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玲
(內(nèi)蒙古包鋼三醫(yī)院 泌尿外科,內(nèi)蒙古)
前列腺增生是臨床男科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以中年老年人為疾病高發(fā)群體,發(fā)病后,患者會出現(xiàn)尿急、尿頻、尿失禁、血尿以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多種癥狀。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早期癥狀則并不典型,多數(shù)患者均在尿路發(fā)生梗阻就會入院就診,疾病發(fā)生后若治療不及時,極易損害到患者的腎功能,嚴重者甚至引發(fā)腎衰竭,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以往臨床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多以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為首選,但這種手術對患者身體傷害極大,臨床效果不甚理想,而經(jīng)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則是近年來才新起的一種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療方式,許多研究均顯示治療效果良好,且安全性更高[2]。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經(jīng)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具體研究內(nèi)容介紹如下。
摘選2019 年5 月至2020 年2 月期間,我院接收治的74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先隨抽取出37 例設為A 組,以TURP 開展治療,其余37 例設為B 組,以HoLEP 開展治療,A 組年齡:48-84 歲,年齡均值:(57.55±3.37) 歲;病程:1-10年,病程均值:(5.21±1.56) 年。B 組年齡:49-85 歲,年齡均值:(58.14±4.11)歲;病程:1.51-11 年,病程均值:(6.32±1.84)年;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統(tǒng)計2 組的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P>0.05),具有對比價值。
納入標準:臨床確診為良性前列腺增生者;藥物治療超過6 個月療效不佳;符合手術指征;患者及(或家屬)均同意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患有心肺功能等臟器病變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礙者;血液系統(tǒng)存在疾病者;并發(fā)膀胱結(jié)石、腫瘤或者尿道狹窄者。
A 組:采用TURP 手術治療,術法:患者麻醉之后,取膀胱結(jié)石體位,先對手術區(qū)進行全面消毒,以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經(jīng)尿道將電切鏡插入,觀察其增生情況,明確精阜位置與形態(tài),若存在中葉與兩側(cè)葉增生,使用6Fr 電切刀,插入電切鏡中,于精阜的近端前緣底下的6 點位置,做好切割標志,切割深度持續(xù)至前列腺的外科包膜處,電切鏡隨著切割標志,將中葉與兩側(cè)葉切除,止血后,修整前列腺的頂部,將病灶組織切除,取排空器將其吸出,止血之后,取生理鹽水進行膀胱沖洗,導尿管留置后,將電切鏡拔出。
B 組:運用HoLEP 術開展治療,術法:患者麻醉成功后,取其膀胱結(jié)石體位,行手術常規(guī)消毒,以生理鹽水全面沖洗,經(jīng)尿道將鈥激光光纖、切除鏡插入,檢查增生情況,明確精阜位置及到膀胱頸口具體的長度以及輸尿管口所處位置,將鈥激光的功率設為100W,于膀胱頸的5 點、7 點位置,將精阜切開,直到前列腺的外科包膜處,切面應選擇溝狀,終點為精阜,將其上邊緣橫向切開,把前列腺的中葉剜除,再跟隨前列腺的外科包膜,慢慢膀推剝胱頸。運用光纖的直射形式,于膀胱頸口的12 點位置,將前列腺切開,以5 點位置為起點,12 點位置為終點,以逆時針方面將左葉慢慢推剝到膀胱處,右側(cè)葉以同樣方式推剝,將病灶組織徹底剜除后,進行止血,并將病變組織粉碎吸出,導尿管留置,拔出儀器。
詳細記錄2 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
手術2 個月評定患者的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殘余尿量(PVR)以及最大尿流率(Qmax)。IPSS 評分采用國際前列腺癥狀量表進行評分,項目共7 項,最高分35 分,0-2 分為正常,3-7 分為輕度,8-19 分為中度,>20 分為重度,得分越越高表明癥狀就越嚴重。
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以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選擇(±s)代表,以t檢驗差異;計數(shù)數(shù)據(jù)選擇[%(n)]代表,以χ2檢驗差異,P<0.05 時有意義。
B 組雖然在手術時間長于A 組,但B 組的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與A 組相比均明顯更低,P<0.05。見表1。
術后,B 組的IPSS 評分與Qmax 相較于A 組明顯更高,而PVR 則是B 組顯著低于A 組,P<0.05。見表2。
術后,B 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70%)與A 組的(18.91%)相比明顯更低,P<0.05。見表3。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臨床泌尿外科最多見的疾病類型,也是中老年男性出現(xiàn)下尿路梗阻關鍵原因,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該病率的發(fā)病正在逐步上升,對中老年男性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3]。以往臨床對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多主張以藥物口服治療,如果藥物療效不佳,則采取手術治療,如傳統(tǒng)的開放性手術、TURP 等,但開放手術創(chuàng)傷性較大,療效并不理想,臨床應用已越來越少,而TURP與開放手術相較,創(chuàng)傷更小、治療效果也更為理想,在臨床的應用非常廣泛,但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發(fā)現(xiàn),TURP 的局限性也比較大,例如手術需要使用高頻電切刀,易干擾起搏器的信號,所以無法用于安裝心臟起搏器患者;術中、術后的出血量較大,若患者長時間服用抗凝藥或凝血功能有障礙者無法使用,因此,找到一種創(chuàng)傷更小、更安全、更有效的手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4-5]。
表1 對比2 組的手術指標(±s)
表1 對比2 組的手術指標(±s)
組名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A 組 37 60.15±7.19 128.21±18.77 8.03±2.13 B 組 37 84.38±8.03 87.06±15.92 6.13±1.91 t-15.8956 11.8223 10.6913 P-0.0000 0.0000 0.0000
表2 對比2 組的術后情況(±s)
表2 對比2 組的術后情況(±s)
組名 例數(shù) IPSS/分 Qmax/mL/s PVR/mL A 組 37 4.61±0.29 21.64±0.49 39.35±12.34 B 組 37 3.87±0.23 23.89±0.68 28.52±8.15 t-14.1369 18.9821 5.1783 P-0.0000 0.0000 0.0000
表3 對比2 組的術后并發(fā)癥(例/%)
經(jīng)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HoLEP)是一種新型的手術方式,該術式出血更少、術后恢復速度快,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非常低,近年來已經(jīng)成臨床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首選手術;鈥激光可以通過2.1μm 的波長,經(jīng)由軟性硅晶體光纖進行傳送,產(chǎn)生0.5mm 以下的穿透深度,于患者的前列腺組織表層形成微爆破,以0.5mm 以下深度開展汽化切,并在0.5-1.0mm 范圍之內(nèi)直接進行凝固止血,不僅切割更加精準與安全,而且止血效果更好。與TURP 手術相比[6]。HoLEP 手術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點:(1)腺體的殘存率更低,HoLEP 可以切除患者更多的前列腺增生組織,術后不易有前列腺組織殘留,可有效降低前列腺再次增生引發(fā)的下尿路梗阻風險。(2)出血量更少,HoLEP 手術只需要沿準確的腔隙實施剝離,只切除包膜上的血管,然后使用高頻脈沖能量于血管根部開展“點對點”的止血;而且TURP 在對腺體進行切割時,不需要針對同一血管進行不同層面的反復性電凝止血,可以減少血管損傷,降低術中的出血量[7]。(3)住院時間更短。HoLEP 的術中止血效果較好,不易產(chǎn)生組織熱損傷,所以術后無需進行牽拉尿管,可以更早拔除尿管,縮短膀胱沖洗的時間,讓患者更早下床活動,促進術后恢復,縮短住院時間。(4)術后并發(fā)癥少,TURP 可以通過光纖頂端完成“點對點”的近距離止血,出血點更精準凝固,且術中可以構(gòu)成小范圍焦痂,可減少術后拔除尿管時血尿與下尿路刺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8]。本次研究也顯示,B 組的最大尿流率與A 組比較明顯更高,而殘余尿量與A 組比較則顯著更低,P<0.05;B 組的手術時間與A 組相比較長,但IPSS 評分、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A 組相比均明顯更低,P<0.05。
綜上所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運用經(jīng)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治療療效理想,并發(fā)癥更少,且術后恢復速度更快,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