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艷青 胡林飛 張博成 張梅慶
化療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主要治療手段,但因化療藥物選擇性較差,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產生一定的傷害,影響患者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功能[1]。因此,晚期NSCLC患者化療期間需注意對反應的防治措施,以減輕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質量。西醫(yī)緩解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主要采用對癥治療,但藥效維持時間較短,且病情易反復、治療費用較高[2]。近年來,中醫(yī)在防治晚期NSCLC患者化療后不良反應中優(yōu)勢明顯,依據化療后的癥狀表現(xiàn)給予針對性治療,對增強化療效果、減輕不良反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對晚期NSCLC患者給予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隔姜灸治療,旨在探究中醫(yī)干預對減少化療不良反應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8月—2019年11月于我院接受化療的晚期NSCLC患者88例,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4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37~76歲,平均年齡(56.29±3.71)歲;TNM分期:ⅢB期13例,Ⅳ期31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35~77歲,平均年齡(56.30±3.69)歲;TNM分期:ⅢB期15例,Ⅳ期29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實用外科學》[3]中關于NSCLC相關診斷標準,肺部病灶伴有遠處轉移,且鄰近器官受侵或壓迫;經X線胸片檢查可見肺部存在孤立性結節(jié)或腫塊陰影,邊緣呈分葉或細毛刺狀;經病理組織學檢查或細胞學檢查明確為NSCLC,TNM分期屬ⅢB-Ⅳ期。中醫(yī)符合《中醫(y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氣陰兩虛證辨證標準,癥狀表現(xiàn)如下:咳嗽少痰,痰中帶血,或痰稀而黏,咳聲低弱,神疲乏力,氣短喘促,面色白,口干少飲,舌質淡紅,脈細數。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卡氏評分≥70分;化療前肝、腎及心功能均正常;無化療禁忌證;自愿參與,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其他系統(tǒng)感染;使用預防嘔吐藥物;對本研究藥物敏感;依從性差,無法完成本研究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僅給予全身化療,采用AP培美曲塞+順鉑,于化療前服用止吐藥物防止嘔吐。第1天,靜脈滴注培美曲塞(江蘇奧賽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24),每次500 mg/m2,1次/d;第1~5天靜脈滴注順鉑(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2),75 mg/m2,隨后從下一周期開始重復用藥,21 d為一個化療周期,共化療4個周期。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隔姜灸治療,補中益氣湯組方如下:柴胡、升麻各9 g,陳皮12 g,白術、黨參、當歸、懷山藥、炒谷麥芽各15 g,黃芪30 g,甘草6 g。將組方中藥物用水煎熬取汁200 ml服用,1劑/d,3次/d,連續(xù)服用14 d即為一個療程,于化療周期中按時服用補中益氣湯3個療程。隔姜灸方法如下:取關元、大椎、中脘、雙側腎俞行隔姜灸治療,每個穴位艾灸60 min,1次/d,21 d為一個周期,共治療3個周期。
1.5 觀察指標①生活質量評分: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周期后采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表(Quality of Life,QOL)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12個方面,滿分60分,總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②不良反應:依據WHO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對患者化療后不良反應進行評估,惡心、嘔吐:0度無惡心、嘔吐;Ⅰ度惡心;Ⅱ度暫時性嘔吐;Ⅲ度嘔吐,需治療;Ⅳ度不能進食。藥物所致發(fā)熱:0度無癥狀;Ⅰ度體溫<38 ℃;Ⅱ度體溫38~40 ℃;Ⅲ度體溫>40 ℃;Ⅳ度發(fā)熱伴低血壓。白細胞水平:0度白細胞水平≥4×109/L;Ⅰ度白細胞水平為(3.0~3.9)×109/L;Ⅱ度白細胞水平為(2.0~2.9)×109/L;Ⅲ度白細胞水平為(1.0~1.9)×109/L;Ⅳ度白細胞水平<1.0×109/L。血小板水平:0度血小板水平>100×109/L;Ⅰ度血小板水平為(75~99)×109/L;Ⅱ度血小板水平(50~74)×109/L;Ⅲ度血小板水平為(25~49)×109/L;Ⅳ度血小板水平<25×109/L。
2.1 生活質量評分2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例,
2.2 不良反應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惡心嘔吐、藥物所致發(fā)熱、白細胞降低及血小板下降發(fā)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00、4.141、4.583、5.238,P=0.010、0.042、0.032、0.022)。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化療是目前治療晚期NSCLC患者主要方法,AP培美曲塞+順鉑在NSCLC化療中可有效殺滅腫瘤細胞,但化療藥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細胞毒性,不僅殺滅腫瘤細胞,還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傷,引發(fā)較多的不良反應,從而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化療耐受性[5]。
中醫(yī)學中無NSCLC病名,依據其癥狀表現(xiàn)將其歸結為“肺積”等范疇,認為患者受到邪毒外侵影響,導致正氣內虛、痰濁內聚、氣滯血瘀而蘊結于肺,從而引發(fā)肺失宣肅,加之化療藥物對脾胃造成進一步損傷,脾胃虛衰則氣血生化無源,加劇正氣虧虛、氣血瘀滯癥狀,病癥遷延難愈,故中醫(yī)在晚期NSCLC患者化療后注重培本固元、補虛扶正、健脾補腎、益氣補血。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及生活質量評分較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表明采用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隔姜灸治療可有效改善晚期NSCLC患者化療后不良反應,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補中益氣湯始載于《內外傷辨惑論》,具有升提清氣、溫養(yǎng)脾胃之效。組方中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麻清熱解毒、升陽舉陷;陳皮燥濕化痰、理氣降逆、調中開胃;白術燥濕利水、健脾益氣;黨參健脾養(yǎng)胃、補中益氣、益氣生血;當歸活血化瘀、補血和血;懷山藥健脾益胃、益肺止咳;谷麥芽健脾開胃、行氣消食、破氣消痞;黃芪補中益氣;甘草調和諸藥[6]。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7],黃芪中的黃酮類、黃芪多糖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腫瘤、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可直接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及生長,并可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加速腫瘤細胞凋亡,增強機體免疫力等,達到抗腫瘤效果;甘草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調節(jié)免疫、鎮(zhèn)痛平喘、抗炎之效。此外,NSCLC中氣血津液虧虛貫穿疾病始終,根據中醫(yī)“治病求本”“虛則補之”的治病原則,本研究選取關元、大椎、中脘、雙側腎俞行隔姜灸治療,其中關元可培補元氣,大椎益氣壯陽,中脘和胃健脾、降逆止嘔,腎俞益腎助陽[8]。對上述穴位行艾灸治療可健運脾胃、升清降濁,且在生姜的作用下可達降逆止嘔之效,利于減輕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隔姜灸利于抑制晚期NSCLC患者病情進展,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