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顆 左翰嫡
近年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沙石多鄉(xiāng)昌德村通過易地搬遷等方式甩掉了貧困帽子,并依托紅軍長征時翻越的昌德雪山等紅色資源,成立紅色昌德旅游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旅游扶貧。2019年全村實現(xiàn)旅游收入110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9820元。
收入多了,資金監(jiān)管風險也隨之加劇。2019年6月,黑水縣紀委監(jiān)委接到群眾舉報,稱村“兩委”班子成員在集體資金上“動了手腳”。接到舉報后,縣紀委隨即成立核查組,對合作社成立以來該村接待游客產生的集體收入進行了一次全覆蓋式清查。
看到核查組到來,昌德村村委會主任東作有點尷尬:“想不通為啥會被紀委找上門來。自己手里有個日記本,里面記錄著每天的賬目情況,沒有動過村里一分錢?!?/p>
核查結果印證了東作的說法。通過查閱資料、比對賬目、走訪核實,核查組認定該村班子成員沒有侵占資金的行為。群眾的懷疑從何而來?核查過程中,原因逐漸浮現(xiàn)。
據調查,合作社的財務工作一直由村內一名缺乏專業(yè)知識的貧困戶承擔,賬目不規(guī)范,存在白條入賬的情況。此外,財務公開公示力度不夠,只粗略地寫了總體收支情況,未列出具體明細,導致群眾難以核實。
針對上述漏洞,縣紀委監(jiān)委對該村黨支部書記羅讓進行提醒談話,并找到東作,當面指出財務公開的問題。
在縣紀委監(jiān)委的督促下,昌德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聘請專業(yè)會計管理賬目,詳細列出每筆收入開支情況,每季度公示一次。合作社的每一筆資金使用情況需經村“兩委”同合作社會計、出納開會商議。1000元以上的資金使用則需召開全體村民大會決議通過。
今年1月初,昌德村合作社全體成員召開總結會,向村民們通報去年一年村集體經濟的財務開支情況,并邀請村民代表、老干部代表、黨員代表作為財務監(jiān)督員公布資金使用監(jiān)督情況。
為推動脫貧攻堅中村務公開、集體經濟管理更加規(guī)范,黑水縣紀委監(jiān)委下發(fā)監(jiān)察建議書,要求沙石多鄉(xiāng)政府督促各村“兩委”對合作社賬目進行全面清查,規(guī)范財務管理制度和公開方式。
黑水縣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責成相關部門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并督促相關單位制定實施《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等20余項制度,建立起對基層“微權力”的監(jiān)督機制。下一步該縣紀委監(jiān)委將對集體經濟核查報告進行抽查,重點關注貧困村集體經濟是否存在虛報、瞞報、造假等情況。
黑水縣紀委常委陳斌
財務公開不能走過場,要主動公開、詳細公開,讓群眾清楚地知道每筆資金的去向。
昌德村村委會主任
像紅軍一樣贏得民心,就得敢于接受監(jiān)督。
昌德村貧困戶門頭老漢
現(xiàn)在村會計定期把收支情況面對面告訴我,能賺多少錢清清楚楚,心里踏實了,對村干部就更信任。
網友
要用行動消除群眾心里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