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慶
20世紀50年代,有一位全國勞動模范,掄起鐵錘,他能連打450下不換手;打起巷道,他帶領的小組14次創(chuàng)造全國黑色金屬礦山掘進的最高紀錄。他就是被稱為新中國礦業(yè)史上“一段傳奇”的馬萬水。2019年9月25日,馬萬水被中宣部等單位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
“干勁加技術(shù),石頭變豆腐”
新中國建立后,百廢待興,社會主義建設急需大量物資。1949年,馬萬水被抽調(diào)到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龍煙鐵礦,擔任掘進五組組長,兼任工區(qū)技術(shù)指導。當時,龍煙鐵礦滿目瘡痍,條件十分艱苦,連像樣的工具都沒有。馬萬水他們負責的30號石巷遇到了堅硬的石英巖層,加上很多工人技術(shù)不熟練,苦干一個月才掘進1.7米。
面對諸多困難,馬萬水毫不退縮。沒有工具和運渣車,馬萬水帶領工人在廢墟中找來生銹的鋼釬和錘頭;沒有通風設備,放炮產(chǎn)生的煙霧在巷道里很長時間才能排完,為了爭取時間多掘進幾米,馬萬水帶領大伙兒脫下衣服往外煽煙。工人們不懂技術(shù),馬萬水手把手地教大家??吹饺M一塊干工作效率低,馬萬水提議“咱們分班干活,班與班之間進行競賽”,龍煙鐵礦掘進五組成為全礦第一個分班干活的小組和第一個開展愛國紅旗競賽的小組。馬萬水進組一個月后,月掘進速度提高到了6米?!耙话汛箦N、兩根鋼釬、三條麻袋輪著披,六雙膠鞋換著穿,手掄大錘拼命干”,就是馬萬水和他的小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真實寫照。
1950年6月,馬萬水帶領掘進五組第一次創(chuàng)造了黑色金屬礦山手工鑿巖月掘進23.7米的全國紀錄。馬萬水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第一批勞動模范,那一年他只有27歲。馬萬水所帶領的小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小組,龍煙鐵礦將之命名為“馬萬水小組”。
馬萬水常說:“加快礦山建設,光靠拼體力是不行的,必須把苦干、實干與巧干結(jié)合起來?!?954年,馬萬水帶領工人承擔了開鑿龐家堡礦第一平硐的任務。打平硐一般采用兩次掘進法,先打出小巷道,然后再刷幫成為符合要求的大巷道。馬萬水覺得兩次掘進法耗費時間過多,他反復勘察龐家堡礦的地形和土質(zhì),并向老工人請教,提出了平巷掘進一次推進法,提高了平硐掘進速度。
“干勁加技術(shù),石頭變豆腐!”1958年初,馬萬水小組在施工時,土層里出現(xiàn)了大白石英巖這種罕見的堅硬巖石,原本10分鐘能打成的炮眼,用半個小時也難打成。馬萬水仔細琢磨、反復研究,利用巖石的層理和縫隙,創(chuàng)造了“中間楔形掏槽法”“旁楔形掏槽法”“稀孔深眼作業(yè)法”“淺眼多循環(huán)操作法”等十多種施工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掘進隊1個月完成了其他掘進隊5個月的工作量,并創(chuàng)造了小斷面獨頭進尺514米的全國礦山掘進紀錄。
“要永遠爭先進,把黨給咱們的紅旗保持住”
“站在排頭不讓,把住紅旗不放”,這是馬萬水的工作信條,他以此鞭策自己“永遠爭先進、攀高峰”。
1957年,龍煙鐵礦的850平硐開鑿工程遇到了流砂大斷層難題,工程進度被耽擱下來。當時,馬萬水因腿疼正在住院治療。聽到這一消息,他立刻跑回工地,背上礦燈、戴上安全帽一瘸一拐地下了井。馬萬水帶領技術(shù)人員先后嘗試了十多個方案,最后采用打樁楔方法,先架護梁擋住大塊落石,然后再把大木樁打進流砂里,奮戰(zhàn)135天后,終于闖過了流砂大斷層。
馬萬水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憑借著“站在排頭不讓,把住紅旗不放”的奮勇爭先精神,帶領掘進小組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礦山開鑿歷史上的奇跡;總結(jié)出了一整套礦山快速掘進經(jīng)驗,被寫進教科書里,推廣到全國;帶出了一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團隊,這支光榮的團隊至今仍奮戰(zhàn)在祖國冶金礦業(yè)的第一線……
1960年,馬萬水生病了,腿疼得走路都成問題,可他拄著棍子照樣下井。馬萬水的妻子張淑蕓回憶道:“老馬一直拖著不肯去看病,直到1961年年初,組織上讓他必須去醫(yī)院。他說必須去也要先把1961年的生產(chǎn)任務安排好了。”這一去,馬萬水再也沒能回到他熱愛的礦山。在生命垂危之際,他反復叮囑工友們:“要永遠爭先進,把黨給咱們的紅旗保持??!”
1961年8月12日,馬萬水病逝。馬萬水的一生只有短暫的38年,他把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共和國的礦山建設事業(yè)。
(責任編輯:宋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