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潤地,泥濘路上,行人熙熙攘攘;炊煙裊裊,百戶人家,道上歡聲笑語。
——題記
我并不是在劍泉村里長大的孩子,從來就沒有鋤過地、放過牛,也沒有在泥濘路上背著柴枝奔跑。雖然沒有在這里成長,但是有些記憶卻是深刻而無法磨滅的。
在我五歲以前的每一個春季,正是梅雨紛紛,我必定會出現(xiàn)在這小村里。時隔多年,依舊還是那個梅雨紛紛的季節(jié),我再次來到這個小村,但這次的感覺和以前不一樣了。因為在小村的門口,少了一個等待的背影。
那條小溪依然流淌,只是不再有小孩的嬉鬧聲。那口古井還在,只是少了排隊打水的人。那條道路依然還在,只是水泥覆蓋了那泥濘。記得以前每次回到這里,總有一道滄桑又慈愛的聲音在我耳畔不停地環(huán)繞,總有一雙布滿皺痕的雙手遞給我那她一直都舍不得吃掉的奶糖。而如今卻只剩一間裝滿木柴的破舊房子。明明是那么大的一間房子,為何現(xiàn)在變得如此之小?明明記得你還在,為何轉(zhuǎn)眼間你卻不見了……
溪流兩岸種滿了柳樹,微風輕輕吹拂,柳枝也隨之擺動,思緒便飄回到以前。孩子嬉戲的聲音傳遍整條村,原來是夏天的到來,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河邊玩耍。沿著溪流,便看見成片的水稻,在太陽的映射下,顯得格外耀眼,金燦燦的,如一壟壟金黃的珍珠,真是喜煞人啊!穿過稻田的小路,便看見一條長長的隊伍,人們手提著木桶,身子微微傾斜與旁人閑聊,這便是只有在傍晚才能看到的壯景。
如今的劍泉村,雖然煥然一新,但不變的是人們的那一份思念,如藕一般,雖斷卻絲連。在這里,沒有了泥濘小路,沒有了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沒有為打水而排得長長的隊伍,沒有矮小的瓦房,但卻多了一條條干凈的水泥路,多了許多高大的鋼筋房屋,多了許多運動設(shè)施,多了許多柳樹……
雖然你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但是你依然能給我小時那樣的感覺,這是在城鎮(zhèn)里生活所無法感受的。雖然我長大了,但你依舊是我的港灣。思弦便是從這里開始,如果結(jié)束,那也是在這里。
【教師點評】本文是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主要有三個優(yōu)點:一是線索清晰,選材恰當。文章從五歲的一個春季引發(fā)的回憶展開,記敘了兒時眼里的家鄉(xiāng)和那個無法忘懷的身影,線索清晰。二是語言準確,情感真摯。文章語言準確生動,取材真實生活,融情于景,能使讀者在景物描寫中感受到作者對家鄉(xiāng)的臻愛,可讀性強。三是文章頭尾照應(yīng),中心明確,結(jié)構(gòu)完整。當然,本文也有不足之處,語言文采不足,情節(jié)推進平緩,缺乏曲折起落等。(指導(dǎo)老師:涂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