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嫣芹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qū)丹堤實驗學校,廣東 深圳 518000)
小學語文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一個重要階段,在該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教師要注重把握教學中的技巧以及方法,注重教學策略性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課堂學習。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行為習慣都在一個養(yǎng)成階段,在該段時間,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占有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中,教師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引導呢?
任何科目的學習,都離不開學生主動性地參與,在小學的閱讀課堂中,學生的主觀參與性對課堂實踐效率的高低具有非常關(guān)鍵的影響作用。教師在課堂指導中,如果能夠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語文閱讀課堂的主動性,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為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掌握打下非常牢固的語言構(gòu)建基礎。
例如,在教學《春來了》這篇語文閱讀課文時,教師在教授課程之前,可以先為學生布置一個課下需要完成的任務:同學們,這次,咱們位置互相換一下,你們來當老師,我來當學生,這篇文章由你們來講給老師聽好不好?同學們都說好,教師在這時對學生應該進行文章內(nèi)容的劃分,三四個學生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進行一個段落的講解。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學會了互相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技能,在學生進行講解時,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講解的內(nèi)容給予肯定,即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不到位,也要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文章的探索,在學生大致對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之后,教師再對學生講解的部分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引導學生明確《春來了》這篇閱讀文章主要講解的是春天到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文章句子的仿寫,在仿寫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積極主動地參與了課堂的活動,還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文章中的句式,為學生各種創(chuàng)作手法的掌握打下基礎。
總之,要想使得學生真正意義上把握閱讀課堂中的語言構(gòu)建核心素養(yǎng),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是一種生動有效的學習方法。
營造出積極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一直以來都是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師做出的課堂要求,尤其是語文中的閱讀科目,對于小學生來說,它屬于偏難的一種科目類型,需要調(diào)動起學生對閱讀課文的興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有效語文課堂的實施,進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發(fā)散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在塑造新型的教學課堂,打造有效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開天辟地》這一課文的學習時,為了提高學生對該課文的閱讀能力,教師在課堂代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先播放一段有關(guān)盤古開天辟地這一神話傳說,在觀看視頻之前,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問一個問題:盤古在開天辟地時,眼睛化為了什么?使得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對該問題進行思考,多媒體的課堂引入,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觀看盤古開天辟地的視頻時,會自動將自己代入到當時的情境當中去,因為視頻的精彩能夠滿足學生該年齡階段的好奇心,在觀看完視頻之后,學生基本都能夠回答出,盤古的眼睛化為了太陽和月亮。學生一邊在敬佩盤古開天辟地的壯舉,一面又在感慨盤古最后身化大地,眼睛化為日月,軀干化為大地的犧牲精神。
通過多媒體導入的教學方法,可以將閱讀文章進行形象化、具體化,用視頻的方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閱讀文章的深入思考,新型媒體的導入,更能夠促進學生對閱讀文章的探索,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發(fā)散了閱讀思維。
情境式的教學策略是語文教師在教導學生閱讀課堂中最常引入的一種教學模式,情境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最大程度上使得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并能通過情境式的引用,促進學生對閱讀文章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審美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王安石撕書》這一閱讀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上請一名同學扮演王安石,一名同學扮演其弟子,在學生進行精彩表演的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其境地理解王安石實事求是、嚴謹求學的創(chuàng)作精神,在學生表演結(jié)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王安石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通過情境式的代入,學生基本都能總結(jié)出王安石不弄虛作假、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物性格,正能量的人物,在情境式的課堂中,不僅能夠使學生真正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它還起到榜樣的帶頭作用,學生在評價王安石時,會不自覺地加上:我以后也要成為像王安石一樣實事求是的人??梢?,情境式的代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能起到非常好的引導作用,在小學的語文閱讀中,人物形象分析以及文章核心占據(jù)文章理解的兩大主要部分,它能夠帶領(lǐng)學生深刻地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并能夠準確凝練出文章的核心。王安石的人物形象如果單靠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再讓學生進行分析,往往不會起到很好的閱讀效果,大量的文字對小學生的文章閱讀,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有很多學生因為語文字詞的積累并不是很多,導致在閱讀《王安石撕書》這一文章時,出現(xiàn)閱讀障礙,對于課文中的很多語句都只有一知半解,情境式的導入通過教師的指導,兩個學生的精彩表演將一大段難懂的文字轉(zhuǎn)化為生動形象的表演節(jié)目,使得學生在觀看表演時,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情境式的閱讀方法。
學生在掌握情境式的閱讀方法時,在接下來的語文閱讀中,自己也會不自覺地模擬閱讀中的情境,起到良好的文章閱讀效果??傊?,情境式的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教學實踐,在提高學生對于審美閱讀素養(yǎng)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之中,教師應該充分地把握課堂細節(jié)的講解,解決課堂中容易忽略的問題,進而達到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完整地理解課堂的效果,促進學生對閱讀文化的積累,從而達到吸引學生不斷深入課堂的目的。
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多多深入對閱讀文化的理解,這樣才能夠樹立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立體形象,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進行《名著導讀》課程的學習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四大名著的閱讀之外,還可以將《簡愛》《魯濱遜漂流記》《綠野仙蹤》這樣對學生有著積極意義的必讀讀物,編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比如,魯濱遜有一個仆人叫作星期五,大家想知道魯濱遜與他的仆人怎樣逃離孤島的嗎?通過問題導入的故事引導,激發(fā)學生對名著讀物的興趣,這樣使得學生在生動想象的閱讀學習中,學會自由想象,提高自身的閱讀積極性,在不知不覺中,豐富了學生的閱讀文化素養(yǎng),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思考方式,從而促進語文德育知識與閱讀課堂的完美結(jié)合,從不同的方面加深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與思考,提高學習的課堂效率。
在課堂中,幫助學生提高對文章閱讀的興趣,師生齊心協(xié)力,建造生動形象的語文閱讀課堂,語文學科相比于其他的學科,更加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一節(jié)趣味橫生的語文閱讀課堂,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在學生綜合發(fā)展方面,也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閱讀課堂的有效性實施主要包括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善用多媒體技術(shù)以及情境式引入、重視文化底蘊四個方面,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性的打造,絕不只是通過一種教學策略的實施就可以達到。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學會融會貫通,各種教學策略靈活地運用,打造創(chuàng)新型的課堂,促進教學有效性真正地實施,真正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