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動物疫病的檢測的方法也由此得到了相應的改進與完善。而當前針對豬輪狀病毒病的診斷技術也從傳統的臨床經驗診斷向病原學診斷、免疫學診斷和分子生物學診斷方面發(fā)展。因此,本文對目前臨床已有的豬輪狀病毒病診斷方法進行詳細的綜述,旨在為豬輪狀病毒病的預防和控制奠定理論基礎。
1.1 細胞培養(yǎng)分離病毒豬輪狀病毒的分離試驗采用含病毒的患病豬的糞便或病死豬腸道內容物對MA104細胞等敏感細胞接種,盲傳后觀察細胞是否發(fā)生病變,并根據病變結果判定豬輪狀病毒的陰陽性[1]。該法可對豬輪狀病毒感染病變細胞進行直觀觀察,但該法不僅存在周期長、操作過程繁瑣、價格高等缺點,還需要操作人員具有一定的經驗。
1.2 電鏡觀察診斷法電鏡觀察診斷法主要分為直接電鏡法和免疫電鏡法兩種。直接電鏡法是最早出現的豬輪狀病毒檢測方法,主要用于動物糞便的檢查。免疫電鏡法主要通過觀察聚集的病毒抗原復合物來判斷被特異性抗體俘獲病毒[2]。該法具有操作簡單、高效和直觀性強等特點,但儀器設備電鏡價格昂貴,不適宜在基層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
2.1 免疫熒光技術將患病豬的糞便或病死豬腸道內容物制作成涂片,并用固定液冰丙酮溶液對涂片進行固定,然后采用熒光素標記的豬輪狀病毒的特異性抗體進行染色處理后,應用熒光顯微鏡進行結果觀察。該法是目前獸醫(yī)實驗室診斷豬輪狀病毒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但在應用免疫熒光技術對熒光顯微鏡鏡下對結果進行判定時,需要檢測人員具有一定的檢測經驗,且該法對被檢樣品的要求較高。
2.2 血清中和試驗將豬輪狀病毒與特異性抗體的混合物在體外孵育,使病毒與抗體進行充分的反應后,將混合物接種到相應的細胞或豬體內,測定剩余的病毒感染力。該法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特點,且沒有特殊設備的要求,可用于大批量樣品的檢測。但該法在操作中需具有較高的操作要求,以此保證生物安全。
2.3 ELISA試驗ELISA試驗主要是將酶標記綴合物與豬輪狀病毒抗原或抗體結合形成酶標記的免疫復合物,復合物上的酶與底物反應形成有色產物,應用酶標儀在一定的波長下對有色產物吸光度進行檢測。該法具有操作簡單、靈敏度高和特異性好的特點,但對實驗操作中的移液器精確度要求較高。
2.4 乳膠凝集試驗乳膠凝集試驗是一種以乳膠粒子作為載體的間接凝集試驗。試驗抗豬輪狀病毒抗原抗體包被的乳膠顆粒與糞便中豬輪狀病毒抗原發(fā)生抗原抗體反應,產生可見的凝集反應。該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廉、高效,可廣泛應用于豬輪狀病毒的檢測。
3.1 PCR1985年PCR技術首次被研發(fā)成功,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更新,使其在基因診斷技術得到了全新的發(fā)展,PCR也從一種定性的分析檢測發(fā)展到如今的定量分析;此外,PCR也從傳統的單純擴增幾個kb基因向當前幾十個kbDNA片段長度進行擴增。
3.2 熒光定量PCR實時熒光定量PCR是通過熒光染料或熒光標記的特異性探針,對豬輪狀病毒的核酸進行標記和熒光采集,并結合了核酸擴增、雜交、光譜分析和實時檢測技術,對PCR產物進行跟蹤,實時在線監(jiān)控反應過程,結合軟件分析,計算核酸樣品模板的初始濃度[3]。該法具有特異性好、靈敏度高和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但該法的儀器設備價格昂貴,不宜在基層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
綜上所述,尋找一種具有特異性好、靈敏度高、價格低廉、操作簡單和易于推廣等優(yōu)點的診斷技術是目前動物疾病疫病診斷的發(fā)展方向。因此,綜述豬輪狀病毒實驗室診斷技術的研究現狀,不僅為豬輪狀病毒診斷技術的研究保留客觀的信息資料,還有利于探索出更理想的豬輪狀病毒病診斷技術提供有益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