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 王鶴凝
漢字是一把鑰匙,幫我們打開古代文化的大門;以趣味的方式進入漢字,你會看到豐富而優(yōu)美的歷史與心靈。
“家”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字,人們面對這個字時,也許會有些迷茫——“家”意味血脈相聚、家庭歸屬,可它里面為什么沒有人,反而是一個“豕”呢?“豕”是豬的意思,“家”和豬有什么關系呢?
關于“家”,《說文解字》中說:“家,居也。從宀, 省聲?!痹谠S慎看來,家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凹摇睆摹板病?,最初寫作,像一間遮風避雨的小屋子。至于“宀”下面的“豕”,則來自“ 省聲”——“ ”是聲符,讀作jiā,但它的形體太復雜了,人們就截取了簡省的形體,把右邊的“ ”去掉,只留一個“豕”字,稱為“省聲”。
不過,很多人不同意許慎的看法,他們認為“家”是一個“從宀從豕”的會意字。有人說,一個家庭有錢了,就開始養(yǎng)豬,豬是家庭財富的象征。也有人說,最開始的“家”指的是豬的家,也就是豬圈,不是人住的地方。還有人說,一個人“家”里很亂,好像住的不是人,而是一頭豬。這些說法好像都有道理,但真正的答案,還要從古老的甲骨文中尋找。
在甲骨文中,“家”有兩種寫法。第一種,“宀”的下面是“豕”,房子里是一頭胖胖的小豬;第二種,房子里不是小豬,而是“犬”。
其實,“家”的字形暗含著古人生活方式的轉變。舊石器時代,以狩獵采集為生的人類使用粗制的石器采伐枝干,在樹上建造簡陋的窩棚,或者在黃土斷崖上挖一個坑,再在坑上搭一個棚子,這就是“穴居”。穴居十分粗陋,下雨時,滂沱的雨水灌進洞里,各種各樣的小蟲子和兇猛的野獸也時常光顧。慢慢地,在狩獵和采集之外,古人開始馴養(yǎng)家畜、種植谷物,農(nóng)耕文明初現(xiàn)?!凹摇钡漠a(chǎn)生和畜牧業(yè)密不可分,以小豬為例,古人從何時開始馴化了家豬呢?歷史遺跡告訴我們,中國的家豬大約出現(xiàn)在一萬年前。在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出土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家豬遺?。辉诤幽闲锣嵟崂顛徍驼憬嘁幽范傻冗z址中,也出土了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豬骨和陶豬,其形態(tài)屬于原始家豬。
豬從最早的狩獵對象,變成了被馴養(yǎng)的家畜,參與到中國古人的生活與文化之中,也投射在古老的文字里。有了家畜,食物日益充盈,促成了定居生活和建筑的發(fā)展。聰明的古人發(fā)明了兩層的吊腳小樓——上面住人,下面圈養(yǎng)家畜。和穴居相比,這種建筑干燥、安全、方便。要知道,古人造“家”字,上面是寶蓋頭,下面是“豕”,人畜共居,豬以人的殘羹冷炙為食,為一個家庭提供穩(wěn)定的肉食來源,這是古人心中的安穩(wěn)生活,也是一個幸福家庭的開始。
(“章黃國學”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