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
食鹽在體內以NaCl形式存在,Na+在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鈉離子參與了細胞內外物質的交換、信號轉導和電荷平衡等活動,是穩(wěn)定內環(huán)境、細胞和生理功能的關鍵;Cl-可以調節(jié)體內的酸堿平衡,同時也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在某些神經元中,Cl-也具有重要的調控功能。NaCl缺乏將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引起一系列不適,比如頭痛、惡心、腹瀉、肌肉痙攣、心律不齊等,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一般地,鈉離子在人體中的正常參考范圍為:135~145mmol/L,氯離子為:97~110mmol/L(以具體醫(yī)院的參考標注為準)。
舉個例子,Na+也參與了心肌細胞的收縮和舒張過程,即我們的心跳過程。簡單來說,一次細胞的興奮可以分成以下幾步:靜息狀態(tài)下,各種離子在心肌細胞膜內外的分布不同,使細胞內外形成電荷差;0期,Na+內流;1期,鉀離子外流;2期,K+外流,Ca2+內流;3期,K+繼續(xù)外流;4期,Na+-K+泵、 Na+-Ca2+交換泵等作用,各種離子的分布恢復原來的狀態(tài)。
聽不懂沒關系,總而言之,每一次心臟跳動,都有鈉的參與,鈉離子對人體至關重要!
“哇!平平無奇的食鹽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以后做菜要多撒兩把鹽!但是,醫(yī)生說,要低鹽飲食。低鹽飲食!這不是在逗我?”
目前的基礎、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鹽飲食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高鹽可明顯增加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增加腎臟負荷,還可能導致浮腫、胃癌、心律失常等。
那么,Na+是怎么導致高血壓的呢?首先鹽攝入過多,導致血液中的Na+增加,滲透壓升高,進而引起血管中的水分增加,小動脈壁平滑肌細胞腫脹,管腔狹窄,血管壁壓力升高,最后引起高血壓。
不明白沒關系,記得高鹽飲食可能導致多種疾病就行了。
“哦!懂了,懂了,吃鹽要適度,過猶不及,可是我怎么知道我的‘鹽值高不高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正常成年人每天大約需要攝入6g的食鹽。但是由于我們的各類調料與加工食物中均已含有或多或少的鹽(可參閱成分表),因此平時攝入的食鹽應少于6g。如果經常食用含鹽量偏高的食物,食鹽用量還應該進一步減少。
生活中如何做一個合格的“鹽控”呢?控鹽主要是通過減少食鹽或高鹽食物的攝入:比如烹飪食物時,減少食鹽、雞精、醬油和豆瓣醬等調味劑的用量;平時少吃咸菜、腌制食品、餅干、辣條、火腿腸、蠶豆和咸鴨蛋等高鹽食物。
糟了!今天食鹽吃多了,可咋整?。咳绻雏}吃多了,可通過多喝水,促進鈉離子的外排。同時補充含鉀、鎂多的食物,比如香蕉、橘子、海帶和綠葉蔬菜等,也可以促進Na+的排出。
認識到位:鹽多必失
為了減少食鹽的攝入,首先需要充分認識到過多食用食鹽對健康的危害。有了維護健康的意識和知識,才有可能付諸于行動。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人群的血壓水平和高血壓的患病率都與食鹽的攝入量密切相關,食鹽攝入量越多,居民中高血壓患病率越高。高血壓的干預研究結果表明:增加食鹽的攝入量,血壓就升高。減少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僅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都會出現(xiàn)降低,而且健康人的平均收縮壓、舒張壓也會出現(xiàn)降低。
我國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已經超過25%,高血壓患者已超過1.6億,平均每年增加300萬人。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食鹽的攝入量為10.5克,遠遠超過6克的食鹽建議攝入量。為了防控高血壓這種嚴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減少食鹽的攝入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信心堅定:口味可調
需要意識到,我們的口味是可以調整的?!爸乜谖丁辈皇翘焐模呛筇祓B(yǎng)成的。因此,重口味是可以改變的,通過調整可以變?yōu)椤拜p口味”。當然,這需要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認識到多鹽對健康的危害,堅定改變行為的信心,就可以實現(xiàn)健康目標。
總量控制:明確來源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健康成年人一天食鹽的攝入量是6克,這其中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量。
一般情況下,食鹽主要有以下三個來源:烹調時加入的鹽、調味品中含有的鹽,還有加工食品中的鹽。
如果在家經常做飯,重點要控制烹調時的用鹽量。如果一日三餐都在家吃飯,可以按每人每天6克食鹽來計算,但需要考慮除去零食、餐館菜肴、即食食品等的食鹽含量。如果在家只做一頓飯,需要按照餐次食物分配比例計算食鹽用量,如午餐占三餐的40%,一餐每人的食鹽用量不超過2.4克(6克×40%)。如果經常在餐館中吃飯,在點菜時,要特別請服務員轉告廚師,你“口味輕”,要少用鹽。如果經常食用加工食品,就需要特別注意這些食物中的含鹽量,并加以控制。
烹調高招:吃時用鹽
炒菜時等到快出鍋時再加鹽,這樣做可以在減少食鹽用量的情況下,保持同樣的咸度。如果煎肉、煎魚等,開始時不用鹽去腌肉、腌魚,煎好出鍋后,吃前再撒鹽。
采用燉、煮的烹調方法時,要減少食鹽的用量。要注意:采用這種方法做菜時,為了保證菜有“味道”,湯都比較咸。甜味、酸味等滋味會掩蓋咸味,所以不能僅憑品嘗來判斷食鹽是否過量,建議用鹽勺來把握食鹽的使用量。
做菜時,用醬油、醬等調味品時,就不要用鹽了,或者要減少食鹽的使用量。10毫升的醬油中含有1.5克的食鹽,10克黃醬中含有食鹽1.5克。用咸菜作配料時,如榨菜肉絲、肉絲雪里蕻等,可先用水沖洗或浸泡榨菜、雪里蕻等,以減少其中鹽的含量。一小袋重量為15克的榨菜中,含有大約1.6克的鹽。
食材智選:巧用替代
不少食材具有天然的味道,在做飯時,可以充分、智慧利用這些食物本身具備的滋味,從而減少食鹽的用量。例如,利用檸檬、西紅柿等的酸味,蔥、姜、蒜、辣椒等的辛辣味……
在炒菜時放點醋,可以增加菜肴的鮮香味,有助于適應少鹽食物。血壓偏高的人、高血壓患者可以使用鉀鹽,一方面可以保證味道,另一方面可以減少鈉的攝入量。
隱患規(guī)避:少吃高鹽
一些加工食品雖然吃起來沒有咸味,但在加工過程中都添加了食鹽,如面條、面包、餅干等。雞精、味精含鈉量較高,應特別注意。高鹽食品主要是一些腌制食品和預包裝食品。為控制食鹽攝入量,最好的辦法是少買高鹽食品,少吃腌制食品。購買預包裝食品時,應閱讀營養(yǎng)標簽,注意食品中的鈉含量,鈉在預包裝食品的營養(yǎng)標簽中是強制標示項目。
當你吃鹽過多,會發(fā)生令人驚訝的5個短期癥狀。
手指變粗:如果你的體重沒有任何增長,但突然間感覺戴的戒指小了兩號,這很有可能是水潴留造成的。近期吃了過多的鹽,就會發(fā)生這種情況。身體是一臺復雜的機器,它必須保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攝入了過多的鈉,大腦就會引發(fā)一種激素的釋放,告訴身體需要保留盡可能多的水,以防止生理功能紊亂。
嘴干:如果你感覺就像吃了一團棉花球,這可能是吃鹽過多造成的。在食用了含有大量鈉的食物之后,身體會感覺鹽和水的含量失衡了。為了恢復平衡,你需要多喝水。因此,大腦會發(fā)出口渴的信號,促使你狂飲。
頭痛: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與每天攝入1500毫克鈉的人相比,每天食用3500毫克鈉的成年人頭痛的可能性高出近1/3。
總想排尿:喝了太多的水并不是讓你尿意頻繁的唯一原因。令人驚訝的是,吃了太多的鹽也會產生相同的效果。當有過多的鹽進入身體時,腎臟就會加班加點地工作,以清除多余的鹽,這就造成了小便量增多。
反應變慢:吃過多的鹽會讓人脫水,而脫水會讓人清晰思考的能力驟然下降。與體內有充足水分時相比,輕度脫水會造成女性在測量注意力、記憶力、推理能力和反應時間的認知功能測試中的表現(xiàn)變差。此外,脫水還會讓人的情緒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