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東 袁 璐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qū)外國語學校 河南鄭州 450000)
現(xiàn)在道德與法治的考試遵循雙開原則,在試題的命制過程中注重夯實基礎(chǔ),注重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诖朔N情況,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理性觀察生活并解決問題。綜合日常教學,我把理性思維在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表現(xiàn),總結(jié)為理性思維圖式、理性思維反芻、理性思維遷移和理性思維文道四種類型。
所謂圖式是人腦中對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模式,圖式是一種有組織的、可重復的行為模式和認知結(jié)構(gòu)。在平常的政治學科中所培育的理性思維圖式大體有兩類:議題圖式和政論圖式。議題圖式是指當學生面對政治學科的某個主題時,他能夠利用議題式教學的訓練模式,自發(fā)生成這樣的思維流程:主題是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如何展開論證(角度)→總結(jié)闡述解決問題。對應在議題式教學中也就是論題→破題→結(jié)題。政論圖式是指政治學科中經(jīng)常要理論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我們需要通過現(xiàn)實舉例明確我們對某個事件的原因、意義、做法、啟示等的理解。以良好而完整的理性思維模式,讓學生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經(jīng)過經(jīng)常性的訓練,學生基本能掌握中招主觀題的答題思路并取得高分。
以2020 年河南省鄭州市中考真題為例:“2020 年春節(jié)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十幾億人‘宅’在家里,而一批又一批醫(yī)護人員卻不計生死逆行出征。疫情引發(fā)了同學們對生命的思考。請你辨析以下觀點:生命寶貴,我們要珍愛生命!既然要珍愛生命,為何還要逆向而行?”其主題是:什么才是珍愛生命?在這個辨析題的討論中,我們要回答:生命是什么?為什么要珍愛生命?此外學生需要辯證思考:討論個人生命與他人生命的關(guān)系,能夠表達出我們不僅要珍惜生命,更要有勇于擔當和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最后,我們要回答如何讓生命更加精彩?以上便是典型的議題圖式。在論證“為何要珍愛生命”如何珍愛生命時”,需要學生既要聯(lián)系理論知識又要結(jié)合生活實際,多角度分析,這即是政論圖式。中考中的辨析題就是理性思維的極致體現(xiàn),而在辨析題作答中的理性思維訓練,就是希望學生能夠掌握這兩大思維圖式,提升綜合分析的能力。
思維反芻屬于批判性思維的一種訓練,這種訓練的前提是質(zhì)疑,質(zhì)疑并不是單純的懷疑,而是勇于表達不同的觀點。對于政治學科而言,本就沒有什么永恒的標準答案。學生敢于質(zhì)疑,敢于說不,敢于表達新觀點,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辨析題的思維訓練中通常用到方法是:提出具有爭議的議題,或者在特定情況下才能成立的觀點,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議題論辯。小組討論需要小組成員之間充分地發(fā)表意見、交流看法,提供更多知識素材,總結(jié)觀點;而議題辯論環(huán)節(jié)帶著幾分思維博弈的感覺,能讓學生在觀點的交鋒中提升思維力。理性思維反芻的第二層模式還在于自我否定,實質(zhì)上是一種否定之否定,是一種不斷推翻不斷重建的過程。否定自己并不是對自己的摒棄,而且把自己粗鄙的認識進行升級,這是一種思維的螺旋式上升。很多學生回答問題的格局,決定了他的思維張力。
例如以2019 年河南省鄭州市中考辨析題為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同學們深刻認識到學習思政理論課的重要性……記得牢固、考出高分,就是學好了道德與法治課。堅持知行合一、立德樹人,才能學好道德與法治課”,本題考查中學生如何學好道德與法治課。從理性反芻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對辨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即兩個觀點都不全面)。中學生學好道德與法治考高分是進入理想高中的必經(jīng)之路,但是忽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堅持立德樹人是思政教育的目的,需要做到知行合一。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思考不全面的問題,即否認死記硬背,肯定知行合一。運用理性思維反芻,能帶給中學生前所未有的思維提升,大大提高其思維的全面性,不僅提升政治成績,更為日后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chǔ)。
理性思維遷移的路徑有兩種:低路遷移與高路遷移。低路遷移指的是理性思維下降到感性思維,通常很多人對于一些概念的理解需要通過舉例子來理解,這就屬于低路遷移。高路遷移則不同,是理性思維的升級,我們可以通過概念來理解概念,分析來提升思維。中學生生理發(fā)育漸趨成熟,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大腦的發(fā)育,直接的表征就是對于純粹概念的理解。例如中學生對于負數(shù)的認識,對于道德情感的理解。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排斥舉例子,相反我們需要大量的時政案例來明理論道。但是越到高年級,同學們會不自覺地發(fā)現(xiàn),例子越難以說明政治理論,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運用純粹概念來理解。這些概念會濃縮為:親社會行為,文化建設(shè),永續(xù)發(fā)展理念,軟實力等等。運用一些已知的固有概念來解釋另一些概念的過程,用一種理性分析來剖析另一種理性分析的高路遷移,是我們追求的理性思維遷移。
這種思維落實在中考政治辨析題中,大多時候是通過一些現(xiàn)實時政案例來提取的,例如2020 年的疫情生命教育,2019年的思政教育,2018 年的夢想與選擇,這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理性思維的低路遷移。而辨析題的考查中也不乏一些高路思維遷移的題型,例如“崇德向善新風尚,家風不應當再提倡。傳遞釋放正能量,核心價值觀當弘揚”。本題作為價值觀念考查,需要學生在理解“家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德向善”的含義基礎(chǔ)上,結(jié)合實際作答,涉及概念的考查,是理性思維的高路遷移。
理性思維的“文與道”,所謂文以載道,任何理論都需要以語言文字為載體進行闡述。理性思維這個概念宏大而又不可捉摸,我們需要通過定性,甚至是定量的一些指標來衡量。首先政治學科的理性思維建構(gòu)最直接的表征就是有問題意識。任何事件或者材料,都可以梳理為一個問題,針對問題我們有三問——本體之問:這是什么?認識之問:這是為什么?方法之問:這應該怎么辦?當然這是一種最基礎(chǔ)的評判方式,如果你具備了這樣的思維方式,我們就可以默認為你具備了初中政治學科的理性思維。其次,多角度找問題切口。前者解決的是“發(fā)現(xiàn)——提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但并不能表示就可以解決問題,單向度的理性思維會讓我們思維僵化。以發(fā)現(xiàn)問題為例,問題的發(fā)現(xiàn)需要切入點,切入點不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角度就不同,那么最終也會決定提出問題的模式和解決問題的結(jié)果。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真實的理性思維提升需要多角度,既分析又綜合,立體化地思維建構(gòu)。否則就會跟盲人摸象一樣,囿于一孔之見,難以獲得對“真相”的認識。最后,根據(jù)認知理論,人的認識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不斷抽離的過程,而文以載道的過程需要經(jīng)歷記憶——理解——分析——綜合——評述這五個步驟。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可以口述政治知識要點,理解政治概念,分析政治事件所表現(xiàn)的問題或道理,力求學生的表達規(guī)范嚴謹。這是理性思維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和培育中最高的道,結(jié)合中考辨析題的解題思路和考查目標,我們能夠認識的理性思維培育的本質(zhì)就是以文字敘述為載體的思維方式的體現(xiàn)。這種思維方式里面包含因果鏈條,包含事實與假設(shè),包含對國際時政的認知以及對如何培育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理解。
培育學生理性思維是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路徑主要通過試題考查的設(shè)置,在眾多的中考題型中,辨析題最能凸顯理性思維。辨析題的作答能促進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體驗中獲得知識,批判分析,培育理性思維。有效避免了當下政治課堂中理論灌輸居多、學生思維固化的弊病。辨析題的考查,為激發(fā)學生活力、提升分析問題能力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基于議題式教學中理性思維培育的理論成果,在眾多理論基礎(chǔ)上的升華和萃取理性思維圖式、理性思維反芻、理性思維遷移和理性思維文道在辨析題中的具體表現(xiàn),為初中政治理性思維的培育進行階段性研究推進打下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