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夢茹
1901年1月5日,鄧恩銘出生在貴州省荔波縣水浦寨的一個水族農(nóng)民家庭。1917年9月,16歲的鄧恩銘赴山東濟南求學。當時的山東由北洋軍閥執(zhí)政,政治腐敗,戰(zhàn)亂連年,加上日本帝國主義借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德宣戰(zhàn),在青島設立行政總署,在濟南等地設立行政公署,把山東變成了自己的半殖民地。山東內(nèi)憂外患,矛盾沖突激烈,鄧恩銘看在眼里,憂在心中。
1919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fā),鄧恩銘所在的山東省立一中成立了學生自治會,組織領導全校的學生運動。鄧恩銘積極參加學生自治會的工作,編印散發(fā)傳單,走上街頭講演,參加抵制日貨運動,并到各校組織聯(lián)絡,結識了一批學生運動的中堅力量,如山東省立第一師范的學生代表王盡美等人。
五四運動后,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思潮迅速在濟南和山東各地傳播,鄧恩銘逐漸成長為一個具有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革命者。1920年夏秋期間,鄧恩銘和王盡美為了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山東的傳播,聯(lián)絡一批進步青年知識分子,秘密建立“濟南康米尼斯特學會”(濟南共產(chǎn)主義學會),并發(fā)起組織研究革命理論的勵新學會,創(chuàng)辦了《勵新》雜志,使之成為濟南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傳播馬克思主義、啟迪青年的重要陣地。第二年春天,在北京、上海黨組織的影響和幫助下,鄧恩銘和王盡美等人在濟南發(fā)起成立了早期共產(chǎn)黨組織,到中共一大召開前,成員已發(fā)展到8人。同時,山東省第一個工會組織——大槐樹機廠工人俱樂部也宣布成立。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奠定了日后大槐樹機廠、濟南乃至山東全省工人運動的基礎。
1921年7月,鄧恩銘參加中共一大時,尚不滿20歲,是與會代表中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代表。1922年1月21日,鄧恩銘作為濟南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代表,遠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產(chǎn)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1923年4月,鄧恩銘受黨組織派遣到青島開展革命活動。他利用自己《膠澳日報》副刊編輯的職務,在青島報刊中首次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同年8月,鄧恩銘籌備建立了青島第一個共產(chǎn)黨組織, 隨后,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支部宣布成立。鄧恩銘不遺余力地發(fā)展黨團員,壯大黨組織,通過發(fā)行刊物、創(chuàng)辦書社、開辦圖書館等方法,擴大馬克思主義在青島的傳播,并建立了青島第一個工會組織,領導了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青島紗廠工人大罷工等,推動青島工人運動走向高潮。
在青島紗廠工人第一次大罷工運動中,鄧恩銘親自起草大康紗廠全體工人《泣告書》,揭露日本廠主的殘酷統(tǒng)治,控訴工人的悲催遭遇,引發(fā)社會各界人士的援助。大罷工堅持了22天,迫使日本廠主簽字同意了包括改善工人待遇、不毆打辱罵工人等9項復工條件。
1925年8月,鄧恩銘任中共山東地委書記,后又任中共山東區(qū)委委員。1927年春,鄧恩銘赴武漢向黨中央?yún)R報山東黨的工作,并出席了在武漢召開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應邀在毛澤東主辦的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里講課。
1929年1月,由于叛徒出賣,鄧恩銘在濟南被逮捕入獄。在獄中,鄧恩銘領導其他黨員組織了兩次越獄行動,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令敵人惶恐不安。1931年4月5日,鄧恩銘被槍殺在濟南緯八路侯家大院,犧牲時年僅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