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興輝(昆明理工大學)
急民生之所急,盼民生之所盼,讓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是中國共產黨跨越世紀的初心與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決勝脫貧攻堅必須一戰(zhàn)到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決勝脫貧攻堅為根本指標,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化解新時代我國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和社會問題的戰(zhàn)略決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繼而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的關鍵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沖鋒號已然吹響,任務異常艱巨,挑戰(zhàn)不可避免,前景非常光明,我們要不斷凝聚和激發(f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的磅礴偉力,在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上乘風破浪、行穩(wěn)致遠。
政治和經濟現代化是現代化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人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的靈魂所在。
現代化作為一個嚴密的體系,由多方面的要素共同集合而成,但其最根本的要素應包含高度發(fā)達的工業(yè)化以及人的現代化,特別是人的現代化。
社會歷史進程的不斷推進催生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社會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把推進現代化作為自己的遠大目標,其中,工業(yè)化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現代化的基礎,技術及管理現代化作為兩臂,個人思想意識現代化作為靈魂所在,這兩種模式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人的現代化。在以往,現代化通常被認為是人類在資本主義這一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以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為主要內容的經驗過程。
長期以來,因為資本主義國家引領著實現近代化的方向,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模式常常被認為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唯一方法。但自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我們黨開創(chuàng)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黨情國情結合起來,以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chuàng)立了一條與資本主義現代化大相徑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
回溯極具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歷程,現代化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嚴整的多維的體系。早在20世紀50年代之初,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我們就首先確立了農業(yè)現代化的發(fā)展目標;緊接著在六十年代初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即第三個“五年計劃”中把工業(yè)、農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作為推進新中國現代化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十八大提出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同步發(fā)展的新四化;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第五個現代化方略;近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guī)劃和遠景目標又為我們擘畫了一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中國的美好景象。
實現現代化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縱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而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走好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脫貧攻堅在中國展開,云南省和中國所有貧困地區(qū)的命運迎來了新的轉機。云南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貧困地區(qū)和少數民族群體,因地制宜、精準發(fā)力,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基本標準,健全“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堅持黨政同責促攻堅的責任制度,做實“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脫貧辦法,在鎮(zhèn)雄開展社會扶貧,在會澤實施易地扶貧,在屏邊發(fā)展綠色經濟,在蘭坪實行教育扶貧,在寧蒗布局生態(tài)扶貧,在廣南開發(fā)產業(yè)撫平,在瀘水興起科技扶貧,在瀾滄聚力文化扶貧,在福貢助力直過民族整族脫貧。
弱鳥當先飛、滴水可穿石,云南脫貧攻堅事業(yè)近年來不斷結碩果、換新顏、趟大道,很好地解決了困擾云南現代化道路上的頑瘴痼疾。今天的云南,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方針政策不斷得到貫徹落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保障也更可持續(xù)。政府、社會與市場協同助力,產業(yè)、教育、文化、健康、生態(tài)一體推進,跨地區(qū)、跨部門、跨單位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大扶貧格局和社會扶貧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越走越寬廣。
新時代的脫貧攻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關鍵一步,就實踐的角度而言,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缺補短”的一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指揮、督戰(zhàn)了脫貧攻堅戰(zhàn)。全黨全社會在黨中央的帶領下協同助力、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戰(zhàn)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為推進現代化打牢了基礎。
從理論角度來講,這是以脫貧攻堅體制推動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一步。決勝階段如何推進人的思想意識現代化是最為重要的任務。這一階段的脫貧攻堅戰(zhàn)匯集了深度貧困地區(qū)和貧困群眾的脫貧任務,匯集了現代化建設中長期面臨的困難,任務尤為艱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盡銳出戰(zhàn),合力攻堅??v觀人類的脫貧歷史,這是一場曠古未有的攻堅決戰(zhàn)。在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論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在全省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在云南人民的拼搏和奮斗中,云嶺大地,正邁著擺脫千年貧困,共赴小康社會的堅實步伐。全省88個貧困縣,88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經濟總量全國排名從第24位提升至第18位,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獨龍族、景頗族、基諾族、傈僳族、拉祜族、怒族、普米族、佤族等11個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實現了全體整族脫貧,云南省也因此歷史性地告別了千年的絕對貧困,以驕人的成績交出了脫貧攻堅的喜人答卷。
在人類與貧困斗爭的歷史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脫貧攻堅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舉。成立七十余載的新中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經歷了極不平凡的曲折歷程,也取得了意義非凡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貧困持續(xù)宣戰(zhàn)、持續(xù)進擊,走出了一條極具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飽經風霜的中華民族也因此迎來了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時刻。
時至今日,近8億貧困人口已完全擺脫了貧困之境。消滅貧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最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矢志不渝的方向所在。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是提升“人的現代化”的具體要求。馬克思主義人學以人的發(fā)展為基石,以人的本質為起點,強調人的本質具有社會性、實踐性和發(fā)展性。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核心,是社會現代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論以什么內容和形式來界定現代化,都離不開人的現代化,或者說現代化歸根到底是要靠人來實現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幫扶群體,更是脫貧致富的力量之源,只有從人民群眾的切實需要出發(fā),進一步激發(fā)貧困群眾不負韶華、奮勇前進的內生動力,激發(fā)貧困群眾建設現代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發(fā)揮出貧困群眾戰(zhàn)勝貧困、改變命運的巨大力量。
個人的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的。個人的現代化是衡量國家現代化的核心指標,也是國家現代化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國家現代化依賴于每一個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英格爾斯曾言:“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人民是現代化的,它的國民從心理和行為上都轉變?yōu)楝F代的人格,它的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管理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獲得了某種與現代化發(fā)展相適應的現代性,這樣的國家才可稱之為現代化的國家?!眰€人的現代化與國家的現代化協同發(fā)展、同向作用,現代化國家造就了現代化的人,現代化的人又推動著現代化國家的向前發(fā)展,我們必須要正確處理好二者的矛盾,從而更好地促進脫貧攻堅后人的現代化的實現與發(fā)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物質脫貧有了保障不再犯愁,“貧困”的帽子摘掉了,但要走向未來的美好生活,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解決精神脫貧的問題,摘掉“貧困意識”的帽子,換言之就是要解決好“富口袋”與“富腦袋”之間的關系問題,這將是我們解決脫貧攻堅后人的現代化的重點所在,進一步思考脫貧攻堅后續(xù)人的現代化問題,其因由就在于人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著力點。
我們只有始終把人的現代化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著力點,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成立黨立國的大事,才能引領人民群眾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從而進一步實現每個人及國家現代化發(fā)展。
中國夢,是追尋人民幸福的夢,是追求國家現代化的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人民實現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脫貧摘帽不是最后一步而是新的第一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yè)沒有終點,只有一個接一個的新起點。行遠自邇,篤行不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任務會更加艱巨、形勢會更加復雜、挑戰(zhàn)會更加嚴峻,我們要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指引下,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闊步邁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現代化新征程。
相關鏈接
2020年7月,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開展2020年脫貧攻堅督查工作。本次督查的主要任務是,對中西部22個省份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檢視問題、問題排查等發(fā)現問題整改工作開展督查,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與基層共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督查重點關注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消費扶貧、公益崗位、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幫扶等工作,同時關注各地克服疫情影響情況、防止返貧監(jiān)測和幫扶情況、防范洪澇地質災害等風險情況、脫貧攻堅普查前期準備情況等。對2019年退出貧困縣進行抽查,重點檢查退出質量,特別是“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戰(zhàn)的沖鋒號已經吹響。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