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東營市勝利第六十二中學 歷史教研組,山東 東營 257000)
導學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主動、自主的行為。這種方法的理論基礎是:新課程標準下的改革的“自主”、“合作”、“互助”、“交流”。
以下是“導學式教學模式”在歷史課堂新授課中的教學模式流程圖示
具體操作如下:
(一)環(huán)節(jié)概述:本環(huán)節(jié)可設為幾個小環(huán)節(jié):復習提問,創(chuàng)情設境(新課導入),目標出示,自學導讀,根據(jù)所教年級、班級不同,也可省略其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但創(chuàng)境激情的導入、學習目標展示,導讀問題三環(huán)節(jié)不可省。
(二)方式方法:以導學提綱或多媒體或課前板書等為載體出示。時間約5分鐘。
(三)設計理念:
復習提問:歷史學科大多數(shù)課時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應前后聯(lián)系,也達到測試學習課下鞏固的目的,進行概括性回顧及適當?shù)奶釂枺?/p>
新課導入:是關系到學生對于新課是否帶有積極情緒進行學習的關鍵,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以適合于新課的教學任務,或制造懸念,或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探知欲望,進而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目標展示: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需求。鼓勵學生在后期階段探索目標。
明確目標的可有兩種方式:一是精煉準確地展示課堂學習目標,為自主探究指導航向,低年級學生應普遍使用這種方式;二是目標達成一致,即通過自我探索,在教師的指導下達成目標。學生閱讀完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捕捉到個性化的歷史信息,教師引導他們思考:本堂教材主要講了什么?哪些問題要掌握常識,哪些問題要深入思考,想什么等。最后形成目標,這種方法不宜普遍使用,在高年級優(yōu)秀班級可以一試。這種目標商定的辦法,需要教師很好的把握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思路和應對方案。
導讀問題:根據(jù)當堂教學目標,設計出與目標達成相一致的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閱讀課文和自主探究過程中,目的更明確,探究更有針對性。
(四)注意事項: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教材和課程標準,準確制定和提示學習目標,清晰、簡明的學習目標層次,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主要是默讀冥想),清晰地解決問題,指導性問題的設計應與課程標準密切相關,難度應適中,不應設計過度標準的問題。
(一)方式方法: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閱讀課文,時間控制在15分鐘內(nèi),感知史實與史料,提取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信息,初步分析綜合成個性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看完后與組員交流,也可邊看邊解決邊交流,分組方法以同位前后四人為宜。
(二)設計理念:讓學生在任務明確的情況下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學習中與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討論與交流,進一步感知知識,形成更加完整的探究結果。教師在其中巡查,深入小組,關注學生學習的困難、學生學習方法的缺陷、探究性思維的缺陷,調(diào)整思維時畫出備用點。針對自主探究過程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以引導思考為主,不宜直述答案,鼓勵學生堅信自己通過多種嘗試,一定能思考出正確而完整的答案。
(三)注意事項:注意激活學生學習所需要的先前經(jīng)驗,指導學生規(guī)劃學習領域并提供適當?shù)膶W習資料,學生掌握恰當?shù)淖詫W方法,氣氛章節(jié)、子目之間的聯(lián)系等。向學生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使學生積累自學方法、要領,提高自學能力,凡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就大膽放權給他們自己解決。
(一)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課文,感悟歷史,提煉重要信息。組內(nèi)為組爭光,組間進行互補與競爭,哪組搶得問題并解答正確,即可得到加分。時間約10分鐘。
(二)設計理念: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由小組分別回答或搶答導學問題,組內(nèi)成員有優(yōu)先補充權,如果組內(nèi)補充完畢其他小組競到補充權并補充完整,可得到獎勵分。這種競爭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又能增強集體榮耀意識。
(三)注意事項:教師則適時根據(jù)問題的完整化程度進行點撥示范,尤其重點和難點問題,教師一定進行精煉點撥,甚至充分點撥,答疑釋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評價時,以鼓勵為主,適當減分,注意語言分寸,堅持人人進步的鼓勵觀。將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進行積累,以適當?shù)姆绞郊拥诫娮映煽儍缘钠綍r成績里。
(一)方法:教師對課堂知識網(wǎng)絡進行總結,對基本知識進行鞏固練習。在自主探究和成果展示與點撥示范的基礎上,對學習目標進行鞏固訓練,起到強化目標,加深印象的作用。
(二)設計理念:在前幾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學生已經(jīng)達到感知并掌握的程度,有些學生可能還有些欠缺,也存在尚未真悟的程度,經(jīng)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期望全體學生能都完成學習目標,夯實目標,當堂解決學習目標。
(三)注意事項:設計問題緊扣課標,以基礎知識的訓練為主,以填空,簡答,課本所設問題為主,以教師引導下的回答敘述為主。多找可能存在問題的學生回答,由優(yōu)秀學生補充,學生回答出問題后,教師要充分肯定,熱情表揚,盡情稱贊。
(一)方式方法:以綜合題目的方式,或印刷給學生,或投影展示出來,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各類問題。時間大約是5分鐘。如果課程不能完成,可以在課后完成。
(二)設計理念:深入理解、領會課本知識,感悟歷史,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深入思考史實資料所表達的內(nèi)涵,使之與歷史信息聯(lián)系起來,與時政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與古今中外同類知識相比對和區(qū)別,知其異同,感知歷史規(guī)律,學會以史為鑒,?;^腦。
(三)注意事項: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同于綜合練習的設計,要考查思維方式的設計,知識類型的綜合,注意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評價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等知識的評價能力。對學生的要求可以根據(jù)情況分出層次,預計學困生不能完成的,可注出本題為選做題。
總之,這是我們歷史學科在教改方面的實際做法。這種模式在教學實踐中還將根據(jù)實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和改進,但無論怎么改,都將以學生主體為中心,堅持還課堂給學生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進行愛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