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雯
(陜西省康復醫(yī)院 內科, 陜西 西安, 710065)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和十二指腸內容物反向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癥、潰瘍、糜爛等病變,患者常表現(xiàn)為上腹疼痛和不適、胸骨后燒灼感等癥狀,可能與抗反流屏障破壞、食管黏膜損傷等因素有關。反流性食管炎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段,成人發(fā)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反流性食管炎常高發(fā)于中老年和吸煙、飲酒、精神緊張、肥胖群體。研究[1]顯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約有45%~79%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較復雜,易反復發(fā)作。目前,臨床主要通過促進胃腸動力和抑酸,降低反流液酸度治療反流性食管炎[2]。康復新液具有快速消除炎癥水腫,增強修復功能的特點,多潘立酮是一種促進胃排空的胃動力藥物。臨床研究[3]發(fā)現(xiàn),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單獨應用康復新液治療胸骨后疼痛、反酸效果欠佳。本研究探討多潘立酮聯(lián)合康復新液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及對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n=43)和對照組(n=43)。納入標準: ① 具有典型胸骨后疼痛、反酸等反流性食管炎癥狀者; ② 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認知能力者; ③ 無心腦血管或其他代謝類疾病者。排除標準: ① 1個月內服用影響胃腸功能藥物的患者; ②免疫、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 ③ 對本研究所涉及藥物過敏者。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 年齡22~71歲,平均(57.43±3.28)歲; 病程1~8年,平均(4.13±1.34)年; 輕度13例,中度24例,重度6例。實驗組男25例,女18例; 年齡23~70歲,平均(56.91±3.17)歲; 病程1~7年; 平均(4.11±1.29)年; 輕度12例,中度26例,重度5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單純口服康復新液治療, 10 mL/次, 3次/d, 4周為1個療程,并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變化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實驗組采用多潘立酮聯(lián)合康復新液治療,康復新液用藥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口服多潘立酮, 10 mg/次, 2次/d, 4周為1個療程,藥物劑量均按照患者實際病情變化進行適當調整。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禁煙、酒,減少咖啡、濃茶和高脂食物等可增加食管反流食物的攝入,勿在睡前3 h內進食,避免過飽,肥胖患者要積極控制體質量。2組治療時間均為8周。
治療8周后,采用免疫濁度終點測定法定量檢測CRP水平,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IL-6、IL-10水平,并比較治療前與治療8周后CRP、IL-6、IL-10水平變化情況; 觀察并比較2組臨床療效,顯效為食管內部炎癥情況改善或完全消失; 有效為食管內部炎癥情況較治療前有一定改善; 無效為食管內部炎癥情況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甚至炎癥情況惡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比較2組治療期間發(fā)生腹瀉、乏力、便秘等不良反應的情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發(fā)生不良反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組治療前CRP、IL-6、IL-10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治療8周后CRP、IL-6、IL-10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CRP、IL-6、IL-10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與治療8周后CRP、IL-6、IL-10水平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n(%)]
2組治療期間腹瀉、乏力、便秘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由胃部、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所致,常有胸痛、胸骨后燒灼感、反流等臨床癥狀[5], 此病難以完全治愈,易復發(fā),若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食管瘢痕性狹窄,嚴重者可致永久性下咽困難;食管黏膜糜爛會引起慢性少量出血,隨著病程延長可造成缺鐵性貧血。食管黏膜因酸反流受損過程中,血清CRP、IL-6、IL-10等細胞炎性因子活躍度增加,中性粒細胞活化,從而導致平滑肌張力減小,病情加重[6-7]。反流性食管炎的發(fā)病原因較復雜,臨床常采用藥物治療以抑酸、抗反流和促進胃排空,減輕炎性反應[8-9]。研究[10]指出,傳統(tǒng)單一藥物治療往往注重治療效果,但忽視體內炎性指標變化,是導致復發(fā)的原因之一。
多潘立酮是一種外周性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可直接在胃腸道中起作用,通過增加食道下端的括約肌張力,促進腸胃蠕動,提高胃排空速度[11-12]。康復新液是一種從美洲大蠊干燥蟲中提取制成的中成藥制劑,主要包括微量元素、肽類、黏糖氨酸、多元醇類等成分,可抑制胃液分泌,促進潰瘍愈合,還能夠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潰瘍修復和細胞增殖[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8周后CRP、IL-6、IL-10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聯(lián)合藥物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體內血清CRP、IL-6、IL-10水平,提高治療效果。多潘立酮可增加十二指腸和胃竇運動,協(xié)調幽門收縮,增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和食管蠕動,對患者惡心、嘔吐有抑制作用,聯(lián)合治療可調節(jié)患者體內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相關臨床癥狀[15-16]。茶劍媛[17]報道表明,胃黏膜修復過程較為漫長,在康復新液基礎上口服多潘立酮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減輕炎性反應。2組治療期間腹瀉、乏力、便秘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無顯著差異,說明聯(lián)合藥物治療并未增加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不良反應,可有效保護患者受損黏膜,使其快速修復、再生,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多潘立酮聯(lián)合康復新液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顯著,可顯著降低血清CRP、IL-6、IL-10水平,減輕胸痛、胸骨后燒灼感等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