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其
摘要:戲劇教育已經成了當前高校教育中的主要形式,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大學生是祖國與社會的未來,只有促進其全面和諧發(fā)展,才能在未來崗位中體現個人價值,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因此,應該以戲劇教育作為良好契機,明確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與需求,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加強對戲劇教育的重視,通過戲劇形成良好行為習慣與思想觀念。本文對戲劇教育的基本特點進行分析,探索戲劇教育對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滿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
關鍵詞:戲劇教育? 全面和諧發(fā)展? 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1-0095-03
戲劇教育又可以分為通識性、非專業(yè)與專業(yè)戲劇教育兩大類,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了良好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一直影響著現代教育的發(fā)展。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該教育理念的重視程度增強,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通過具有教育意義的戲劇,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將來走向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我國高校戲劇教育工作的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果,高校大學生應該增強自身的終身學習意識,通過豐富的戲劇活動展現自我才能,促進自身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滿足素質教育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從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個性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明確戲劇教育的促進作用,樹立正確的個人發(fā)展目標。
一、戲劇教育的基本特點
(一)人文性
戲劇的誕生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發(fā)展中經過不斷沉淀,形成了戲劇的獨特人文性價值,在當前教育活動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戲劇教育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表演知識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對其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在戲劇環(huán)境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是當前戲劇教育的基本目標,在戲劇表演中能夠深刻感知劇本思想內涵,在虛擬世界中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尤其是很多文學性與藝術性較強的劇本,其人文性特征更加鮮明,是學生獲取精神養(yǎng)分的基本途徑。
(二)集體性
戲劇與音樂、舞蹈和繪畫等其它藝術形式相比較而言,具有更強的集體性特征,在戲劇表演中需要不同人員的共同參與才能完成,各個演員之間的協同配合是增強戲劇呈現效果的關鍵。在戲劇教育當中,能夠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集體精神與合作意識,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鍛煉自我的表達能力與協調能力。無論是在精神共享還是直接參與的過程中,都可以引導學生融入到集體當中,在培養(yǎng)良好審美情趣的同時,體現戲劇教育的德育價值。
二、戲劇教育對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一)身體素質層面
1.增強學生體質
大學生的體質狀況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部分學生在體測中無法達到相關標準,身體素質堪憂,而通過戲劇教育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體質,為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奠定基礎。雖然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個人先天遺傳因素相關,但是通過后天的努力訓練,也能夠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改善。綜合性與實踐性是戲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們在參與的過程中除了要動腦外,更要通過肢體的協調配合完成相應的任務,對于體能鍛煉尤為關鍵。在布景工作、道具擺設和舞臺裝置安放中要身體力行,從而激發(fā)身體機能。在參與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多進行體能訓練,能夠鍛煉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通過關節(jié)和肌肉的放松與收緊,增強自身的力量,幫助我們從亞健康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為健康生活與學習奠定保障。
2.促進學生形體美
良好的形體是樹立良好形象的基礎與前提,通過戲劇教育中的形體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氣質涵養(yǎng),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貌。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大學生對于自身形體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由于長期缺乏系統(tǒng)化訓練,導致斜肩、O型腿、駝背、X型腿、外八字腳等形體缺陷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形象。而通過良好的戲劇教育,則能夠增強大學生對自身形體美的重視程度,有效糾正各類壞習慣,從而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除了能夠使學生的原始狀態(tài)得到改善外,通過戲劇教育中的形體訓練還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自信心,在個人氣質上得到提升,為其進入社會、與人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礎,改善他人對自身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當中,注重個人良好形象的塑造,既是對自己未來成長與發(fā)展的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系統(tǒng)化訓練與臨場表演,是戲劇教育的關鍵,為學生形象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應該以“人類表演學”理論為指導,拓展戲劇表演的范圍,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表演等活動,從封閉的舞臺環(huán)境中走到現實社會生活當中,尤其是可以在商業(yè)營銷和就業(yè)面試等過程中進行表演設計,從而增強自身的形體美,快速融入到社會當中。
(二)心理素質層面
1.促進認知發(fā)展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決定其個人發(fā)展高度的關鍵因素,通過參與戲劇活動,可以促進自身的認知思維發(fā)展,從而提升創(chuàng)造力。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對于大學生智力教育的重視程度較高,而忽視了能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大學生也過于關注自身的考試成績,未能重視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因此,應該加強對戲劇教育的重視,從多個維度出發(fā)激發(fā)自身的智力發(fā)展,重視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豐富的戲劇活動當中,可以增強自身的認知體驗,獲得現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經驗,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在戲劇活動中可以增進與他們的合作交流,從而共同完成戲劇任務,鍛煉自身的合作能力、觀察能力、組織能力、模仿能力和想象力等。在長久的系統(tǒng)化訓練中,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高度會得到明顯提升。尤其是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通過戲劇教育加以有效引導,可以為自身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基礎。
2.促進情感發(fā)展
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提出,為大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除了應該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外,還要在大學生活和學習中促進自身的情感發(fā)展。情感因素是影響一個人行為方式的主要因素,因此應該通過具有人文性和教育性的戲劇活動,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觀念,消除傳統(tǒng)教育理念對個人成長形成的限制。情感教育缺失問題也是當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戲劇教育的實施則可以與大學生情感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引導,防止學生出現情感缺失的問題。在學生情感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通過戲劇活動的形式加以宣泄與凈化,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心理治療。尤其是在社會節(jié)奏逐步加快的趨勢下,部分學生存在較大的學習與就業(yè)壓力,而通過戲劇教育則可以讓學生找到方向,防止由于情緒積壓而產生心理問題。相較于現實生活而言,戲劇表演具有一定的虛擬性特征,在表演中學生能夠充分釋放個人天性,從而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從戲劇主題和故事中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可以引導學生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在生活和學習中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更好的面對人生的困難與挫折。
3.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心理健康問題是學生在成長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很多學生由于難以適應大學生活,加上自身在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個人健康成長。部分學生會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走向極端,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自閉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和攀比心理等等,是當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由于高等教育下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較低,因此會導致其心理健康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而通過戲劇教育活動的實施,則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通過具象的外形與抽象的心理,能夠引導學生進入到角色當中,通過豐富的戲劇情感感染學生的心靈,使其在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當中反思自我、關照自我,明確自身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在自我審視當中糾正自我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的偏差。通過戲劇對話,能夠幫助學生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起到引人共鳴的效果,以便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更好的處理與他們的關系,避免不良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多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由于找不到方向而迷茫,而通過戲劇教育可能會點燃學生心中的激情,從而積極參與到戲劇活動的排練當中,在充實自我的過程中逐漸消除自卑、自閉等心理問題,從而引導自身的健康成長。在戲劇中獲得他人的認可,逐步增強自身的成就感與自信心,以更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接下來的生活當中。
4.促進意志發(fā)展
良好的意志品質,也是衡量一個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很多學生由于成長環(huán)境較好,在生活和學習中未遇到較大的困難,導致在進入社會后遇到工作不順利的問題就會心態(tài)失衡,無法承受較大的挫敗感。意志力薄弱、畏懼困難等問題是當前大學生成長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而通過類型豐富的戲劇活動,則能夠實現對大學生意志品質的磨練,同時幫助其形成良好的信仰,堅定人生的目標與信念。學生能夠在戲劇表演中掌握豐富的知識與技巧,同時有助于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在訓練中增強個人毅力。尤其是在大型戲劇當中,由于活動流程較為繁雜,需要較多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參與,學生只有在不斷努力的過程中才能實現有效協調,促進戲劇表演活動的順利實施與完美謝幕。在多元化社會當中,學生的思想觀念會受到外界的強烈沖擊,尤其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導致其精神信仰的缺失,在生活中渾渾噩噩,對于人生發(fā)展十分迷茫。而在偉大而經典的戲劇表演當中,則能夠幫助學生堅定信仰,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從而有效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在戲劇表演中,能夠實現與觀眾的有效互動,產生情感的共鳴,在相信、認同當中獲得感性認知,通過戲劇獲得人生的信仰,在今后成長中堅定方向與目標。很多大學生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在網絡時代下容易受到多種不良信息的影響,通過戲劇教育可以使其在參與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找到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分界點,從而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增強自身的辨別能力。
(三)社會文化素質層面
1.增強集體精神
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社會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群體合作精神等,是社會文化素質的基本組成,做好個體與集體、自我與社會關系的有效處理,也是當前大學生自我發(fā)展中的重要課題。尤其是在教育開放性逐步提升的趨勢下,高校教育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學生只有自主走出校園,增進與社會的聯系,才能為今后適應社會奠定基礎。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學生仍舊存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思想,限制了綜合型人才的發(fā)展。而通過戲劇教育,則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育的缺失,為學生社會文化素質的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的平臺。在不同的戲劇表演當中,學生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差異,通過不同的分工與合作,可以增強其集體意識。尤其是很多劇本大多是以校園生活為題材,能夠明確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責任與義務,從而使其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協調個體與集體的利益關系,不斷約束與規(guī)范自我行為。在每一個角色扮演當中,體會不同角色的特點及其在集體中的定位,找到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定位。大部分戲劇都是由多個角色共同組成,只有在與他人的協同配合當中,才能增強整體表演效果,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為集體作出自己的貢獻。
2.提升角色轉換能力
大學生除了扮演學生的角色外,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還扮演著其他的角色,應該明確自身在每一個角色中的職責,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由于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寵溺,因此其責任意識相對較差,在生活和學習中往往出現逃避責任、沒有擔當的現象,不利于其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而通過戲劇教育,則能夠促進學生角色轉換能力的提升,使其在各類人生角色中做到游刃有余。尤其是學生在畢業(yè)后會面臨較大的角色轉變,沒有了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需要一個人面對生活和工作的艱辛。只有促進其角色轉換能力的提升,才能使其更快地適應社會生活,進入到下一個人生階段當中。在舞臺戲劇表演中可以對多個人生角色進行模擬,在不同場景下熟練掌握多種角色扮演技巧,實現對現實人生的有效指導。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則可以通過戲劇中的人物激勵自己,認識到眼前事物的本質,增強自身的生活感悟能力。在戲劇中系統(tǒng)化訓練形成的行為方式和語言方式等,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起到良好的幫助與引導作用。
三、結語
人文性和集體性,是戲劇教育的基本特點,在戲劇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元素,是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同時需要不同人員的共同參與,可以發(fā)揮立德樹人的作用。從身體素質層面而言,戲劇教育可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形體美;從心理素質層面而言,戲劇教育可以促進認知發(fā)展、促進情感發(fā)展、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和促進意志發(fā)展;從社會文化素質層面而言,戲劇教育可以增強集體精神和提升角色轉換能力。因此,應該明確學生自我全面和諧發(fā)展中戲劇教育的作用與價值,從而為自身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麗萍.校園戲劇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分析[J].北方音樂,2020(07):99-100.
[2]王泉.學科融合背景下教育戲劇與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J].戲劇之家,2019(02):154-155.
[3]張蕙.基于素質教育理念優(yōu)化戲劇教育[J].戲劇之家,2018(36):167-168.
[4]鄢小凡.論戲劇教育對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促進作用[J].戲劇之家,2018(09):180.
[5]付煒煒.加強戲劇教育,造就全面發(fā)展人才——評《創(chuàng)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129.
[6]易楠.校園活動性戲劇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音樂教育,2016(07):19-22.
[7]于曄.高校戲劇教育對大學生完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影響[J].藝術教育,2014(03):104.
[8]張艷梅.論戲劇教育對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促進作用[J].藝術教育,2010(0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