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桂英
摘要:孝敬父母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這也是我們作為人類的的一種自然情感,更加是為人子女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因此家長及學校要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讓孩子在未來更懂得如何尊敬長輩,孝順長輩。
關(guān)鍵詞:孝敬父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尊敬長輩
前言:自古以來,我國有許多關(guān)于孝順父母、長輩的故事、詩詞等傳承到現(xiàn)在。為此,這些可以充分說明我國古代人民對于孝親事親所流露出的一種真摯情感。古人云“百善孝為先"這就充分表明孝順老人、孝敬父母從古到今就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品德。人類要是相互友愛,那第一要愛的就一定是自己的父母,然后再是愛別人、愛集體、愛國家。首先,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不敬愛,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都不能夠報答,那么誰還會認為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呢?誰還能放心地對他施予信任呢?他又怎么能夠去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呢?所以,我們要積極發(fā)揚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重視高段小學生孝敬父母的道德教育。
一、小學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同時,國家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被家長、長輩捧在手心里長大的,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在孩子的營養(yǎng)上面、生活上面、外表上面過于講究了,讓大多數(shù)的孩子們?nèi)鄙偕钭岳砟芰?,也缺乏同理心、孝敬心。他們過著這種衣食無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根本體會不到父母掙錢的艱辛。甚至有一些孩子認為父母服務自己是應該的,對于父母毫無敬重之心、孝敬之意。因此,屆于目前小學生在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存在的這些問題,急需要采取相關(guān)的對策,幫助孩子們糾正過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高段小學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學會謹身節(jié)用、體貼父母
從古至今,孝順是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在我國的漢朝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人。在他9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懂得了孝順長輩的道理。每年夏天的時候,他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并使蚊蟲遠遠地避開,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由此可見,我國關(guān)于孝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都是源源流長的,孝順父母的人向來是被人們所稱贊的,而不孝之人也受不到別人的尊重。因此,我們要大力發(fā)揚揚中華民族這種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的優(yōu)良美德。而現(xiàn)在有些學生根本不顧自己家的經(jīng)濟狀況,網(wǎng)絡上在流行什么,他們就穿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各種攀比心,虛榮心,甚至有的學生直接用父母掙的血汗錢給同學們慶祝生日、買禮物,根本沒有去考慮家庭的經(jīng)濟收入,在花錢的時候隨心而欲,廣告推出什么,就買什么,看到同學們穿名牌衣服鞋子,自己也要買名牌。體會不到父母掙錢的不易,沒有勤儉節(jié)約的觀念。所以,針對這些現(xiàn)狀,學校和家長要重視學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可以讓學生們來查找及收集一些古今名人孝順父母的故事,提倡學生們要大力發(fā)揚“生活節(jié)儉,孝順父母"的精神,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比如,家長要積極主動帶孩子回爺爺奶奶家或是外公外婆家主動幫忙干農(nóng)活,回到家,幫助老人做做家務活,坐下來陪老人多聊聊天等做一些孝順長輩的行動。
(二)在德育教育中滲透孝道
家長和學校在實施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時,要在德育教育中去滲透孝道,而且在倡導的孝敬父母中要包括子女對父母要有一顆親愛之情、順從之意。這些所倡導的內(nèi)容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文明建設(shè)的內(nèi)容是相符合的,同時也是如今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老師在平常上課時,可以通過上專門課來指引同學們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要主動地去實行自己孝順父母的一些行為。孝敬父母是要實施行動的,而不是流于形式與口頭,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可以從以下幾件小事做起(1)要積極聽取父母的教導;(2)周末時間積極幫助父母承擔家務活,主動為父母分憂;(3)要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心學習,勤奮努力,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努力充實自己,爭取在學習成績上不斷地進步等。其實,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很多,孝敬父母就要尊敬父母,除了在物質(zhì)上的贍養(yǎng)之外,在精神上關(guān)懷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讓父母感受到開心、快樂、順心。
(三)家校合作引導孝敬父母
其實,國家在大力提倡孝敬父母道德教育的同時,作為父母本身就是最直接的一個受益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因為學校在實施各項孝敬父母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時,一定要有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才能夠順利實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家庭方面,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大部分的家長對于子女都是非常寵愛、關(guān)心的,然而要是過分溺愛,就會造成子女對父母會產(chǎn)生依賴性,生活處理能力差,獨立能力差,孩子變得驕縱、任性、無法無天,如果家長不加以及時管教,任其發(fā)展下去,那么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在任何時候家長對孩子過于百依百順,那么只會讓孝敬父母教育道德教育只是學校一個單方面的傳輸,對于道德的教育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為此,關(guān)于這種思想道德教育學校是一定要得到家長的配合,使這種教育可以成為家庭中一個持久性的教育內(nèi)容。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實施各種孝敬父母的道德教育活動,這既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家長的義務。家長作為父母,要做好本職教育工作,要和學校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系,實現(xiàn)一個良好的雙向溝通與雙向互動的過程。
三、結(jié)語
其實,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屬于一個操作性比較強的教育活動,因此,開展這種教育活動重點是要實踐,而不是口頭上空洞的說教。對于高段小學生來講更加如此,單純依靠空洞的說教只會給教育帶來失敗。所以,我們要大力推動小學生們積極參與孝敬父母的道德教育,讓學生孝敬父母的同時從而更好的養(yǎng)成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社會、熱愛祖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可以通過良好的素質(zhì)來迎接21新世紀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林海鷹.論傳統(tǒng)文化之孝敬父母[J].國際公關(guān),2019(6): 263-264.
[2]王青鳳.引導學生在孝敬父母的踐行活動中學習成長——《難報三春暉》教學案例分析[J].南北橋,2020(5):178-178.
[3]俞成效.生命敘事:讓道德教育回歸本質(zhì)[J].中小學德育,202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