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霞
(長葛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長葛 461500)
生豬養(yǎng)殖是我國畜牧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養(yǎng)豬業(yè)一直面臨著疫病的威脅和困擾。近年來,各種應激因素和變異病原侵襲使得疫病種類增多,尤其2018 年以來的非洲豬瘟疫情對我國的養(yǎng)豬業(yè)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病毒病、細菌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普遍存在,抗生素的長期使用及濫用不僅導致致病菌產生抗藥性,而且動物產品中的藥物殘留極易通過食物鏈對人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和人類的生命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藥殘及疫病等問題,我國豬肉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重逐年呈下降趨勢,僅占總產量的1%左右,嚴重制約了我國生豬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F代養(yǎng)豬業(yè)必須以有效控制動物疫病和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為原則進行科學生產。近年來從北美到歐盟的養(yǎng)殖管理機構都在禁抗,我國也先后制定了限用或禁用某些化學藥物作為飼料添加劑的規(guī)定。因此尋找安全有效的抗生素類、抗病毒類等替代品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中藥作為藥物或飼料添加劑在我國畜牧業(yè)中使用已有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為保障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研究表明,中藥具有抗菌、抗病毒、改善腸道健康狀況、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作用,并且具有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殘留少,無抗藥性、綠色環(huán)保、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等優(yōu)點,是生豬養(yǎng)殖中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理想藥物。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和重視。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生豬產品的國際化步伐加快,利用中藥飼料添加劑來發(fā)展無公害生豬產業(yè),生產綠色食品,已是我國生豬業(yè)發(fā)展的迫切要求。目前中藥在養(yǎng)豬生產和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
中藥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和活性成分。中藥中的蛋白質、糖、脂肪、色素、必需氨基酸、礦物元素和維生素等,既可以補充飼料營養(yǎng),又可以平衡營養(yǎng)成分的配比,增進豬的食欲,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成本。中藥中的活性成分則能興奮豬胃腸道,促進消化腺分泌,穩(wěn)定消化道內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促進血紅蛋白、血清蛋白的合成,具有抗貧血和改善蛋白質代謝、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生長速度的作用。如大麥芽用于幼畜,每日每頭20~50 g(仔豬每日10~15 g),可促進生長發(fā)育,減少疾病與死亡。仔豬斷奶后健脾補氣,以黨參、黃芪為主,馬齒莧為輔(防治白?。?,每日每頭12~18 g,增重顯著?!吨袊F藥典》的成方制劑肥豬散:綿馬貫眾、何首烏、麥芽、黃豆,具有開胃、驅蟲、補養(yǎng)、催肥,用于食少瘦弱、生長緩慢。
豬肉品質和風味是決定豬肉價值和被市場接受程度的重要指標。當前抗生素和化學藥品的廣泛應用使豬的抗應激、抗病能力和肉品質及風味不斷下降,藥物、銅、鋅等的殘留不斷升高。使用新型促生長,改善肉質、風味的中藥添加劑,對養(yǎng)豬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據報道,在種公豬日糧中添加4%的松針粉,其采精量提高8%-10%;并發(fā)現添加松針粉喂養(yǎng)的豬,皮毛光亮紅潤,可改善豬肉品質,提高瘦肉率。黃芪、枸杞等中藥所含的甜菜堿能顯著改善豬肉品質,黃酮類、VE和硒等物質能保護生物膜脂質免受氧化,從而抑制豬肉酸敗變味,延長貨架期,起到提高豬肉品質的作用。
據相關報道,不同中藥通過不同機制對免疫系統(tǒng)產生作用。如柴胡、黃連、黃芩、金銀花、蒲公英、生地、五味子、首烏、黃芪、人參等均能促進淋巴細胞的轉化,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板藍根、黃芪、貫眾、金銀花等則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可提高動物細胞的吞噬能力,促進抗體形成,并能預防病毒、真菌、原蟲和螺旋體感染。黨參、黃芪等能促進免疫器官的發(fā)育,提高免疫活性;香菇多糖能促進胸腺發(fā)育。黃芪多糖對自然殺傷細胞活力有顯著的增強作用。
《中國獸藥典》的成方制劑驅蟲散:使君子、檳榔、綿馬貫眾、附子、百部等用于胃腸道寄生蟲。就治療仔豬黃白痢來說,西藥治療主要是使用抗菌藥物,可以抑制或殺滅許多致病性大腸桿菌,但機體腸道中除了致病性大腸桿菌外,還有大量非致病性菌群,對機體的正常代謝具有重要作用,盲目使用抗菌藥物也將抑制或殺滅機體腸道內的非致病菌群,并破壞其組成結構,嚴重影響機體的消化功能。用中藥如止痢湯、郁金散、白頭翁湯對仔豬大腸桿菌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對仔豬黃痢的治愈率在93%以上,有效率可達100%。除了抑菌、殺菌外,還注重調整機體生理狀況,達到標本兼治。
由于長途運輸、高密度飼料使動物受到噪音、強光、寒冷、高熱、饑渴等刺激,應激癥呈上升趨勢。一些中草藥能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使紊亂的機能恢復正常。如黨參、刺五加可使小動物抗高溫、抗寒冷的能力明顯提高。
許多中藥和方劑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并且具有抗菌譜廣、毒副作用小、效果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發(fā)現四百多種中藥具有抗菌性,少則抑制一種細菌,多的可抑制十多種,有二十余種中藥對多種病毒有抑制作用。如蒲公英、花椒、肉桂、甘草、藿香等常見中藥對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色鏈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見細菌、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黃芪多糖不但可以作為免疫促進劑和調節(jié)劑,而且還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成方制劑清瘟敗毒散廣泛用于細菌性、病毒性和細菌病毒混合感染性疾病。又如銀黃顆粒、雙黃連等,用于針對西藥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混合性、慢性、非典型性癥狀、病毒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顯著。
中藥具有扶正祛邪、無耐藥性的優(yōu)點。扶正是補充機體氣血陰陽的不足,增加營養(yǎng),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如黨參、黃芪、白術、熟地、何首烏、甘草等;祛邪是去除積滯在畜體內的各種致病因素,通過利尿、通便、發(fā)汗等作用而逐邪外出,如抑制細菌的黃連、金銀花、連翹、防風、荊芥、大青葉、板藍根等。如前幾年呈現地方流行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一個豬場有時幾十頭豬出現鼻腔流血,用西醫(yī)治療費時費力,藥費很高,療效亦不確切,止血后隔幾天又復發(fā)了,而用中獸醫(yī)辨證治療,效果很好,在衄血初期用麻杏石甘湯加天花粉、黃芩、黃梔子、荊芥炭、茜草炭、藕節(jié)炭等。中后期用清營湯加白沙參、玉竹、白茅根炭、白及炭、茜草根炭、甘草等。又如豬高熱病,獸醫(yī)認為是幾種病毒細菌混合感染所致,但疫苗免疫的效果不甚理想,豬群一旦發(fā)病則死亡迅速,西藥治療收效甚微,而運用中獸醫(yī)衛(wèi)氣營血辨證理論施以中藥治療,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則會明顯降低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比單用生物疫苗,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非洲豬瘟是家豬和野豬的一種高度致死性疫病,沒有藥物、沒有疫苗防控。非洲豬瘟屬于“溫病”范疇,溫病是感受溫邪所引起的一類以發(fā)熱為主癥,以化燥傷陰為特點的急性外感熱性傳染病。按照傳統(tǒng)中醫(yī)藥理論,防控“治未病”宜采取清熱解毒、補中益氣、芳香化濕等法來實現。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后,出現紅細胞黏附在免疫細胞上的細胞聚集現象。病理學上,我們可以看作是血栓與血瘀。中藥中很多能活血化瘀的中藥,可增強血液的流動性、減少紅細胞聚集。
生豬感染非洲豬瘟后,存在免疫系統(tǒng)過度反應的現象。可能是非洲豬瘟病毒侵害免疫系統(tǒng),使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也可能是非洲豬瘟病毒損傷機體的實質器官,受損細胞進一步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生了針對自身細胞的免疫。過度的免疫反應使體溫迅速升高,破壞了正常的體內生化反應。中藥對免疫系統(tǒng)的調控是雙向的,這時通過運用中藥抑制患病機體免疫系統(tǒng),從而達到免疫平衡,對防治非洲豬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將中藥逐漸廣泛應用于生豬生產、預防保健和疫病防治,不但是畜牧業(yè)發(fā)展的要求,也是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和綠色食品消費的要求。在應用中藥進行豬病防治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掌握各類中藥的藥性、準確用量和使用方法,才能保證中藥在豬病的防治中發(fā)揮最大的防控作用,提高生豬養(yǎng)殖經濟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