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慶國
譯著《相約星期二》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患上肌萎性側索硬化,來日無多,他在做客一家電視臺的節(jié)目時,被15年前的學生米奇看到。逐漸適應作為體育解說員和新聞記者的米奇,已經忘了初出校門時的熱情和理想,他拼命掙錢,日漸市儈,不但忽略了女友,也對生活感到厭倦。正隱隱約約感到哪兒出了問題的米奇,在沖動之下找到久別的老師,這時老教授所感慨的不是對生命即將結束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的一些思考留傳給后人。于是米奇成為老人唯一的學生,師生相約每個星期二上課,在以后的14個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飛越700英里到老人那兒去上課,聆聽他最后的教誨。米奇在老師與世長辭后,將他口述的醒世箴言綴珠成鏈,冠名《相約星期二》刊行于世。
作者米奇認為與恩師“相約星期二”的經歷,是重新審視自己、重讀人生必修課的難得機會,這門人生必修課震撼著作者和世界,本書被譯成31種文字,成為近年來圖書出版界的奇跡。
臨終老人一生的徹悟和對世界最后的道白中,對我啟示最深的有兩個方面:
一是他認為人生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事是同生活講和?!霸徸约簯撟龆鴽]有做的事。你不應該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這對你是沒有益處的,尤其是處在我這個階段?!崩先似叫撵o氣地說,“我一直希望自己工作得更出色些,希望能多寫幾本書,我常常為此自責,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這毫無幫助。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圍的人和解?!比松y免有種種缺憾,莫里也曾為自己沒能原諒一位臨終前要求與他和解的老友而痛哭,畢竟,原諒別人應該先原諒自己。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有時關系很復雜、很緊張,甚至讓人無可奈何。莫里認為正確的解決辦法,就是學會包容和面對,當事情已成過往、已成定局時,那就平靜地接受它。
二是他認為至關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人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做到了這兩點,生活就會明朗許多,世界也會因此變得美好。名譽、地位、金錢固然是人上進的動力,但過于看重則會變成名韁利鎖,使你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助你悠然地面對生活。莫里說虛偽和自大其實很可笑,假如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假如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嫉妒你。
這些看似簡單而樸素的話,其實是對人生的大徹大悟,對于在生活中屢次碰壁的我來說,無異于是透徹周身的清涼劑。活了半輩子,在許多事情上我們仍是門外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每每陷入本末倒置的謬誤。幸虧世上尚有如此通達的文字,引導我輩走向河流的深處,真正明白那些顯而易見但往往不愿接受的至理至情。
莫里教授告訴世人,一個人學會恨只需要一會兒,要學會愛則需要長期努力。愛來之不易而又容易失去,所以需要用體溫經常保鮮。由此,我也真正明白了人生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