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這部經(jīng)典,不同的行家會看出不同的東西,大廚和吃貨們的視線自然是離不開里面各種珍饈和美味。糟鵝掌鴨信、楓露茶、火腿燉肘子、豆腐皮包子、酸筍雞皮湯……
整部書看下來,完全可以撐起一個“紅樓菜系”。你還別說,真有人研究起這些菜肴來,還把它們復刻到了現(xiàn)代生活里來。最近,有一位85后小伙子火了,他把名著《紅樓夢》里的名菜復刻出來,還拍了視頻,直接火上了熱搜,登上各地電視臺。
這位外形帥氣的年輕大廚劉強不是一般人。他是最年輕的注冊中國烹飪大師,全國技術(shù)能手,三度上央視《開講啦》當嘉賓,還兩次去過聯(lián)合國操刀國宴,被派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做過廚藝表演……被稱為“外交明星大廚”的他,師從魯菜大師高炳義,但和很多出身美食世家的人不同,劉強是從東北邊陲小鎮(zhèn)向陽一個家境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出來,一步步靠著天賦和努力走到今天的。
劉強,1985年出生,15歲那年他放棄學業(yè)來到了縣城里,在親戚家的酒店里打工。學了一年多的切菜,每天跟著大師傅們完成一道道菜品,劉強上手很快。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同事口中得知廣州一家酒樓在招廚師,劉強有些心動了。那時粵菜是熱門,劉強抓住了機會,獨自去廣州闖蕩。不到一年,他就學會了做粵菜,然后帶著學到的手藝回到東北,自己開了家小飯館。后來飯館遭到拆遷,他機緣巧合地成了一酒店最年輕的廚師長。在2009年一次烹飪培訓課上,魯菜大師高炳義覺得劉強不錯,但也會毫不留情地指出他的毛病。一次學做魚骨的時候,劉強偷懶,一眼就被師父看出來,狠狠地被批了一頓。干魚骨是很硬的,需要泡發(fā)五天五夜,掌握好做法和火候,才能讓最終的魚骨成為一道透明軟糯的菜肴,泡和蒸都重要。劉強沒有耐心等,就少發(fā)了一天一夜,不僅是泡發(fā),蒸也馬虎,結(jié)果出來的魚骨就不行。這讓師父大動肝火,還拍起了桌子:“年輕人,不要覺得自己很在行,研究廚藝,有三心,用心,細心,耐心。馬虎不得!”
這一次經(jīng)歷,讓劉強明白,要對廚師這一職業(yè)有敬畏之心,付出真誠,菜肴是會回應做菜人的。自那之后,劉強對每一道經(jīng)手的菜肴都會付出百分百的耐心和細心。在師父的耳濡目染之下,劉強的廚藝更加精進,他擅長魯菜、粵菜、宮廷菜、國宴菜、東北菜,經(jīng)常被電視臺邀請去當美食節(jié)目的嘉賓。這些行走全世界的經(jīng)歷為他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但大多數(shù)時候,他的靈感還是來自普通的生活。一本書,一部電影……都能成為劉強的靈感之源。
就像這次復刻《紅樓夢》的經(jīng)典名菜走紅,劉強說:“想傳承中華文化,讓人們吃的同時,也能了解這道菜的文化和歷史淵源?!?(摘自《意林》2020年第22期 葉小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