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網絡與信息中心(圖書館),北京 100024)
進入21 世紀之后,我國的教育開始進入了普及化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每年都會擁有數量龐大的學生,這些學生不僅是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和重要的人才儲備,也同樣為高校學生教管相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而當前我們又處于網絡和計算機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也使得大數據互聯網等思維開始滲透到了學生教管工作中,極大地提升了高校學生教管工作的效率,拓寬了這項工作的思路。[1]
大數據的概念早在2008 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這一概念的出現伴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斷普及和發(fā)展。因為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在各行各業(yè)的廣泛應用,不僅使得各行業(yè)各領域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且計算機在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之后又會生成許多新的數據內容,這些數據如果僅憑現在的互聯網和各種軟件是無法實現高效的處理的。所以必須在將這些數據進行收集、分類和整理之后形成更加整合而且條理清晰的資訊,來幫助各行業(yè)以此為依托實現更好的發(fā)展。
在大數據的視域下開展高校學生教管工作,就可以充分地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對于學生個人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全面、系統(tǒng)地幫助學校和教師從不同的側面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了解。教師和學校通過一定的權限來調取這些學生的信息之后,就可以依托于這些數據的幫助,及時地明確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出現的各種問題的根源,明確學生的情感需要和學習需要,并且制定出更加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生管理辦法。從而幫助學生教管工作實現人性化、綜合化以及精準化,有效地減輕學校教管人員的工作負擔。
學生教管工作的依據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入學時學校所采集的關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家庭情況以及個人資料等各項內容。另一方面則來源于學生因為使用學校配置的“一卡通”,而在校園的內網中上傳的學生在校期間的圖書借閱、課程選修、吃飯消費以及出入學校的時間等信息。還有一方面則是學生利用自己的各種賬號在各大平臺和APP 上所發(fā)表的各類文章圖片以及校園網上所發(fā)表的帖子等內容。這些信息在經過大數據處理和分析之后,都可以成為大數據視域下高校學生教管工作的創(chuàng)新和參考依據。
一直以來每當提到高校學生交往工作時,很多高校工作人員的第一反應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對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期間的各種行為和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約束和規(guī)范,往往忽略了學生才是高校教管工作的主體,所有的高校教管工作應該是圍繞著學生而開展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更好地成長。所以導致了長期以來高校學生教管工作的工作模式都比較呆板,而且教條主義現象比較明顯,難以真正贏得學生的肯定,從而無法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幫助,所以呆板的工作方式也比較容易引起學生在情緒上的反彈。
一直以來高校在開展學生教管工作的時候,往往都會采用各種各樣的規(guī)章制度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guī)范。而教師在進行學生管理的時候往往也是發(fā)現問題才會想著解決問題,或者等到學生去找老師求助的時候,教師才會去想辦法幫助學生。所以工作方式滯后性比較明顯,而且這種教條的工作方法也并不太注重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引導,導致了當前很多高校都出現了大學生得抑郁癥甚至引發(fā)命案的情況。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在開展教管工作的時候沒能通過先收集各種信息來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各種情況進行預判[2]。
我們在看新聞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很多學校曝出學生自殺、打架斗毆或者校園霸凌等惡性的校園事件,除此之外,在高校平時的教管工作中也不乏宿舍舍友之間的矛盾以及學生因為學習和生活原因而出現的心理問題。如果能夠以大數據為參考,提前對學生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情況進行分析和預判,那么學校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便可以做到得心應手,甚至是提前對這些問題進行預防,可就是因為對數據掌握和分析的不準確和不全面,導致了出現問題的時候學校的反應速度比較遲緩,甚至造成了很多不可逆的損失。
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所產生的各種數據是高校在大數據視域下開展學生教管工作的重要參考,也就是說教師和學校掌握的學生數據越全面越多,那么他們在處理起學生問題的時候,就會越發(fā)的得心應手、客觀公正??涩F在的問題是,因為教師和學校并不能夠對自己掌握的學生數據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觀的判斷,所以導致他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往往因為缺乏必要的參考和理性的思考而出現片面主觀的情況,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解決方案也往往因為缺乏對數據的分析而不具有科學性。
因為收集學生信息的局限性,使得很多高校在開展學生工作的時候往往都存在著想當然和方式比較枯燥呆板的情況。比如說處理一件校園事件的時候,并沒有對事件涉及的信息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就按照相關的管理規(guī)定來武斷的進行處理,這就比較容易引起學生在情緒上的反彈,甚至出現不配合教師開展工作的情況。再比如在制定學生考核和學習成績評審制度的時候,往往并不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制定出真正適合學生的考核標準,所以導致了考核結果不能服眾。
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期間往往會產生種類比較豐富的數據信息,這些信息涉及到學生的衣食住行、心理健康、學習情況、社交情況、個人愛好等多個方面,如果能夠被及時地收集,也能夠幫助學校在開展教管工作的時候更具有前瞻性和預判性。然而在當前高校學生的教管工作中,由于學校師資力量以及技術手段的局限性,使得學校在收集學生信息的時候往往不夠全面,甚至很多信息都出現了錯誤和缺失的情況。信息收集不準確也極大地影響了大數據視域下高校學生教管工作的開展情況。
構建高校的學生信息收集平臺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站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角度來對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期間,在互聯網和各大平臺以及APP 上所發(fā)表的言論、文章、圖片以及學生訪問的網站等相關數據,以及學生的出行數據等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并從中擷取學生在生活軌跡和個人偏好等方面的數據,幫助學校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當前很多高校都已經建立并且形成規(guī)模的“一卡通”校園內部網絡系統(tǒng),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成績、課程選修、吃飯購物、圖書借閱以及活動軌跡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內網和外網同時發(fā)力,共同構建起更加全面而高效的學生信息收集平臺,來為高校開展教管工作提供數據參考。
高校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獨立的人格和基本的三觀,但是由于學生的社會經驗比較少,人生閱歷也不夠豐富,再加上如果缺乏科學的引導和幫助,就會使他們極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以及社會上不良言論和行為的蠱惑,進而作出悔恨終身的事情。所以在大數據視域下開展高校學生教管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通過互聯網平臺以及大數據構建起高效的校園數據監(jiān)控體系,配合國家安全部門以及信息部門提升數據監(jiān)控體系的監(jiān)控力度和準確性。
在大數據的視域下省高校學生教管工作創(chuàng)新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一定要提升高校輔導員隊伍以及黨團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具體也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分析:一方面提升高校輔導員隊伍和黨團隊伍的思想素質,確保他們能夠在開展工作的時候始終秉持著正確的思想態(tài)度,也能夠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地錘煉自己的思想、鍛煉自己在學生管理方面的業(yè)務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引導高校輔導員和教管工作人員及時地學習和互聯網大數據有關的信息處理和應用手段,幫助他們用更加高效的方法來應對大數據視域下的高校學生教管工作。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等各種信息工具的普及,學生在高校學習和生活期間的各種信息也會被及時地記錄在大數據平臺之上,這其中也涉及到了很多學生自己的私密信息,如果保存不得當或者處理方式不周全都會造成信息泄露,也會對學生的名譽甚至學生的整個人生和未來都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在大數據視域下開展高校學生教管工作創(chuàng)新的時候,還要增強對于學生隱私的保護,也就是說既要合理地利用學生的信息,也要通過構建防火墻、提升校園網絡安全等方式來構筑起保護學生隱私的堅強堡壘。
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普及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無疑是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很多高校在開展學生教管工作的時候,也應該從學校的具體情況入手,充分地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便利性和準確性來提升學生教管工作的效率,讓互聯網和大數據為高校大學生健康成長、快樂生活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