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蜃哟鹨蓵r間到了,如果你對學過的語文知識還存在疑惑,可以去《小天使報》三年級投稿郵箱留言,夫子定會第一時間給你答疑,并擇優(yōu)在“夫子問答”欄目刊出哦!
郵箱:xtsbao33@126.com
一、打了敗仗為何稱“敗北”
也許有小朋友會問,打敗仗為什么叫“敗北”,而不叫“敗東”或者“敗西”呢?原來“北”字的本義是“背”或“相背”,由于古時兩軍作戰(zhàn)的過程中,打了敗仗向后逃跑的一方總是以背對敵的,所以“北”這個詞后來就逐漸增加了“失敗”這一義項。
二、為什么用”馬虎”形容不認真
關(guān)于“馬虎”,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宋代時京城有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后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的是什么,他說是虎,小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人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jié)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p>
三、為什么要把物體統(tǒng)稱為“東西”
關(guān)于“東西”,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朱熹,一天在路上碰見他的朋友盛溫如提著籃子上街。朱熹問:“你上哪兒?”盛溫如回答說:“上街買東西?!敝祆溆謫枺骸半y道不能買南北?”盛溫如回答說:“當然不能?!苯又?,他根據(jù)五行金、木、水、火、土,與東、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釋說:“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凡屬金木類,籃子裝得了;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火之類籃子是裝不得的,所以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
四、為何把宴客或接待的主人稱為“東道主”
“東道主”典故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公元前630年,秦、晉包圍鄭國,鄭國派燭之武去游說秦穆公,說鄭國如果生存下去,可以成為秦國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為秦國提供服務(wù),而滅亡鄭國對秦國無利有害。秦穆公終于被說服了,他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和約,晉文公無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來說自稱“東道主”?,F(xiàn)“東道主”一詞用得很廣泛,賽事的主辦國或者主辦城市也稱為東道主;舉辦各種會議,主辦方也可稱作東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