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
兄弟是重要的家庭成員,也可指志同道合的伙伴??鬃诱f過“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只要我們嚴(yán)于律己,善待他人,就會有許多親如兄弟的好朋友。在漢字中,“兄”“弟”“男”三個字又?jǐn)y帶著怎樣的文化內(nèi)涵呢?
古人管哥哥叫作“兄”。在甲骨文中,“兄”的寫法和今天差不多,上面是一個“口”,底下是一個“兒”——在古文字中,這個“兒”也是一個側(cè)面站立的人形。在古代大家族里有許多兄弟姐妹,那么,由誰來統(tǒng)領(lǐng)大家呢?“兄”就是這樣的人,他一說話,別人都聽。因此,“兄”字用一個人上面頂著一個口,強(qiáng)調(diào)兄長特有的“話語權(quán)”?!墩f文解字》中說:“兄,長也。”兄是同輩中年長的人。《爾雅》中說:“男子先生為兄,后生為弟?!鄙迷绲哪泻⑹恰靶帧保猛淼哪泻⑹恰暗堋?,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是“兄弟”。
在漢語中,用“兄”組的詞基本上和哥哥有關(guān)。家里的長輩叫“父兄”,孔子曾經(jīng)對魯莽的子路說,任何事情“有父兄在”,要商量了之后再做,不要太沖動。在社會交往中,對男性朋友也會尊稱為“兄”,比如說“仁兄”“老兄”,都是對同輩友人的稱呼。此外,古代還有一種特殊的兄,叫“年兄”,就是對同一年科舉中考取功名的人的稱呼。
有了“兄”,自然就有“弟”。在古文字中,“弟”的寫法繞來繞去,不太好寫。許慎先生解釋說:“弟,韋束之次弟也?!薄绊f”是牛皮繩,“束”是捆起來。你看“弟”的甲骨文,像不像一根牛皮繩一圈圈地捆著一根木棍?
“弟”這個字,就取象于在木棍上捆繩子。古人的家族非常龐大,兄弟很多,那就像《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排座次一樣,需要有一個清晰的排行。人們在木棍上捆繩子,一圈一圈地往下繞,層次分明,就像家里的兄弟一樣,老大、老二、老三,輩分次第十分明確。因此,用這個特殊的形象造出了“弟”字。
“兄”和“弟”都是男性,我們最后再看“男”這個字。上面一個“田”,下面一個“力”,從甲骨文到今天,“男”的寫法一直沒有變化。在甲骨文中,“力”是一個象形字,形體取自一種叫“耒”的農(nóng)具。在田間種地是男人的重要職責(zé),《說文解字》中說:“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币虼耍湃擞谩皬奶飶牧Α钡淖中蝸肀硎尽澳小?。
這個字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密不可分,這種勤勞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好好學(xué)習(xí)。
(“章黃國學(xué)”原創(chuàng))
青年文摘2020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