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傳奇,至今撲朔迷離!一位奴隸,千里逃亡,上演驚人逆襲!他是秦人的奴隸,西逃過黃河,靠著種地,成為河湟地區(qū)最早的開發(fā)者,他的子孫們建立起了150個部落,遍布青、川、甘、陜、寧、藏、新等地,可以說凡有羌笛聲處,皆有其子孫。這位英雄的名字叫無弋爰劍。
神秘的無弋爰劍
無弋爰劍是生活在春秋時期的人物,曾是秦人的奴隸,后來逃亡到河湟地區(qū),成為當(dāng)?shù)匾磺既瞬柯涞氖最I(lǐng),因開發(fā)河湟而造福后世。
《漢書·西羌傳》記載:“羌無弋爰劍者,秦厲共公時為秦所拘執(zhí),以為奴隸。不知爰劍何戎之別也。后得亡歸,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巖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劍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與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婦。女恥其狀,被發(fā)覆面,羌人因以為俗,遂俱亡入三河間。諸羌見爰劍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為豪。河湟間少五谷,多禽獸,以射獵為事,爰劍教之田畜,遂見敬信,廬落種人依之者日益眾。羌人謂奴為無弋,以爰劍嘗為奴隸,故因名之。其后世世為豪?!?/p>
這是無弋爰劍從一個逃亡奴隸到成為河湟地區(qū)古代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的大體過程。
細細讀來,這個故事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先從名字說起,無弋是奴隸的意思,爰劍則是他的名字。據(jù)今人從古代語言發(fā)音特征考證,爰劍是有文化的意思。可見,他是一位有知識的奴隸。
關(guān)于他的部族,這段信息中記載很簡略:“不知爰劍何戎之別也?!蹦敲?,無弋爰劍究竟是羌戎的哪一支呢?有人分析,他很可能出自義渠戎(其中心在甘肅寧縣)。也有人說,無弋爰劍出自大荔戎(陜西大荔一帶)。還有人推測,無弋爰劍是秦人俘獲的東方六國的戰(zhàn)俘。
無弋爰劍生活在秦厲共公時代。秦厲共公在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43年在位,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君主。那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紛亂的時期之一,秦厲共公也是東征西討,多次和羌戎部落開戰(zhàn)。秦厲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秦厲共公以兵2萬伐西戎大荔(今陜西大荔朝邑一帶)。秦厲共公三十三年(公元前444年),派兵征伐義渠,俘虜其國王,但義渠并沒亡國。大約在這個時候,義渠戎國的無弋爰劍被秦軍俘虜。
義渠戎遠古時期就活動在今甘肅、陜西和寧夏一帶。大約公元前600年時,其疆域西達西海固草原,東抵橋山,北控寧夏河套,南達涇水,王都在今甘肅寧縣境內(nèi)??梢哉f,占據(jù)“涇水以北”大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地域。和秦人一樣,其也是一個由小到大,不斷發(fā)展壯大起來的部族。
從無弋爰劍有文化、懂耕種、會管理等多項特長來看,他在義渠戎國中應(yīng)該有一定的地位。從他的逃亡線路來看,無弋爰劍對河湟地區(qū)可能也有所了解。
追兵洞口放火,誰知躥出一只“老虎”
河湟地區(qū)其實稱為河湟區(qū)域更為確切一些,指的是黃河、湟水兩條河流包圍的地方。具體而言,大致包括青海境內(nèi)湟水谷地、甘肅臨夏、甘肅蘭州的部分地域。從文化角度考量,河湟區(qū)域的輻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甘青交界地區(qū),還應(yīng)該包括河西走廊、寧夏一部分、黃河上游九曲地區(qū)等。
此時,河湟區(qū)域在戰(zhàn)國秦長城之外,小部落林立,主要以放牧射獵為生,農(nóng)耕技術(shù)非常落后。可以說是化外之地,非常適合隱身藏匿,耕田種地。
無弋爰劍覺得義渠戎顯然不能去,那里秦人的勢力比較強;東方六國比較陌生,也不能去,只能向著他半生不熟的地方去。那里一來認(rèn)識他的人少,二來秦人的勢力比較弱。
當(dāng)時,甘肅中部除了秦人所占據(jù)的地方外,就是羌戎之地了。為躲避秦人的追兵,他只能向更西的三河間,即今天的黃河、湟水、賜支河谷(今青海貴德到甘肅瑪曲段黃河)逃去。
在秦國境內(nèi),秦人有完善的管理體系,追捕逃奴是基層管理組織的責(zé)任。因秦人追捕甚急,走投無路之下,無弋爰劍躲入一山洞之中,才躲過一劫。不過,后來在羌人的敘述中,無弋爰劍的這段經(jīng)歷被說得非常精彩,加了不少的神話色彩。
傳說,無弋爰劍躲入山洞之后,秦人追兵隨后而到,他們將山洞口堵死,而且還放了一把火,試圖熏死他。誰知,秦人點燃柴草后,火焰濃煙形成了一幅猛虎的圖案,阻擋火焰向山洞中燃燒。這下,追兵驚呆了,只好草草收兵。
追兵退去后,無弋爰劍繼續(xù)西逃至三河間。這個地方是古羌人的發(fā)源地之一, 為河關(guān)以西千余里的范圍。河關(guān)即今天的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梢哉f,無弋爰劍是大體沿傳說中大禹治水開通的線路逃亡的。
大禹治水的過程中,打通了從“西傾—朱圉—鳥鼠—太華”的道路。這條道路的大致走向是,從今天臨夏甘南交界處,經(jīng)渭源、甘谷,沿渭河通往關(guān)中平原的道路。古往今來,這條道路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動脈。
他將河湟地區(qū)帶進了新產(chǎn)業(yè)時代
在逃亡的路上,無弋爰劍遇到了一位羌人女子。這位女子的鼻子被壞人割掉了,處境很悲慘,兩人都是苦命人,就結(jié)為夫妻。有人認(rèn)為,這個女子并不是羌人,而是中原女子,因為劓刑多是秦人的刑罰,商鞅變法時期,就對反對派實行過劓刑。
他們繼續(xù)逃亡,來到河湟地帶。這里生活著大量羌人部落。為了掩蓋沒有鼻子的缺陷,無弋爰劍的妻子就把頭發(fā)放下來,將面部遮擋住,當(dāng)?shù)厍既艘矊W(xué)著她的樣子披發(fā)遮面,逐漸形成一種新的風(fēng)俗。
無弋爰劍雖然曾為秦人奴隸,但他懂得耕種。而此時,河湟地帶的各個羌人部落多是以狩獵為生,五谷非常少。于是,某個小部族就推選無弋爰劍為首領(lǐng),他們“共畏事之,推以為豪”。從此,河湟地帶進入新的產(chǎn)業(yè)時代,無弋爰劍教羌人學(xué)會放牧耕種、修建房屋等先進生產(chǎn)方式,逐漸吸引了各個部族前來依附。后來,他的子孫世代為羌人部落的首領(lǐng)。
戰(zhàn)國時期,秦人滅義渠戎國,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在甘肅臨洮設(shè)立了隴西郡。在秦人之前,此地生活著一個罕羌侯的古羌人部落,秦人西進,滅罕羌侯,在侯邑設(shè)立了枹罕縣,其地大體在今臨夏雙城一帶。甘肅臨夏被人們稱為“河湟雄鎮(zhèn)”,在歷史上名為河州、枹罕。
無弋爰劍死后的數(shù)百年間,羌人逐漸發(fā)展壯大起來。漢代時,西羌族種有先零羌、參狼羌、研羌、燒當(dāng)羌、鐘羌、白馬羌等,活動于河湟、洮、岷、迭、宕至賜支河曲一帶,其中鐘羌就有10萬人。漢王朝曾多次征伐,將歸附羌人安置在狄道(今臨洮)、安故(今臨洮、渭源間)、氐道(今禮縣、武山間)、羌道(今宕昌)及金城、漢陽、安定、隴西郡等隴右地區(qū)。
可以說,無弋爰劍的子孫建立的部族,在甘肅、青海、四川交界地帶,形成許多非常大的勢力集團,并世代為諸羌首領(lǐng),在西部民族史上影響深遠,以至于凡有羌笛聲處,皆有其子孫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