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姐
微信通訊錄里顯示我有1050個好友,真是龐大無比的數(shù)字。
要不是我今天下午為了薅羊毛,檢點自己的“朋友圈”,還真不知道我竟然這么好人緣,這一千多個人都是從哪里來的呢?
除了我爸媽我姐弟,朋友同事領(lǐng)導(dǎo),一年不說一句話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二吧?
記得剛用微信那會兒,我還真傻傻地把它當(dāng)作“朋友圈”,要不是那些在我心里能彈琵琶的人,加哪門子微信,QQ伺候!
幾年下來,我小心翼翼守護(hù)的“朋友”們越來越面目全非。先是買房子的時候加了一大批中介,后來工作關(guān)系加了一堆作者讀者,再后來寂寞難耐,又多了一撮撩騷的人。
隨著勢頭越來越難以控制,我的朋友越發(fā)寬廣浩瀚起來,賣窗簾的賣面膜的賣衣服的,誰誰誰都赫然來掃一掃了。
那會兒年紀(jì)輕,火氣也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最立竿見影的方式便是清洗朋友圈。莫名其妙加來的,也同樣莫名其妙刪掉,好做那些“決意”刪掉的人的替死鬼。長大以后,我就不再刪人了,哪怕別人刪了我,我也let it go。無所謂啊,刪了ta,顯得我多在乎ta似的。我表達(dá)不屑的方式就是,瞧,刪你都浪費指頭。
今天下午為了賺得居然之家的一份雙十一禮物(枕頭+燉鍋+電火鍋),需要邀請40個人助力。
我短暫地評估了一下自己的勢力范圍,我可以觍著臉發(fā)鏈接的,再加上他們微小的輻射,應(yīng)該還是可以滿足條件的。
等我下定決心發(fā)鏈接的瞬間,才發(fā)現(xiàn),真的是親疏有別。我的心里活動是這樣的:
家族群里發(fā)得理直氣壯,簡單粗暴,甩上鏈接,直接說——幫我助力一下,我要領(lǐng)獎。
親密的那三兩個,理所當(dāng)然,盛氣凌人——助力!多說一個字,都是浪費。
親近些的同事,禮貌而客氣,小白兔一樣無辜,猛虎一樣熱烈——幫幫忙嘛,助力一下咯,寶寶想要×××。
唯一群發(fā)的,是給視野編輯部的老朋友們。
趙走走感嘆世風(fēng)日下,我們的小群里,有人想要拼多多的元寶,有人想要鍋,讀書的只剩下王總。這“混日子”群越來越名副其實了。
我一邊羞赧地辯解——過日子不是最重要的嗎——一邊熱烈邀請他們高抬貴手。
薅羊毛讓我獲得了一種微小的唾手可得的雀躍。在那種不需要很多智慧也不需要什么體力的競技中,薅羊毛是最易擁有成就感的了。我還擁有磅礴的羞恥心的年歲,我抱起腳趾尖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恬不知恥地發(fā)出去讓人助力的鏈接。
那時我們聊夢想,談康德,讀葉嘉瑩,如今只有混日子。
但我一點也不懷念那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