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凌起)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很榮幸能在本次讀書會上發(fā)言。
春秋爭霸,英雄輩出。齊桓公能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固然少不得管仲之智,但若無鮑叔知人善用之能,甘居人下之量,其霸業(yè)恐也無從談起。因此,三人中,我更欣賞鮑叔。
我欣賞鮑叔知人善用的能力。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同樣,若無鮑叔,豈有管仲?當時的管子,德不能服眾,才不能服人,更與桓公有“一箭”之仇,可謂必死。但鮑叔偏偏“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他深知管仲的非凡才華,更能意識到管仲對于齊國的價值,于是他力排眾議,不僅勸說齊桓公任用管仲,更以相位相讓。正是鮑叔的能知人、能用人,才讓齊國走向富強。
良玉未剖,與瓦石同類;名驥未馳,與駑馬相雜。世間多少英雄落寞,只因未逢伯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v李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依然落魄半生;縱幼安嘆息“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依然壯志難酬。與這些人相比,管仲何其幸運,桓公何其幸運,齊國何其幸運!當今之世,我們同樣需要鮑叔一樣的領導者與管理者,他們能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他們是拼圖者,能將每一張圖片放到最合適的位置,最終拼出最為美麗和諧的圖畫。我們有“鮑叔”,幸甚!
我還欣賞鮑叔甘居人下的精神?!吧仙迫羲?,水利萬物而不爭?!边@句話正是鮑叔的生動寫照。識人易,容人難,退位讓賢,甘居其下,更是難上加難。這需要一種“海納百川”的氣度,更需要一種“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胸懷。但這在鮑叔那里卻是那么從容堅定,順理成章,他華麗地轉身,“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而管仲卻被他推上了歷史舞臺,齊國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泰戈爾說:“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中,它們自己卻藏在遠山中?!蹦f什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的時代并不缺乏鮑叔這樣的英雄,千千萬萬的奮斗者埋頭苦干,他們的精神與鮑叔是一脈相承的。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二十載;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扎根山區(qū)后半生;海島衛(wèi)士王繼才,堅守孤島十余秋……不為名利為家國,不為私利為國興,我們時代的“鮑叔”何止一人!
知人善用的智慧值得我們贊賞,甘居人下的精神更為我們敬佩。書能為友,史可為鑒,身為“后浪”,我輩更當堅定“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信念,以“后浪”之力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
最后,我想說,閱讀,是一道光,能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文:李凌起)
升格心得:
在保留文章基本思路的基礎上,針對文章存在的問題做了必要的修改。
一是改換題目,突出“知人善任”和“甘居人下”兩個主題詞,使題目能夠總領全文,覆蓋全篇。
二是修改首尾,突出了讀書會的情景,使讀書心得的文體特征更為鮮明。
三是調整思路,以“鑒古”與“知今”為序,對文章思路進行了重新調整,避免了原文古今雜糅之弊。
四是修飾語言,在盡可能保留原文亮點的基礎上,對于論證語言進行全面修改,在句法上注意了整散結合,在詞法上注意了詞語的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