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代農事詩流變述論

        2020-12-23 09:16:04□黃

        □黃 炬

        [內容提要]《詩經》奠定了農事詩流變過程中的兩條基本主線:藝術性和社會功用。詩歌聲律、造境等內部藝術上的進步,與外部的社會變遷共同推動了農事詩的流變,并呈現(xiàn)出了一定的規(guī)律性。初唐農事詩效仿陶淵明,并未形成特色。農事詩在盛唐正式登上詩壇,王孟詩派充分展現(xiàn)了它的藝術性,并融入了新的隱逸元素。中唐的農事詩具有感傷的隱逸情調。新樂府運動借農事以針砭時弊,將農事詩的社會功用發(fā)揮到了極致。皮、陸、聶等人開創(chuàng)了農事詩新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現(xiàn)領域。唐代是中國古代農事詩全面成熟的時期,后世基本上未能再超出此窠臼。

        “農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是故啟蟄而郊,郊而后耕?!盵1]其他的著作如《禮記·月令》《毛詩正義》等也都出現(xiàn)過“農事”一詞。大體上來講,“農事”指的是各種農業(yè)生產、生活活動。農事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農事詩也同樣如此。在長期的發(fā)展中,農事詩已經成為了中國詩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類題材。

        朱熹認為“凡為農事而作者”[2]就可以稱之農事詩。吳明賢教授對農事詩做出了清晰的界說:“所謂農事詩是指以農業(yè)生產或與農業(yè)生產有關的人和事為題材的詩。”[3]褚斌杰《〈詩經〉與〈楚辭〉》認為:“農事詩主要是指《詩經》中描述農業(yè)生產生活的以及與農事直接相關的政治、宗教活動的詩歌?!盵4]吳彤的《自然與文化——中國的詩、畫與煉丹》認為:“農事詩則是直接以農事活動的對象和過程為吟詠內容的詩詞?!盵5]明人高棅在《唐詩品匯·總序》中將唐詩的發(fā)展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雖然后世的一些學者對他的“四唐”說的看法有略微的差別,但總體來說還是被學界普遍接受的①。根據(jù)西方的文學社會學理論,政治、制度、文化等社會變遷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文學變遷,農事詩也不例外。困此,本文借助對農事詩的各種界說、高氏的唐詩分期理論以及文學社會學理論來綜合考查唐代農事詩的流變情況。

        一、唐前及初唐

        《彈歌》《采葛婦歌》等先秦古逸詩就已經記錄了一些農事活動,顯示了農耕民族的文學特質?!对娊洝烽_始大量涌現(xiàn)出農事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描繪農作情況,透露著歡樂的氣息,如《周南·芣苢》《周南·葛覃》《小雅·大田》等,這類詩歌充分展露了農事詩的藝術性;一類批判了統(tǒng)治者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如《魏風·伐檀》《魏風·碩鼠》等,這類詩歌充分體現(xiàn)了農事詩的社會功用?!对娊洝分械倪@兩類詩歌奠定了中國古代農事詩流變過程中的兩條基本主線。漢魏的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是集中在宮廷文人手中,農事詩創(chuàng)作尚未形成規(guī)模。東晉時期,陶淵明創(chuàng)作了不少農事詩。陶的農事詩在流變過程中具有兩層重大意義。第一,陶淵明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以文人身份創(chuàng)作了大量農事詩的詩人,標志著“農民詩人”的崛起,他的農事詩內容非常豐富:有的是懷著一顆平常心,于農事中表達對平淡生活的自我滿足,如《歸園田居·其六》;有的表現(xiàn)農村生活的樂趣,以及親朋之間的歡樂,如《移居·其二》;有的也抒發(fā)躬耕的勞苦和貧居的哀傷,如《雜詩·其八》《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等。在他之前,很少有文人開墾過這種遠離主流文學的內容,因此可以說,陶的農事詩是兩漢以來文人詩風由綺麗到質樸的重大轉折點。第二,陶淵明備受矚目的是那些農作中表現(xiàn)出的逸然自適、高蹈塵外,如《飲酒·其五》《歸園田居·其一》。這些詩作在淳樸的藝術本色中融入了道家的思想文化,提升了農事詩的藝術境界,奠定了隱逸詩的基本內容。南朝鐘嶸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6],大概也正是看到了陶的這些詩作實乃前所未有之新變。

        陶的隱逸風范對后世詩人影響很大,唐初的王績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績三仕三隱,人生經歷和陶淵明十分相似,而且在詩中也表露過對陶的傾慕:“嘗愛陶淵明,酌醴焚枯魚?!雹?《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但王的農事詩與陶相比有不同之處。隋末天下大亂之慘烈甚于晉宋易代,這嚴重沖擊了王績的精神世界,正如《唐才子傳》在論及他時所云:“唐興迨季葉,治日少而亂日多,雖草衣帶索,罕得安居。當其時,遠釣弋者,不走山而逃海,斯德而隱者矣?!盵7]因此,他的農事詩流露出了不知所歸的落寞和迷茫,有很深的時代創(chuàng)傷的印記,如《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這一時代創(chuàng)傷似乎在天下大定之時都難以抹去:“菜剪三秋綠,飧炊百日黃……鼓腹聊乘興,寧知逢世昌。”與陶淵明相比,王績表達隱逸的農事詩顯得優(yōu)游不迫,甚至還有一種慶幸:“東川聊下釣,南畝試揮鋤。資稅幸不及,伏臘常有儲。”(《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對此,胡震亨的評價可謂是一針見血:“王績之詩曰: 有客談名理,無人索地租?![如是,可隱也。陶潛之詩曰:饑來驅我去……叩門拙言辭?!缡请[,隱未易言矣! ”[8]可見,王績并沒有達到陶淵明“大隱”的境界。實際上,王績“心念仕途,卻又自知難以顯達,故歸隱山林田園”[9]。

        “大隱德所薄,歸來可退耕。”(《奉使嵩山途經緱嶺》)大概是因為飽受仕宦沉浮之艱辛的原因,宋之問一時之間也有一些向往躬耕山林,享受田園之樂的“隱逸”詩,如《藍田山莊》《陸渾山莊》等。這與他棲棲于官場的形象大不相符,以至于被后人譏諷③。

        初唐社會安定,國家日益強盛,文人的心態(tài)十分積極??婆e制又極大地刺激了他們的仕進之心。此時為數(shù)不多農事詩不過是他們仕途失意后的聊以自慰,因而并未形成特色。

        二、盛唐

        盛唐是中國古代農事詩流變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一方面以王孟詩派為代表,繼續(xù)沿著《詩經》的藝術性和陶淵明的隱逸發(fā)展;另一方面,戰(zhàn)亂及賦役嚴重破壞了農事活動,以杜甫為代表,抒寫農村凋敝,農民生計的艱難。盛唐對《詩經》中農事詩奠定的兩條基本流變主線都有所推進,標志著中國古代農事發(fā)展的新高度。

        (一)農事詩正式登上詩壇

        王孟詩派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農事詩,如王維的《春中田園作》《瓜園詩》《新晴野望》《積雨輞川莊作》;孟浩然的《采樵作》《南山下與老圃期種瓜》《田家園日》等。他們的這些田園牧歌或是展示自身的自適自樂,或是以閑逸者的生活樂趣來打量農事活動的淳樸,語言清新自然。這些詩作的涌現(xiàn)和經濟的繁榮有關。唐玄宗執(zhí)政后勵精圖治,以優(yōu)厚的條件招攬?zhí)討?,貫徹施行了輕徭薄賦的經濟政策。這些政策極大地刺激了農事生產活動,農村生活因此富足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王、孟等文人的心態(tài)因此輕松愉悅,他們的農事詩往往也因此洋溢著農村生活的和諧之美、人情之美以及欣欣向榮的生機。諸如王孟詩派此類的農事詩還有杜甫《為農》《晚晴吳郎見過北舍》、李白《魯東門觀刈蒲》、岑參《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漢上題韋氏莊》、楊顏《田家》,等等。然而,盛世并不是所有人的盛世,有一部分百姓生活依然很艱難。這一點可以從開元二十四年(736)唐王朝令逃戶限期歸籍的詔令中看出。因此,王孟詩派也還有少量感嘆貧苦農村生活的農事詩,如王維《酬諸公見過》、儲光羲《田家即事》等。盛世抹不去所有的貧苦,導致有些農事詩一方面訴說農家生活的貧苦,一方面又故作樂觀,自尋樂趣,呈現(xiàn)出苦中求樂,苦樂相濟的特點,尤以儲光羲為代表,如《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其一其三》《椎父詞》等。

        就藝術性而言,盛唐的農事詩空靈蘊藉、明凈秀麗、興象玲瓏,更重要的是將近體詩的聲律之美運用到了其中。如七言律詩《積雨輞川莊作》的頷聯(lián):“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石林詩話》稱贊了此詩的疊字之妙:“詩下雙字極難,須是七言、五言之間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興致全見于兩言,方為工妙。唐人謂‘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為李嘉祐詩,摩詰竊取之,非也。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祐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彩數(shù)倍?!盵10]盛唐的農事詩彌補了之前農事詩過于質樸而藝術性不足的缺點。

        農事詩通常是唐前文人所不屑的題材,王孟詩派,以及李杜等人農事詩的大量涌現(xiàn),表明農事詩正式登上了詩壇,表明詩歌創(chuàng)作已從宮廷文人,以及政治附庸下的文人手中徹底解放了出來,也從側面表明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大繁榮。

        (二)農事詩中隱逸文化的新變

        陶淵明的隱逸,有一部分原因是逃避亂世。而唐玄宗統(tǒng)治期間的政治是比較清明的,那么,又是什么樣的原因致使王維等人隱逸呢?筆者拙見認為,可能與當時的科舉制有關。如果按部就班,通過正當科考進入仕途的話,難度極大。因此,不少士人為了走捷徑而費盡了心機,干謁、請托正是捷徑之一。李白曾經干謁過荊州長史韓朝宗;杜甫“嘗預京兆薦貢”[11];孟浩然曾經寫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干謁張九齡。王維早年意氣奮發(fā),也曾干謁過玉真公,但中年以后意志消沉,逐漸有了歸隱之心。這恐怕與他厭倦了仕途的機心,不愿再羈絆于功名富貴有關。如他的《積雨輞川莊作》《偶然作六首·其四》,在對淳樸農事的觀照中,領悟到了忘卻汲汲于功名利祿的機心,才能與世間萬物融為一體的精神境界。這樣的詩作,還有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儲光羲《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其二》《田家雜興八首·其五》,等等。

        (三)農事詩社會功用的復蘇

        杜甫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農事詩,備受矚目的是那些抒寫民瘼的詩作,具有很強的社會認識作用。他的農事詩在流變過程中具有以下三層意義:

        第一。杜甫發(fā)揚了《詩經》中農事詩社會功用的主線。上至天災,下至人禍,在農事詩流變的過程中,他第一次以文人的視角和身份,如此廣泛地抒寫了農民的疾苦,實為新樂府運動的先聲。他的農事詩批判性很強,如《兵車行》:“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v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h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在他之前,還沒有哪個文人為了替農民發(fā)聲而敢于直刺最高統(tǒng)治者。

        第二。杜甫的農事詩非常具有詩史精神。再如上文所引的《兵車行》,其中蘊含了大量的史實:唐玄宗開元年間就有了“吞四夷之志”[12]6889,巨大的軍費開支必然加重農民的賦役負擔;自高宗、武后時期,府兵制便逐漸遭到了破壞,一方面,窮兵黷武使得府兵往往未能如期歸府,這嚴重耽誤了農事活動;另一方面,府兵須自備衣食及各項軍用物資,這對其家庭來說已經是很沉重的經濟負擔了,但仍不免雜徭及其他的苛捐雜稅,以至于出現(xiàn)了詩中府兵妻子獨力耕養(yǎng)在家,承擔賦稅的景象。為了支持戰(zhàn)爭和發(fā)放官吏的俸祿,唐王朝曾強行加征青苗稅,《甘林》描寫了農家采豆充稅的場景:“時危賦斂數(shù),脫粟為爾揮。相攜行豆田,秋花靄菲菲。子實不得吃,貨市送王畿。盡添軍旅用,迫此公家威。”杜甫有的農事詩還反映了唐王朝遇災優(yōu)免政策并未落實的情況,如:如《雷》:“大旱山岳焦,密云復無雨。南方瘴癘地,罹此農事苦……吁嗟公私病,稅斂缺不補……萬邦但各業(yè),一物休盡取?!庇秩纭断灿辍罚骸按汉堤斓鼗瑁丈嗳缪?。農事都已休,兵戎況騷屑。巴人困軍須,慟哭厚土熱。”杜甫農事詩的寫實精神,是他之前的文人農事詩所不能比擬的。

        第三。在農事詩流變的過程中,陶淵明等人融入了道家思想,王維融入了佛家思想,而首次大量融入儒家思想的卻是杜甫:首先,杜甫發(fā)揚了儒家的諫臣精神,如《兵車行》:“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又如《宿花石戍》:“柴扉雖蕪沒,農器尚牢固……誰能扣君門,下令減征賦”;其次,他的農事詩充分展現(xiàn)了儒家愛民、仁民的博大情懷,《秋雨嘆三首》《喜雨》《大雨》等表現(xiàn)天災人禍的詩與民同憂同喜;最后,他的農事詩發(fā)揚了儒家反戰(zhàn)和輕徭薄賦的仁政思想,如《蠶谷行》:“焉得鑄甲作農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盡耕,蠶亦成。不勞烈士淚滂沱,男谷女絲行復歌。”又如《晝夢》:“安得務農息戰(zhàn)斗,普天無吏橫索錢”。杜甫的農事詩是他儒家思想的實踐平臺,陳弱水先生有言:“儒家復興趨向的一個主要表征是,許多文士開始以儒家價值的實踐作為人生的首要目標。杜甫是這個轉變最早也最明顯的代表。從這個觀點來看,子美雖然很少提倡儒家思想,無疑可被觀為中唐儒家復興的先驅人物。”[13]

        盛唐農事詩的社會功用也表現(xiàn)在對盛世的歌頌、渲染上。如杜甫《憶昔二首·其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庇秩绺哌m《寄宿田家》:“牛壯日耕十畝地,人閑常掃一茅茨?!贝揞棥督Y定襄郡獄效陶體》:“是時三月暮,遍野農桑起。”等等。

        三、中唐

        中唐抒寫民瘼,抒寫戰(zhàn)亂、賦役對農事破壞的詩人和詩作逐漸增多了,如元結《酬孟武昌苦雪》、司空曙《梁城老人怨》等。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安史之亂前夕至乾元三年(760),唐王朝損失了近700萬戶人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逃戶。中唐有些農事詩描寫了無依無靠,獨自隱耕山林的老叟,如竇鞏《代鄰叟》、盧綸《晚到盩厔耆老家》、韋應物《山耕叟》。這些老叟正是賦役壓迫剝削下的逃戶。安史之亂也對士人的心態(tài)造成了重大影響,孤寂落寞,無所適從的迷茫情緒彌漫在他們的詩歌中,他們寫農事以抒發(fā)時代的感傷,如耿湋《秋中雨田園即事》、皇甫冉《送王翁信還剡中舊居》等。戰(zhàn)亂期間的文人難有用武之地,對仕途已經失望了的他們,把躬耕山林當作精神寄托,如沈千運《濮中言懷》、錢起《鋤藥詠》《贈柏巖老人》等。中唐士人歸隱躬耕的心態(tài)非常復雜。他們對命運沉浮不定的感嘆中,還有哀傷時事卻又未能救世濟民的無可奈何。元結的《喻常吾直》真實地吐露了這種心理:從儒家思想的責任感層面來講,人民饑乏,無處安身,戰(zhàn)火不熄,征斂不斷,如果“不能救人患”,就“不合食天粟”;從個人的際遇來講,戰(zhàn)亂之中宦海沉浮,朝不保夕,不如早早躬耕山林。元結的《漫問相里黃州》《樊上漫作》等詩的耕釣之趣也是這種心理映射。唐肅宗、唐代宗兩朝是賦役制度全面崩潰的時期,百姓的賦役十分沉重。諸如韋應物這樣不忍與統(tǒng)治階級同流合污壓榨百姓的文人,往往也主動辭官躬耕山林,如他的《答崔都水》。

        戴叔倫的《女耕田行》《屯田詞》在中唐獨樹一幟。這兩首敘事農事詩層層鋪敘農家生計的艱難和賦役的殘酷,已經具有了新樂府詩歌的一些特征。

        四、“晚唐之變”

        相比之前,這一時期的隱逸農事詩告一段落,而表現(xiàn)民生疾苦的農事詩越來越多,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抒寫天災對農事的破壞。水災如王建《田家》、張籍《江村行》《云童行》;旱災如白居易《采地黃者》《夏旱》;蝗災如白居易《捕蝗》。有的還揭露了官府對災害的無動于衷和不作為,如王建《原上新居十三首·其九》、李約《觀祈雨》。

        第二類,抒寫官府的強取豪奪和賦役的壓迫剝削。如張籍《山頭鹿》《牧童詞》、王建《水夫謠》《簇蠶辭》《當窗織》《田家行》、元稹《田家詞》《織婦詞》、白居易《秦中吟·重賦》《杜陵叟》,等等。

        第三類,抒寫貧富差距。初、盛唐主要的賦稅制度是租庸調制,配合租庸調制運行的是均田制。自高宗、武后時起,土地兼并日盛,均田制便遭到了破壞。租庸調制按丁口,而不是按資產的收稅辦法,使得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依然要上稅。這導致逃戶越來越多,到了代宗年間,租庸調制已經難以為繼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推行的兩稅法“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人丁為本”[14]4749。兩稅法雖然彌補了租庸調制的缺陷,但“兩稅制下土地合法買賣,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貧民賣地而不移稅,產去稅存 ,到后來無法交納,只有逃亡,土地集中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農民淪為佃戶、莊客者更多”[15]。白居易《采地黃者》、張籍《野老歌》《賈客樂》等農事詩把這一時期內的貧富差距對比得十分鮮明。

        第四類,描寫民間賽神這一祭祀活動,其中寄寓著農民對五谷豐收,安居樂業(yè)的愿望,是唐代農事詩的新內容。如王建《賽神曲》、元稹《賽神》、白居易《春村》、張籍《江村行》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多災多難的時代背景下,這些新內容的涌現(xiàn)其實是農民惴惴不安的心理映射。

        “晚唐之變”的農事詩,在流變的過程中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點:

        第一,大膽露骨的批判精神。張、王、元、白等人的新樂府,以及其他農事詩的這種批判精神是史無前例的。如白居易《杜陵叟》,一些地方敗吏非但不奏報災情,反而依舊橫征暴斂,詩人毫不掩飾地批判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和虛偽,力度之大無異于破口大罵:“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第二,藝術上的突破與不足。新樂府運動的農事詩以敘事為主要特點,層層鋪敘農民生計之艱難,扭轉了之前農事詩以抒情為主的傾向。然而,也存在一些缺陷。元、白作詩力求老婦能解,因而,過于追求直白而有損文采。

        第三,強化了農事詩的社會功用。元、白等人本著“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的宗旨,希望新樂府起到“救濟人病,裨補時闕”[14]6890“補察時政,泄導人情”[14]6889的作用。因此,新樂府運動中的農事詩有強烈的參政意識和社會改革的目的,這也是史無前例的。

        第四,史料價值。新樂府的創(chuàng)作是“即事名篇”[16],因此,史料價值較高。鄭學檬先生推測,遇到災害時,“兩稅的臨時優(yōu)免,也就是恩蠲,無成例可援,所以,當時一些官僚要求蠲免兩稅,被認為有乖規(guī)定”[17]。鄭先生的推測可以得到白居易《杜陵叟》的驗證:“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惻隱知人弊。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昨日里胥方到門,手持敕牒榜鄉(xiāng)村。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封建社會的賦稅,向來都是名目萬端,白居易的《秦中吟·重賦》記錄了一種名為“羨余”的稅收:“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暡缟椒e,絲絮似云屯。號為羨余物,隨月獻至尊?!?/p>

        五、“晚唐變態(tài)之極”

        高棅稱開成以后的詩歌是“晚唐變態(tài)之極”[18],此時的農事詩在一些方面也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突變。

        元白之后的著名詩人,杜牧、許渾、李商隱等人農事詩的創(chuàng)作趨于平靜,很少表現(xiàn)尖銳的社會問題,大部分是謳歌農家之樂。雖然也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和賦稅的詩,如溫庭筠《燒歌》、許渾《漢水傷稼》,但已經沒有了張、王、元、白的激烈。又如于濆《田翁嘆》《里中女》《山村叟》《富農詩》《秦富人》,主要表現(xiàn)貧富差距,筆調較新樂府運動的農事詩而言已趨于平和。

        皮日休《奉和網(wǎng)魯望漁具十五詠》《漁具詩》《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溪》,陸龜蒙《漁具詩十五首》《奉和襲美添漁具五篇》《樵人十詠》,寫農具以詠農事的組詩表現(xiàn)了農家活動的全過程。皮日休和陸龜蒙唱和的農事組詩雖不免有逞才的意味,但也開創(chuàng)出了新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現(xiàn)領域,是農事詩從詠人事到詠物的轉變,又如陸龜蒙《祝牛宮辭》、張喬《促織》、秦韜玉《蟹》、徐夤《釣車》等單篇之作。此時出現(xiàn)了大量的詠物詩,而其中涉及到的農具及相關的耕作技術實為宋代農技詩之發(fā)端。

        相比盛唐不滿仕途機心的農事詩而言,薛逢《鄰相反行》中士人的價值觀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世代躬耕的東家兒雖然生活辛苦,但得以闔家歡樂,兄弟團結;汲汲于功名利祿的西家兒皓首窮經,大半輩子混跡科場,最后只不過是落得個身后的虛名而已。聶夷中《早發(fā)鄴北經古城》、劉駕《田西邊》是于古城遺址上耕作的懷古之作,也開拓了農事詩的表現(xiàn)內容。聶夷中《田家二首·其一》云:“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甭櫟倪@首詩言簡意深,語淺味濃,諷刺辛辣而不直漏,批判力度大而非金剛怒目,與李紳《憫農》同為不可多得的精品,實為農事詩批判諷刺藝術的巔峰之作。

        皮陸和杜荀鶴抒寫民瘼的農事詩也有可觀者。皮日休的《正樂府十篇》顯然是繼承新樂府運動精神的詩作,此外還有皮的《農夫謠》《橡媼嘆》、陸的《水國詩》《彼農二章》。杜荀鶴自稱“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他的《題所居村社》不遺余力地痛斥官府逼稅和殺民邀功的暴行,社會之黑暗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又如《山中寡婦》。皮、陸、杜的這些詩作是新樂府運動的余暉。

        杜荀鶴反映唐末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被嚴羽稱為“杜荀鶴體”。他與“杜荀鶴體”迥然不同的是《贈彭蠡釣者》《溪居叟》等閑逸之作,韋莊、貫休等人的農事詩幾乎全是這樣的詩作。究其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宦官囂張跋扈、藩鎮(zhèn)割據(jù)日益激烈、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統(tǒng)治者腐敗無能,如此動蕩的社會對唐末士人造成了嚴重的心靈創(chuàng)傷。他們有時候已不再關心時事,只求能避亂保身,杜荀鶴的《亂后山中作》正是對這一心理的直白展露;其二,“不問士行文藝,但勤于請謁”[19]的黑暗科場打擊了士人們仕進之心。他們描寫個人悠閑的田園生活,以及歌詠漁翁、釣叟的詩作很可能就是這一社會現(xiàn)狀的心理映照。

        六、余論

        農事詩流變過程中有三個值得注意的規(guī)律:

        第一,社會選擇了農事詩的流變主線。總的來看,社會安定富足之時,農事詩優(yōu)美的藝術性占主流;社會矛盾巨大,但還有改革的希望之時,農事詩的社會批判功能發(fā)揮了作用;社會動蕩不安或者已窮途末路之時,農事詩感傷的藝術性和批判功能往往并存。

        第二,藝術性和社會功用兩條主線有時候會交錯發(fā)展。兩條主線的并存不僅會體現(xiàn)在社會動蕩不安或窮途末路之時,還會體現(xiàn)在同一首農事詩中。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穆窌峤煌ǎu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碧颖軄y世暗含著對亂世的唾棄和批判,而享受農事之樂則又散發(fā)出了藝術性。

        第三,詩歌聲律、造境等內部藝術上的進步,與外部的社會變遷共同推動了農事詩的流變。農事詩在自上古歌謠和《詩經》以來的長期流變中逐漸完善,在唐代達到了巔峰,后世基本上未能再超出此窠臼。

        注 釋:

        ①自貞觀至開元初(公元627~713)為初唐,主要詩人有:王楊盧駱、劉希夷、上官儀、陳子昂、李嶠、沈宋、蘇張;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3~756)為盛唐,主要詩人有:大李杜、王孟、儲光羲、王昌齡、高適、岑參、李頎、常建;大歷、貞元年間(公元766~805)為中唐,主要詩人有:韋劉、皇甫冉、秦系、李嘉祐;自元和至天佑四年(公元806~907)為晚唐,主要詩人有:韓愈、柳宗元、張王、元白、李賀、盧仝、孟郊、賈島、小李杜、溫庭筠、劉滄、馬戴、李頻、李群玉。

        ②本文中的唐詩均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全唐詩》,不再一一注明出處。

        ③賀裳《載酒園詩話》云:“雖違心之言,卻辭理兼至”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痴汉电车中文字幕在线|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国语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91九色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色图偷拍自拍在线|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国产呦系列呦交| 男女激情视频网站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久久成人麻豆午夜电影| 亚洲av粉色一区二区三区| av中国av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一区|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91综合久久婷婷久久| 日本最新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产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 白色白色在线视频播放平台| 日本添下边视频全过程|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亚洲a∨好看av高清在线观看| 李白姓白白又白类似的套路 | 国产日本精品一二三四区|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呦泬泬精品导航|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天堂| 少妇做爰免费视频了|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av免费手机在线观看| 欧妇女乱妇女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