療患者。所以臨床診斷糖尿病時利用血清C肽評價待測者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從而提高糖尿病的診斷準確率。臨床諸多研究指出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和胰島敏感性降低會造成人體出現(xiàn)葡萄糖代謝失衡繼而造成血糖升高[6]。指出測定血清C肽能夠準確的反應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對于評價胰島β細胞功能和診斷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7]。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糖尿病組和糖尿病腎病組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降低,與對照組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糖尿病腎病組換的血清C肽水平低于糖尿病組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降低。本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組與糖尿病腎病組患者FBG、2hPBG水平比較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反映出傳統(tǒng)檢驗方法中的FBG、2hPBG指標雖然對糖尿病診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無法有效判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而糖尿病組和糖尿病腎病組患者的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存在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發(fā)生異常,臨床可通過聯(lián)合檢驗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來判斷患者胰島素分泌和疾病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