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帆
當塵埃落定,回望來路時,我總是思緒萬千。從小時候看藝術品的圖冊,到后來熱衷于看一些尋寶鑒寶類的綜藝節(jié)目和文博考古類的紀錄片,我在這些富有趣味的形式中對藝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一周一節(jié)的美術課成了我忙碌學習中的一抹亮彩?;蛟S,是沉迷于一件件藝術品的美,是神往于文物背后的深邃與神秘,是驚嘆于歷史深處先民的創(chuàng)造智慧,藝術的魅力總有千萬種理由讓我為之向往。
也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與我有著某種說不清的緣分。高二時,在學校的一次宣傳活動中,我了解到清華美院的藝術史論系,然后通過網(wǎng)絡論壇和咨詢學長學姐對這個系有了更深的認識,有朝一日到這里上大學的愿望也愈發(fā)迫切。經(jīng)過兩三個寒暑假的專業(yè)集訓與考前集中培訓,我學習了《中西方繪畫史》《中西方著名繪畫的鑒賞》《作品評析寫作練習》等內(nèi)容,然后參加了???,通過了專業(yè)考試,最后憑借高考成績被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錄取。對于將要參加高考的學弟學妹,我想就高中階段應努力提升的能力、各學科的學習談一談我的看法。
要有明確的自我認知,明白自己的強項弱項,找到突破口,從中找到增分點。據(jù)此制訂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分短期計劃與長期計劃,進行自我規(guī)劃。還要有較強的自制力和執(zhí)行力。在日常學習中,要學會主動運用各種學習資源、平臺。
可以通過閱讀學術性書籍來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如哲學類、歷史類、經(jīng)濟學類書籍,還可以閱讀相關專業(yè)的大學教材等,避免雞湯類、假文采類文章的無效閱讀。也可以學習學者、大家的講座或大學課程,獲得途徑有慕課、超星、b站、公眾號和大學教材。閱讀有一定深度的分析類論文和學術類文章。
在日常學習中,要多運用三段論等邏輯方法分析問題,其實學習即生活。一定要明白:文科不是爛俗的堆砌而是理性論證。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抓住培訓、學習、比賽、高校參觀等機會,并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育資源。
不隨波逐流、盲目順從,拒絕沒有針對性的自我提升,不要在喧囂或沉寂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另外,還要培養(yǎng)和保持研究者的心態(tài)、強烈的求知欲、對知識的好奇心、獲取整合信息的能力、變學生為考生的應試能力,建立自己知識的坐標系等。
首先是計劃意識。要有清晰的自我認知,清楚自己的優(yōu)勢板塊和劣勢板塊,根據(jù)失分點進行復習的優(yōu)先度排名;找出每一板塊的失分原因,要剖析深層原因:是知識短板,還是方法技巧欠缺,還是某一方面的能力不足;然后根據(jù)優(yōu)先度分配時間進行針對性訓練。要對早讀、自習、課余時間、考試復習、錯題整理等內(nèi)容進行規(guī)劃。需要注意的是,語文要分板塊分專題進行突破。
其次是提升意識。改變“語文考得好不好取決于閱讀素養(yǎng)”“語文付出無用”的觀點。在抱怨語文無法提升時,應先質(zhì)問自己對語文付出了多少。針對薄弱板塊,找出近十年高考試卷的同板塊題目進行練習,注重總結該題型的解題步驟和方法技巧。
再次是積累意識。需要積累的板塊有文言文實詞、詩歌賞析、作文素材等。堅持每天研讀一篇文言文(高考題、《古文觀止》);堅持實詞輸入,查實詞、漲新知、拓義項,整理記憶;堅持每天賞析一篇詩歌(帶翻譯、鑒賞文字);堅持每天整理一定數(shù)量的作文素材,以及文學常識、成語等。
最后是文本意識。文本分析是高考閱讀解題的關鍵,其實這就是一種規(guī)范,即在做題中形成的相對固定的閱讀模式。如文本分析的順序與著重點:要先讀懂讀透情節(jié)內(nèi)容、結構層次、主旨情感、學會提取與整合關鍵信息,再答題;先文本后模板,將套路置于第二位,將文本置于第一位。
以論述文為例,本文分析的模式應為:在閱讀順序上,先題目,再摘編(一般是主要內(nèi)容),再開頭(中心),然后是主體,最后是結尾;在著重點上,關注論述對象,思考核心觀點、中心內(nèi)容、感情傾向;在文本結構分析上,要關注全篇的結構和每段的結構,以及層次之間、段落之間、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如因果、層遞、主次、總分、并列、淺深、正反對比、具體與抽象、概念與應用、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特殊與一般、歷史與現(xiàn)實、自然與人生;關于核心概念,要明了其內(nèi)涵、外延及相互關系;在關鍵句、段方面,要找關鍵詞……在平時就遵循這一模式,形成規(guī)律。
首先,要注重做題效果,注重高考題和優(yōu)質(zhì)模擬題(分板塊集中做),重視解題過程中的思考,而不是機械地做題。要帶腦子做題,邊做題邊歸納。
其次,注重總結。按題型進行專門總結,如,選擇題快選法、某一板塊的易錯易混點(要細致)、解析導數(shù)題的應對方法(如超越函數(shù)常用方法等)。
最后,學會反思。數(shù)學的臨場應試能力很重要??己蟪朔治鲋R漏洞、總結方法技巧,還要反思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考試過程中暴露的心態(tài)問題及時間分配問題等。發(fā)現(xiàn)問題后要以點帶面,對該板塊知識體系、易錯易混點、題型方法等進行整理。切忌改一為一(改一道題僅為這道題),切忌整理錯題時憑記憶默寫步驟,要在徹底弄明白的基礎上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否則你的努力只是假象。
記憶與積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在英語學習中需要記憶的內(nèi)容很多,如基本單詞、一詞多義、熟詞生義、詞匯用法、詞匯辨析、短語表達、句型表達、語法知識、作文思路等。
在記憶的基礎上要做題鞏固。第一,做一道題要放大效益,盡量挖掘它的價值。一道高考閱讀題,做完僅是膚淺的第一步,要逐句分析,找出高頻單詞、短語與句型等,并利用詞典查出高頻單詞各個常見的義項,對熟詞生義與相關表述進行整理,在早讀時對閱讀理解題中的文章進行誦讀。第二,做題時要分題型攻克。閱讀和完形是制約英語成績的關鍵,其他題型相對容易。要做好對難度的把握,簡單題如一般試卷的ABC篇要適可而止,自主提升時要多接觸較難的文章。
在政治學習中,要深入、精細而靈活地學習與運用基礎知識。運用概念輻射、邏輯遞進、要點提煉、熱點關聯(lián)等方法構建宏觀體系,也要注意微觀分析、小切口分析,深挖每一句話、每一個字詞,分析句段之間的關系、邏輯與思路,從而將課本知識體系化、邏輯化。注意打破模塊界限,靈活運用知識,橫縱拓展,建立自己的知識坐標系。還要將時政語言融入課時內(nèi)容,將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角度與基本知識融合,把課本學厚。
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原理、概念的理解與辨析,清楚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構建名詞的知識庫。對于一個名詞,要注重內(nèi)涵、外延及相似概念的辨析(如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相關概念的關系(如財政與稅收)、某一核心概念體系、知識庫的建構與運用等,如消費的相關要素包括數(shù)量(規(guī)模)、結構、質(zhì)量和水平、成本、時間、方式、模式、觀念與心理、分布范圍、主體、權益、環(huán)境、秩序等。關于每個模塊中的行為主體,也要總結其知識庫,并注意分析各個主體之間的關系,要跨越不同板塊綜合來看。
一些邏輯方法在高考中的應用越來越重要。在學習《生活與哲學》時是鍛煉邏輯的最好時機。在哲學部分,對原理內(nèi)部邏輯關系的理解與融會貫通格外重要;在原理應用中,要重視邏輯思維與論證能力,切忌無腦堆砌與簡單抄寫材料。常見的邏輯方法如過程邏輯、主體邏輯、生活邏輯、三段論演繹、關系類題目、理論邏輯等,都需要在分析問題時去應用與總結。
最后,期待著學弟學妹用自己的智慧與努力,向著夢想的方向努力前行,走好自己的路,成為更好的自己,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