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婧 馮鋒 李鳳 莫奇錦 嚴小軍 黃慧明 羅敦 鄧小軍
摘? ?要? ?從種植品種、種植密度、種植時間、肥料選擇、病蟲害防治、撫育除草等方面分別介紹了臺風多發(fā)區(qū)桉樹新造林和萌芽林的標準化營林技術要點。
關鍵詞? ?臺風多發(fā)區(qū);桉樹;新造林;萌芽林;標準化營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2.022
桉樹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產(chǎn)量高、更新能力強、用途廣和投資效益高等優(yōu)勢[1-2],已逐漸成為南方商品林區(qū)重要的人工林栽培樹種[3]。廣西國有博白林場地處低緯度華南沿海地帶的臺風多發(fā)區(qū),近年來頻繁遭受“莎莉嘉”“卡努”“山竹”和“韋帕”等臺風侵襲。據(jù)統(tǒng)計,博白林場因受臺風影響而造成的桉樹林損毀面積超過2.16萬公頃,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63 180萬元。針對臺風多發(fā)區(qū)桉樹易受臺風災害影響的情況[4],為提高臺風地區(qū)桉樹的產(chǎn)量,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研究者指出,需從品種選擇、整地、種前除草、種植時間、種植方式、種植密度、肥料選擇及施用、病蟲害防治、撫育除草、采伐時間、伐前處理、除萌時間及留萌方式等面進行技術探討[5-6]。
1 桉樹新造林標準化營林技術要點
1.1 品種選擇
目前生長較快且有一定抗病蟲害能力的品系為32-28號,但該品系在臺風多發(fā)區(qū)域種植易感青枯病[7],故在臺風多發(fā)區(qū)域建議種植不易感青枯病的廣林9號、32-43號、32-13號、雷林11號等,苗木以扦插苗為主。
1.2 整地
整地挖坑主要以機械挖大坑為主,人工挖坑為輔。機械挖坑的規(guī)格為60 cm×60 cm×50 cm,人工挖坑的規(guī)格為40 cm×40 cm×30 cm。挖坑后及時進行回填。挖大坑的優(yōu)點:1)有利于根系生長定根;2)施基肥可使用施肥機實施,保證施肥均勻,讓苗木均勻生長,為林木高產(chǎn)奠定良好的基礎;3)保證苗木根系發(fā)達及林木均勻生長后,有利于第一、第二、第三代林木的穩(wěn)產(chǎn)及高產(chǎn)。
1.3 種前除草
在林地雜草平均高30~40 cm時,噴施1次除草劑,以純草甘膦加乙草胺封閉藥為主。
1.4 種植時間
臺風發(fā)生時間一般在6—9月。為減少臺風對新種苗木的危害,建議種植時間為每年6—7月。由于此時苗木比較矮小,受風面積不大,因此受害程度會相對減輕;同時,苗木幼小,活力也強,即使倒伏,扶正后也容易快速恢復生長。
1.5 種植方式
植苗主要使用植苗器實施,定植時施放保水劑后再種植,同時在保水劑中添加殺菌殺蟲劑,以確保苗木成活率。施放保水劑時結合使用植苗器一起植苗,種植前需對苗木進行分級,高度相差不大(5 cm以內(nèi))的苗木安排在同一片林地種植。定植后1個月內(nèi)完成全部補植,確保成活率≥95%以上;定植1個月后不宜再補植,以利于存活的苗木均勻生長,不出現(xiàn)大小不勻植株。
1.6 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一般為98株/667 m2或83株/667 m2(4.0 m×1.7 m或4.0 m×2.0 m),根據(jù)每塊林地或小班的實際情況再確定或調(diào)整種植密度,種植行向以垂直等高線的方向為行向,并拉線定標。種植行的方向以垂直等高線為主,不僅有利于林地內(nèi)透風透光、減少風害及病蟲害的發(fā)生,而且有利于林木的生長及機械化撫育施肥、機械化采伐等[8]。
1.7 肥料選擇及施用
新造林1~2年生的林木容易受臺風危害,該時期的林木木質(zhì)化程度低,且枝葉層較厚,樹葉濃密,較容易招風,因此基肥以高磷型桉樹專用配方肥料為主。前兩次追肥需以高鉀型桉樹專用配方肥料為主,控制林木生長高度(一年生林木高度控制在7 m以下,二年生林木高度控制在12 m以下),促進林木木質(zhì)化,樹干粗壯。同時,通過調(diào)節(jié)肥料中氮的含量及釋放時間,合理設定肥料用量及施肥時間,在臺風來之前開始“退氮”,讓樹葉減少變薄變小,減輕樹冠的重量,從而減少風害。從第3年開始,即可調(diào)整為施用高氮高鉀型桉樹專用配方肥料[9]。每株施用0.4 kg高磷型基肥,前期讓根系生長發(fā)達,林木根系發(fā)達后,增強林木的吸肥、吸水及抓附能力;受災后的恢復能力也得到加強,才能更好培育第一、第二、第三代高產(chǎn)林。
基肥在苗木種植后7~15 d再施放,且施放在苗木的兩邊,保障了苗木的成活率,讓根系往兩邊分布,更有利于苗木吸收營養(yǎng)及水分,根系生長更發(fā)達,提高苗木的穩(wěn)固性。追肥時間根據(jù)林木的生長及天氣情況具體再確定,肥料用量及配比按投資預算表約定執(zhí)行,1個輪伐期每株肥料(含基肥)用量為3.5 kg,使用施肥機定量施放,確保每株林木的施肥量一致,追肥的位置為植株下坡位流水方向80~100 cm處。
1.8 病蟲害防治
廣林9號、32-43號、32-13號、雷林11號品系的桉樹雖不易感青枯病,但易招食葉性害蟲為害,從而誘發(fā)桉樹焦枯病、葉枯病等病害[10],因此需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并且應以防為主。每年4月底至5月初開始密切觀察,如有蟲害出現(xiàn),必須把握時機噴藥進行殺蟲防病工作,第1次噴藥后,還要不定期進行觀察,如果還有蟲害出現(xiàn)的話,還需進行第2次噴藥[11]。
1.9 撫育除草
從完成定植后至采伐前,不宜再噴草甘膦等化學藥劑進行除草,需采用人工方式(割草機)除草。草甘膦屬內(nèi)吸性除草劑,每噴1次,多少都會有一部分被桉樹吸收,如此桉樹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影響產(chǎn)量,同時大量使用除草劑后,土壤容易板結,保水性、透氣性差,不利于桉樹的生長。另外,林下留存部分小矮雜草,保持林下動植物多樣性,有利于減少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長期反復使用草甘膦等化學藥劑除草后,林木的根系受損較為嚴重,大量須根被毒死,影響到桉樹的吸肥吸水性能,從而影響1~3代林木的產(chǎn)量。
2 桉樹萌芽林標準化營林技術要點
2.1 采伐時間
為了控制臺風季節(jié)萌芽的高度,減少風害,建議臺風多發(fā)區(qū)域林木采伐時間控制在每年4—7月,同時需分片采伐、分片跟進撫育作業(yè)。
2.1 伐前處理
在采伐林木前3個月,先對林地噴1次除草劑(純草甘膦)進行除草,并追肥1次,每株追肥量0.5~0.6 kg,讓樹根貯備充足的營養(yǎng),采伐后萌芽長得更為粗壯,同時雜草逐漸枯死,不影響萌芽的正常生長。
2.3 除萌時間及方式
待萌芽高度達100~150 cm時開始除萌。除萌時,每個伐樁以品字型方式留存3個健壯的萌芽,并將其中2個萌芽進行截頂處理。在臺風來臨前(一般為每年7月),用包裝繩在高度1.2 m左右將3個萌芽捆在一起,以減少風災的損失。如除萌時正處臺風季,除萌的同時用包裝繩在高度1 m左右(具體可以根據(jù)萌芽高度進行調(diào)整)將3個萌芽捆在一起。
2.4 肥料選擇及施用
前兩年使用高鉀型桉樹專用配方肥料,后期使用高氮高鉀型桉樹專用配方肥料,每次追肥時間及用量根據(jù)萌芽生長及天氣情況確定,肥料用量及配比按投資預算表約定執(zhí)行,1個輪伐期每株肥料用量為3.5 kg,使用施肥機定量施放,確保每株林木的施肥量一致,追肥的位置為植株下坡位流水方向80~100 cm處。
病蟲害防治、撫育除草分別參見“1.8”“1.9”節(jié)。
參考文獻:
[1] 謝耀堅.真實的桉樹[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5.
[2] 鄧小軍,陳曉龍,唐健,等.基于Nemerow法的森林土壤肥力綜合指數(shù)評價[J].草業(yè)學報,2016,25(7):34-41.
[3] 楊章旗.廣西桉樹人工引種發(fā)展歷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廣西科學,2019,26(4):1-6.
[4] 黃星波.桉樹造林中臺風預防措施研究[J].河南農(nóng)業(yè),2018(11):54-55.
[5] 黃敏軍,張建文,王日敏,等.試析臺風對速生桉的危害[J].農(nóng)家之友,2009(1):70-71.
[6] 朱星紅.關于林業(yè)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的探析[J].種子科技,2019(11):34-36.
[7] 李林波.桉樹造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20(2):88-89.
[8] 林偉新.基于生態(tài)理念的桉樹種植現(xiàn)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J].林業(yè)科技情報,2020(1):23-25.
[9] 李超.不同施肥措施對桉樹人工林土壤細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的短期影響[J].桉樹科技,2020(1):10-17.
[10] 汪全超.麗赤殼真菌特種多樣性及致病性[J].桉樹科技,2019,36(1):41-55.
[11] 黃文雄.廣西桉樹速生豐產(chǎn)林造林技術及常見病蟲害防控技術探討[J].農(nóng)家參謀,2020(7):58-60.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