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100875;2.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 101149)
輪椅網球運動起源于1976年的美國。上世紀80年代,輪椅網球運動在民間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發(fā)展,出現了第一批職業(yè)運動員。1980年,首屆輪椅網球美國公開賽舉行。1984年,美國巡回賽開始擁有冠名贊助商,并通過電視向觀眾轉播比賽實況。1985年,超過1500名運動員參加了40站美國輪椅網球巡回賽,日本、荷蘭等國發(fā)起成立歐洲輪椅網球聯合會(EWTF),并成功舉辦第一屆歐洲錦標賽。1988年,國際輪椅網球聯合會(IWTF)正式成立。在同年的第8屆韓國漢城殘奧會上,輪椅網球首次作為表演項目,進入了全世界觀眾的視野。在之后的幾年中,輪椅網球項目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1989年,首屆澳大利亞輪椅網球公開賽在墨爾本舉行。1992年,輪椅網球成為了巴塞羅那殘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同年,第一屆世界輪椅網球職業(yè)巡回賽正式開拍,當年共舉辦了8站巡回賽。同年,又一項標志性的賽事——首屆世界輪椅網球團體賽(國家隊賽)舉行,8支代表隊參賽。1994年,首屆輪椅網球大師賽在荷蘭舉行,世界排名前8名的男、女、雙打組合輪椅網球選手悉數參加。1998年1月1日,IWTF完全并入國際網球聯合會(ITF),成為首個世界級別的殘疾人體育組織。2002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成為第一個主流大滿貫的NEC輪椅網球巡回賽。澳大利亞輪椅網球公開賽加入英國公開賽和美國擁有超級系列開放狀態(tài),相當于大滿貫,稱之為NEC輪椅網球之旅。2002年,澳大利亞輪椅網球公開賽同英國公開賽和美國公開賽組成大滿貫賽事,ITF建立輪椅網球發(fā)展基金,目的是幫助輪椅網球項目處于發(fā)展中的國家。2012年倫敦殘奧會共有來自31個國家的112名運動員參加。至今,全世界有組織的開展輪椅網球運動的國家和地區(qū)有70余個,有輪椅網球運動員5萬余人。
可以說,輪椅網球運動深受全世界殘疾人喜愛,是目前世界職業(yè)化、商業(yè)化程度較高的殘疾人運動之一。國外輪椅網球運動已經走上了職業(yè)化和商業(yè)化的道路,其影響力甚至遠遠超過一些健全人運動,普及程度很高。2008年,著名運動員維格爾甚至憑借出色的成績和完美的表現,獲得當年的勞倫斯獎。2013年的國際輪椅網球巡回賽已經由多達160個錦標賽組成,舉辦地覆蓋全世界40個國家和地區(qū),參賽選手達上千人,總獎金超過150萬美元。法國、美國、荷蘭、日本等輪椅網球項目強國均承辦了多站巡回賽和公開賽。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俄羅斯、巴西、墨西哥、智利等也紛紛成立輪椅網球的協(xié)會性組織,并承辦了世界巡回賽。同時,至今已經有16個國家和地區(qū)承辦了世界輪椅網球團體(國家隊)賽,該項賽事的參賽人數也達到300多人。
我國的輪椅網球運動在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在1994年的遠南運動會上,我國選手獲得了一枚雙打銀牌和一枚單打銅牌。2004年,被譽為“中國輪椅網球第一人”的董福利代表中國隊參加雅典殘奧會,成為首位參加殘奧會輪椅網球比賽的中國選手,并歷史性地闖進16強。2005年9月,在日本大阪舉行的輪椅網球公開賽中,董福利奪得女子公開組單打第一名的成績。首次取得了國際網聯積分和排名。在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上,參加輪椅網球項目比賽的中國選手更是達到了7人。
總體來看,2004-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備戰(zhàn)周期,是我國輪椅網球競技水平快速攀升的一個階段。這期間,為了能夠更好的備戰(zhàn)北京奧運會,國家和各地方體育行政主管部門都在輪椅網球項目的選材和訓練上投入了較大的精力,培養(yǎng)了一批具備相當水平的輪椅網球運動員。這種良好的勢頭一直保持到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上。然而在這個階段之后,國內輪椅網球競技并沒有繼續(xù)保持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甚至在一個階段內,具備一定水平,能夠代表我國參加世界大賽的運動員往往都是固定幾名運動員。由于這些運動員年齡的增長,部分運動員選擇了退役,在2012年的倫敦殘奧會上,我國便沒有選手參加到輪椅網球比賽中。次年的全國輪椅網球錦標賽,竟因為報名參賽選手人數不滿足參賽要求而取消。在世界網球聯合會(ITF)公布的世界輪椅網球運動員排名中,取得巡回賽積分并獲得職業(yè)排名的中國運動員只有1人,與美國(28人)、日本(70人)相比差距極大。因此,我國的輪椅網球競技水平發(fā)展情況并不十分樂觀,發(fā)展十分乏力。
據2015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注冊輪椅網球運動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只有1人,占比1.3%;而不具備初中文化水平的運動員有14人,占比17.7%。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輪椅網球運動員受教育程度不高。通過對運動員的受教育程度調查顯示,輪椅網球運動員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運動員只有4人,而只完成(或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有47人,占比達到59.5%。與其他殘疾人項目相比,輪椅網球項目運動員的平均學歷比較低。
調查顯示,全國輪椅網球運動員中,專職運動員的數量極少,絕大部分都是業(yè)余選手。只在比賽前夕臨時集訓的運動員占比超過四成。比起國外人數眾多的職業(yè)輪椅網球運動員,我國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和身體狀態(tài)無法保證,經濟水平大打折扣。同時致使殘疾人運動員的運動壽命大受影響。通過訪問其中部分運動員發(fā)現,經費、場地和器材問題是制約訓練條件的最重要因素。少數能夠堅持訓練的輪椅網球運動員中,大部分也只是在“自學成才”,即在沒有教練,甚至沒有殘疾人隊友的情況下,與健全人愛好者一同進行練習。根本無法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輪椅網球運動員生活比較困難,難以自給。依靠低保、社會救濟或親人贊助維持生活的占近三成。由于輪椅網球運動的特殊性,其運動花費比較高昂。除了正常網球運動的花費外,運動中必需的競速輪椅的價格最低也要3萬元左右,且一般為量身定制。國外一些知名輪椅網球運動員使用的輪椅價格往往高達百萬。而我國運動員的訓練補助不夠維持運動員的日常生活,大多數運動員即使身兼數職也只能勉強度日,更不要談購買昂貴的訓練裝備了。即使在全運會等大賽的集訓期間,一些隊伍訓練時也只能大家輪換使用輪椅,嚴重影響了訓練效率。訓練補貼少,運動員待遇低,形成了熱愛輪椅網球運動的殘疾人運動員參加訓練和比賽的巨大障礙。
前文提到,輪椅網球運動是國際上最流行、職業(yè)化最高的殘疾人體育運動之一,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普及率很高。但是,輪椅網球運動在國內并沒有得到可觀的發(fā)展。為此,作者采訪了殘疾人體育協(xié)會和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員。受訪者均表示,作為國外殘疾人最為喜愛的運動之一,輪椅網球運動在國內發(fā)展遲滯的原因主要是體制原因造成的。在競技體育方面,我國長期實行的舉國體制使得各運動項目的發(fā)展水平主要取決于行政決策,遵循金牌戰(zhàn)略指向。對于基礎較差且水平不高的項目,則投入資源有限。這種趨勢從競技體育領域延伸到其他方面。在群眾體育領域,資源主要投入到易于普及,成本不高的領域。而輪椅網球運動場地和器材成本都比較高,普及存在一定困難,行政資源投入意愿不強,民間輪椅網球愛好者只能自掏腰包與健全人“搶”場地。學校體育方面,輪椅網球沒有進入教育部門事業(yè),普及培訓還沒有提上日程。體育產業(yè)方面,面對國外輪椅網球職業(yè)化、普及化的巨大市場,國內體育卻并未能與之良好對接,大多數資本還處于圍繞行政資源配置的階段。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國內輪椅網球運動的普及程度較低,與國外良好的發(fā)展形勢形成鮮明反差。
在世界殘疾人體育領域,輪椅網球其實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廣大殘疾人接受和喜愛的項目,普及率相當高。輪椅網球項目在國外已有50年歷史和良好的普及態(tài)勢,但國內的發(fā)展形勢卻長期處于萌芽階段。歐美國家的輪椅網球協(xié)會性組織源自于民間,具有自發(fā)性、自主性、自治性的特征。理念先進,思路活躍,資金籌集手段多樣,能夠廣泛的聯合學校、社區(qū)和其他殘疾人體育組織,不遺余力的為了輪椅網球的發(fā)展積極謀劃。甚至在一些國家的輪椅網球協(xié)會中,還雇傭了一定數量的健全人為員工,為協(xié)會提供財務、管理、組織協(xié)調等服務。近幾年在國內,也陸續(xù)出現了一些由殘疾人自發(fā)組織的輪椅網球組織,比如在北京市大興區(qū)的殘疾人體育技能培訓中心,就有由20多名殘疾人自發(fā)組織的“迷你”輪椅網球俱樂部,他們每周組織活動,積極聯絡殘聯、體協(xié)和各級企事業(yè)單位,有關的經驗值得借鑒。不可否認的是,“政府主導”仍然是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主要特征。而對于輪椅網球這樣一個深受廣大殘疾人喜愛的項目,政府在行政資源配置上不能只著眼于眼前成績,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宣傳引導、培育社會組織,活躍民間賽事,加強校園普及上。通過舉辦比賽、輿論宣傳等讓輪椅網球運動進入大眾視野,使之不再是少數殘疾人運動精英的廟堂運動,是國外輪椅網球運動發(fā)展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