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最好的采風活動,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fā)現(xiàn)一種久違的心動。躍進渠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一個既有著詩和遠方,也有著無數(shù)令人動容故事的地方;一個值得我們早早去探訪,去銘記的地方。
秋陽似火。當客車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緩慢爬行時,青山如黛,白云似雪,山下的排排村舍房屋清晰可見。紅艷艷的花椒映紅眼眸,山花爛漫,清溪潺潺相伴左右。不知是山的包容,還是水的滋潤,大片黃燦燦的水稻隨風翻涌,奪人眼球,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若非有人指點,說這里是林州,恍惚間會誤以為來到了南方水鄉(xiāng)。這里就是林州姚村鎮(zhèn)——躍進渠渠首所在地。
躍進渠,你或許沒有聽過它的名字。它是1958年初建,當?shù)厝嗣駧捉?jīng)挫折,兩下三上,苦戰(zhàn)十余年,開山劈嶺,鑿洞架橋,削平300多個大山頭,跨越400余條河澗,投資5300萬元,完成工程量1009萬立方,全長147公里,付出了108人的生命代價所修成的又一特大型水利工程。這里沒有人潮的擁擠,也沒有鱗次櫛比的樓宇,即使是節(jié)假日,這里也沒有喧鬧的人海,天地間有的是無邊的寧靜和995個渡槽的大美,還有那山的渾厚莊嚴,水的溫柔多情,人的憨厚質(zhì)樸,那守得住寂寞,甘于清貧與奉獻的精神。
那山
之所以說這里的山是渾厚莊嚴的,是因為它沉默不語,用無限的愛心環(huán)抱著這片土地。從市區(qū)而來的我們,向躍進渠進發(fā)途中,首先看到的是兩側(cè)連綿起伏的小山包,繼而是山如斧削、大如屏風、聳入云天的各樣山峰?!拔乙娗嗌蕉鄫趁?,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的詩句,霎時閃電般出現(xiàn)在腦海。千百年來,大山挺立在那里,經(jīng)歷了地老天荒,??菔癄€。它大概有很多話要說,于是把歡樂和痛苦埋藏進石頭里。歡樂和痛苦不斷堆積著,于是長出了花草、柿樹、酸棗等各種植物。車子一拐,路過都里鎮(zhèn)時,大山的兩側(cè)種植的不再是玉米、紅薯和谷子。山頂上忽然冒出了大片“龜殼”。說是“龜殼”,實際上是太陽能發(fā)電裝置。在陽光的直射下,一塊塊光伏板好像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浮動的光斑。山上周邊種植的各種藥材,能夠幫助農(nóng)民增加收入。
那水
之所以說躍進渠的水是溫柔多情的,是因為有了水的潤澤,百姓的日子日漸富足。在山的兩側(cè),無論是水稻田、玉米田,抑或是蘋果地里的農(nóng)民,大都在悠閑地做事,笑意盈盈,活得恬淡自在。按他們的話說,這里背靠太行山,臨近漳河水,守著躍進渠,莊稼長得好,收成也好,自然生活條件也好多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為西部山區(qū)物候干燥,歷史上旱災(zāi)頻仍。因干旱缺水而賣地賣子、家破人亡的慘劇代不絕傳。好井村、東水村、楊河河、古井村……安陽西部山區(qū)許多村莊的名子都與水有關(guān),側(cè)面反映出這里的人們世代缺水的殘酷現(xiàn)實和極其迫切的盼水愿望。在躍進渠紀念館的圖片和紀錄片中,我們也看到,百姓為了吃上水,要趕著驢車跑幾十里路才能拉來一車水。
有人說,躍進渠的建成是以108條生命的消失為代價的。眼前即刻閃現(xiàn)出紀錄片中的模樣。是的,除險隊員腰系繩索凌空除險,把易滾落傷人的石頭一鋼釬一鋼釬地除去,掉落的巨石飛濺起巨大的浪花。他們哪一次不是九死一生,多少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紀錄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歷時20載,投工3818萬個后,躍進渠終于在70年代初通水當天,萬眾歡欣雀躍,掌聲雷動的場景。其中一位臉上皺紋縱橫的老大爺,興奮地用長滿老繭的手捧起一捧水,臉上的笑容綻開了花……
水的滋養(yǎng)也是無處不在的。自從有了躍進渠,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越發(fā)好了,近來還發(fā)展了鄉(xiāng)村旅游,村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采風當天,我們作協(xié)一行人,住在上寺坪。次日清晨,我們早早起床去了漳河河灘附近。人還沒到,就看到遠山如黛,三五只白鷺正緩緩飛過河面。“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詩句立馬念出來。我和麗麗驚呼著,飛快地跑上前,想要把此刻定格在相機里,可它們卻輕快地飛走了。山巒疊翠,金色的陽光照耀著金色的蘆葦蕩,蘆葦?shù)娘w絮如一面面旗幟,在晨風中搖曳,在風中舞蹈,漫山遍野的秋蟲不知疲倦地淺吟低唱。正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生態(tài)環(huán)境之美,令人流連忘返。
那些人
早飯后,我們一行人走在通往群英渡槽的長長石堤上。這里尚未開發(fā),也正因如此,才完好地保留了眾多原始的美景。沒有了喧囂的人群,沒有了塵世的煩擾,聽風吹過山林,看蜂蝶飛舞,盡情飽覽大好河山的秀色。無論是筑堤、筑橋,還是筑渡槽,當年的建設(shè)者們囿于條件限制,均為就地取材。因為這里距都里鄉(xiāng)還有幾十里的盤山簡易公路,需要翻越天險南天門,繞道驚險的十八盤山路才能到達,交通十分不便。而漫山遍野的石灰?guī)r石不僅經(jīng)久耐用,建成后維修養(yǎng)護費用也很少,構(gòu)造較為簡單,施工工藝易被廣大群眾掌握。
當年,除險隊員吳運生壯烈犧牲后,領(lǐng)導(dǎo)詢問他的老父親有什么要求時,老人毅然地將女兒吳秀芳拉到領(lǐng)導(dǎo)面前,說:“哥哥死了,妹妹接著干!”這是何等的悲壯!無獨有偶,民工王金生犧牲后,老年喪子的父親強忍悲痛,又將小孫子送上了工地。這是何等的感人場面!炮手田保青犧牲后,他的父親和妹妹爭相頂替他上了修渠工地。女民工李金茹犧牲時,年僅17歲。她的妹妹不顧旁人勸阻,毅然繼承了姐姐的遺志。這樣可歌可泣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用理想和熱情書寫著人生的壯歌!而為躍進渠捐軀的108名勇士,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澆鑄起躍進渠上犧牲奉獻的巍峨豐碑!
如今,當我們閑適地漫步在紅旗渡槽、群英渡槽上,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渡槽下,玉米、谷子、花生、花椒、水稻等莊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叵氘敵踉O(shè)計者、建設(shè)者們付出的犧牲和辛勞,怎能不發(fā)出由衷的敬佩與贊嘆呢?“他們就像周圍不起眼的小山和石塊一樣,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用熱血和生命澆鑄成這綿延無盡的渠道和堤岸。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也似這里的大山一樣,高大而偉岸!“我的豐功偉績,值得澆鑄于青銅器上,銘刻于大理石上,鐫于木板上,永世長存。當我的這些事跡在世上流傳之時,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紀亦即到來?!蹦胫@句名言,我感覺這話似乎就是為這些無名英雄所寫的,是那么地貼切。
當天的午飯時間,我有幸遇到了群英渡槽的設(shè)計者——步入耄耋之年,已82歲的安景萱老人。1968年9月,躍進渠第三次上馬。在一盞煤油燈的陪伴下,他徹夜精心地進行著大量數(shù)據(jù)的演算工作,日夜奔波在繁忙的建筑工地上,因此瘦了20斤。老人說,當年印象最深的是吃水困難。因為無水可吃,家里有驢子的百姓,要趕驢車到幾十里地的外村拉水車。技術(shù)員沒水吃時,只能到地里水窖吃“羊糞水”。當時水窖設(shè)在地里,依靠天上下雨,能積存點雨水吃。而地邊上經(jīng)常有羊群經(jīng)過,難免會有羊糞落在田間地頭。這樣下來,每逢下雨天,羊糞難免會隨著雨水混入水窖。當時的生活條件,就是這般艱苦。
“躍進渠是安陽的年鑒,當歌曲和傳說已經(jīng)緘默,它依舊還在訴說?!被爻痰穆飞希乙恢蹦钪S進渠的名字。它似天上永恒的星星,似螢火之光,燭照千里;它也是相伴一路的燈火,溫暖著每個人的眼眸,照亮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