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學過魯迅先生的《秋夜》,文章開頭有點讓人發(fā)蒙:“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眱芍陾棙浔煌瑢W們從小吐槽到大,老師說這兩句可厲害了,完全不是廢話。
十幾年過去,我再讀,突然讀懂了。假設魯迅先生扛個攝像機拍Vlog,“有兩株棗樹”,這就只是一幅靜態(tài)的畫面,和照片沒區(qū)別,總覺著差點意思;但如果改成“一株是棗樹”,那攝像機就得先對準這棵拍一拍,接下來“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鏡頭就要移動到另一棵樹上,畫面就動起來了,畫面感就出來了。
與此類似的,還有汪曾祺先生的一段文字:“云自東方來。自西方來,南方來,北方來,云自四方來。云要向四方散去?!边@種看似廢話的描寫,恰恰是讓文字流動起來、體現(xiàn)出畫面感的關鍵。不信的話,把它改成“云自四方來,向四方散去”,意境立馬沒了,本來能拍30秒的廣角Vlog,5秒就結(jié)束了。
這些細節(jié),許多人看不到,你能看得到,你就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摘自“萌叔在杭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