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14日和15日,短短3日內,已有陜西西安、山東泗水、山東濟南、山東梁山、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福建泉州、甘肅蘭州等8地通報,在進口冷凍食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政府有關部門迅速出臺相應措施應對。
山東濟南: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陽性。濟南市衛(wèi)健委消息,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qū)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山東梁山縣:1份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陽性。11月12日,山東濟寧梁山縣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中,發(fā)現(xiàn)1份外地銷往梁山縣的進口冷凍牛肉制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湖北武漢:3份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標本陽性。武漢市衛(wèi)健委消息,11月12日,武漢市疾控部門發(fā)現(xiàn)從青島黃島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裝樣本有3份檢測結果呈陽性。經(jīng)查,該批次進口產(chǎn)品共27噸,1006箱,原產(chǎn)國為巴西,8月7日在青島黃島海關入關,存于青島潤渤冷庫,8月15日出庫,8月17日抵達武漢后一直儲存于中食冷庫,未流入市場。
福建泉州:4份冷凍貨品外包裝陽性。泉州市疾控中心通報稱,11月12日凌晨,接天津市《關于通報涉事冷凍貨品情況的函》后,立即組織緊急排查,12日上午在豐澤區(qū)隆凱冷庫排查到該涉事冷凍貨品2549件。經(jīng)查,該批貨品于11日入庫后尚未對外銷售,沒有流入市場。13日凌晨,經(jīng)拆封逐件檢測,發(fā)現(xiàn)4份冷凍貨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甘肅蘭州:1份冷鏈蝦內包裝標本陽性。蘭州市衛(wèi)健委消息,蘭州市城關區(qū)于11月13日對焦家灣冷凍廠進行定期采樣抽檢過程中,發(fā)現(xiàn)1份來源于天津港冷鏈蝦的蝦內包裝樣品核酸檢測陽性,其他樣品為陰性。
河南鄭州:根據(jù)鄭州市疾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消息,11月13日晚,鄭州市疾控中心在一批產(chǎn)地為阿根廷的冷凍豬肉外包裝抽檢標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該批冷凍豬肉共24噸、1303件,產(chǎn)地為阿根廷,樣品批號為5082020,于11月11日從青島港(青島黃島區(qū)巴龍冷庫)由貨車發(fā)出,12日中午抵達鄭州萬邦市場,在入庫前的待檢區(qū)域,接受“每車每批”冷鏈進口食品抽樣檢測中被第三方檢測機構查出可疑陽性,經(jīng)中牟縣疾控中心、鄭州市疾控中心復檢,從15份外包裝標本中檢測出5份陽性。經(jīng)流行病學調查,接觸過該批貨物的人員及相關人員均無咳嗽、發(fā)熱等不適癥狀,經(jīng)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因及時檢測和封存,該批貨物沒有流入市場。
外包裝陽性:海關總署暫停阿根廷1家肉企進口申報。海關總署今天消息稱,因從阿根廷1家牛肉生產(chǎn)企業(yè)進口的2批冷凍去骨牛肉產(chǎn)品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照海關總署2020年第103號公告的規(guī)定,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阿根廷牛肉生產(chǎn)企業(yè)FRIGORIFICO GORINA S A I C(注冊編號為2025)的進口申報4周,期滿后自動恢復。
11月15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fā)布《關于對高風險進口冷鏈食品實行中轉查驗的通知》,相關中轉查驗從11月16日零時起實施。
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建議,外防輸入,防人也應防物。由于國外無癥狀感染者數(shù)量激增,除了進口海鮮食品之外,一些國外高風險地區(qū)空運的快遞包裹、信函等外包裝如果攜帶新冠病毒很難發(fā)現(xiàn),大面積消殺也難實施。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此前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原本以為只有冷鏈運輸環(huán)節(jié)作為新冠病毒載體,實際上進入冬季以后,很多貨物運輸在低溫環(huán)境下也產(chǎn)生了類似于冷鏈運輸?shù)膫鞑キh(huán)節(jié)。所以,除了冷鏈以外,其他涉及到國外的貨物也應該加強檢測。
張伯禮呼吁,公眾對來自國外高風險地區(qū)的快遞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殺,查收快遞時戴好口罩、手套,若是不急需,也可以打開放置在陽臺通風地方過幾天再處理,防患于未然。
那么,如果有海外的貨物被新冠病毒污染了,它們傳染給人的概率大嗎?
首先,境外物品成為新冠病毒載體需要特定條件,傳播概率取決于污染量多少及人員接觸頻率。吳尊友解釋,冬天低溫環(huán)境,類似于冷鏈運輸?shù)沫h(huán)境。物品會不會造成傳播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污染量的多少,污染嚴重傳播概率高,污染不嚴重傳播概率小。第二個因素取決于人員接觸的頻率,接觸頻率高,多次反復接觸感染高率就高,如果是偶爾接觸一次,概率就小。
其次,海淘有受到被病毒污染包裹的風險,對于海外高風險地區(qū)的郵件、包裹,取到快遞后,應先用酒精進行消殺,并在陽臺等室外空曠處放置一段時間方可打開,處理后要洗手。吳尊友認為,海淘確實有受到病毒污染包裹的風險,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要減少風險,可以在收到包裹以后,用含酒精的濕布濕紙擦拭外包裝,處理完包裹以后要洗手,不能直接用接觸包裹的手去做摳鼻子、揉眼睛等一些動作。所以注意手衛(wèi)生,應該還是可以安全地去海淘。
第三,接觸境外包裹的快遞人員屬感染高風險人群,涉?zhèn)鬟f境外包裹的快遞員需定期做核酸檢測。吳尊友表示,對于傳遞境外包裹的快遞員來說,他們就類似冷鏈或者是境外物品的裝卸工,他們會多次長期反復接觸境外的包裹,所以他們是高風險的感染人群。在作業(y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戴口罩,注意手衛(wèi)生,在手沒有清潔以前,不要觸摸臉、鼻子、眼睛這些部位,下班以后一定先洗手,同時要定期做核酸檢測,所謂的定期應不少于一周一次檢測。如果是國內的快遞員,沒有必要按照每周做核酸檢測這樣一個要求,同樣,因為快遞員接觸的人群比較多,萬一有感染的話,傳播的范圍也比較廣,所以加強個人的防護,定期進行檢測也是有幫助的。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fā)兩份工作指南,對港口和冷鏈食品運輸?shù)姆酪吖ぷ鬟M一步規(guī)范。指南要求,在冷鏈物流過程中,不能使貨物直接接觸地面,司機及隨行人員應當避免與門衛(wèi)值班員、工作人員有不必要的接觸。
港口工作人員盡量避免與船員發(fā)生直接接觸,進口冷藏集裝箱拆箱作業(yè)中,人員應相對固定,至少每周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冷鏈為何潛藏風險大?據(jù)天津市衛(wèi)健委副主任顧清介紹,此前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在零下二十攝氏度的條件下仍可存活,冷庫環(huán)境溫度較低,適合病毒長期存活。
而對很多人擔心的冷鏈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天津市衛(wèi)健委就安全食用冷鏈食品提出建議:
要去正規(guī)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要關注食品產(chǎn)地、來源、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不要采購沒有明確來源信息的冷鏈食品。事實上,進口食品在食物成分和營養(yǎng)素構成等方面與國內產(chǎn)品基本一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切勿盲目迷信進口食品,從而加大潛在的感染風險。
選購冷鏈食品時應正確佩戴口罩,避免徒手接觸食品表面,建議使用一次性手套挑選冷凍冰鮮食品。購物后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
廚房要保持通風,建議對廚房的臺面和其他物體表面經(jīng)常清潔并擦拭消毒、餐炊具要經(jīng)常高溫消毒處理。要做到生熟分開,處理冷凍冰鮮食品所用的容器、刀具和砧板等器具應單獨放置,要及時清洗、消毒,避免與處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清洗或接觸冷凍冰鮮食品后應先洗手再接觸熟食。冷凍冰鮮食品放置冰箱冷凍室保存,最好采用獨立封閉包裝,不要存放過長時間,與熟食要分開存放。
烹調食用冷凍冰鮮食品時應燒熟煮透,盡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后直接食用海鮮食品。家庭成員或多人共同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日前,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印發(fā)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實現(xiàn)全流程閉環(huán)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在進口冷鏈食品首次與我境內人員接觸前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
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按規(guī)定作退運或銷毀處理。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海關部門組織指導督促查驗場地經(jīng)營者或進口企業(yè),對進口冷鏈食品的集裝箱內壁、貨物外包裝實施消毒。
進口冷鏈食品運輸過程中,承運企業(yè)不得開箱。冷庫接受進口冷鏈食品時,應如實記錄并核對集裝箱號及鉛封號,做好貨物的出入庫記錄,相關資料和記錄應至少留存2年。
對從口岸放行的進口冷鏈食品,在社會冷庫或企業(yè)冷庫倒箱過車、入庫存儲前,相關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位查驗貨物所附的消毒證明,如未消毒,則在掏箱卸貨時,對該批貨物的集裝箱內壁、貨物外包裝實施消毒。
進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做到所有進入市場的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