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萍,任果香,文 飛,呂 偉,韓俊梅,王若鵬
(山西農業(yè)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芝麻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1],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含有多種氨基酸,鈣、鐵、鋅、硒等礦物質和維生素,被廣泛應用在食品、醫(yī)療和美容等行業(yè),有“油中皇后”之美譽[2]。我國芝麻常年種植面積50多萬hm2,面積居世界第四位,單產和總產量居首位[3],年產量60多萬t,年需求約150萬t,每年50%以上依賴進口,市場供不應求。生產中推廣的芝麻品種老化,產量低而不穩(wěn),抗逆性較差,需選育高產、優(yōu)質、抗病、抗旱新品種[4-6],才能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滿足產業(yè)發(fā)展需求,同時為我國節(jié)省大量外匯。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根據性狀優(yōu)勢互補原理,2008年以g69為母本、汾芝2號為父本進行雜交,后代通過品系鑒定、品系比較、多點試驗、結合多元病圃鑒定、生產試驗選育而成高產優(yōu)質抗逆芝麻新品種,2019年5月通過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的鑒定,命名為汾芝10號。
汾芝10號是從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400多份核心種質資源中,根據目標性狀篩選出g69、汾芝2號作父母本。
母本g69籽粒白,商品性好,株高約150 cm,單蒴粒數78粒、始蒴部位28 cm左右。抗莖點枯病、枯萎病,成熟期抗倒性強。蛋白質含量為23.5%。
汾芝2號是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品種,2009年通過國家鑒定,是山西及西北地區(qū)主推品種,具有產量高、含油量高、抗旱性強、植株高大、單株蒴果數多、適應性廣的特點。該品種單稈型,無限花絮,株高約165 cm,一葉三花,蒴果四棱,千粒質量2.9 g,含油量56.94%,最高產量2 765.85 kg/hm2。
2008年選用g69與汾芝2號搭配雜交,收獲F1;2008年冬至2009年春,海南種植后代,單株套袋,收獲F2,獲得186個單株;2009年在汾陽試驗地自然干旱條件下株行種植,在出苗率80%以上的株行中,選擇成熟期抗病性強、單稈、一葉三花、蒴果四棱、籽粒白、產量性狀優(yōu)良單株,收獲F3,共24個;2010年繼續(xù)在自然干旱條件下株行種植,田間根據目標性狀,選擇優(yōu)良單株進行單行混收,經室內考種和產量測定,入選5個株系,獲得F4。2011年在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經作所汾陽試驗地參加產量鑒定試驗,2012年在本所參加品系比較試驗,同年進行品質檢測,2013年在山西汾陽、祁縣、陜西楊凌小面積試驗,表現為高產、抗旱、抗病的特點。2014—2015年參加國家芝麻品種區(qū)域試驗,2018年參加生產試驗,2019年5月通過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的國家鑒定。
該品種生育期春播110 d左右,復播區(qū)85 d左右。為單稈型,無限花絮,一葉三花,蒴果四棱,葉片綠色,花色淺紫,莖稈絨毛量少而長。株高150 cm左右,始蒴節(jié)位第4個,始蒴部位32 cm左右,果軸長度105 cm,籽粒白色。單株蒴果數約111個,每蒴粒數64粒左右,千粒質量3 g左右,平均產量1 321.20 kg/hm2。
2014—2015年,農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對汾芝10號籽粒主要營養(yǎng)成分測試,粗脂肪含量分別為53.68%、53.20%,蛋白質含量分別為22.22%、23.38%。2018年農業(yè)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汾芝10號粗脂肪含量為53.9%,蛋白質含量為22.2%。
在3 a多點試驗中對主要病害進行監(jiān)測,發(fā)現汾芝10號對主要病害莖點枯病、枯萎病具有較強的抗病性,屬高抗病品種[7]。
汾芝10號2011年品系鑒定產量1869.01kg/hm2,比對照汾芝2號增產460.51 kg/hm2;2012年品系比較試驗,產量1 663.50 kg/hm2,比對照汾芝2號增產280.80 kg/hm2。2013年在山西汾陽、祁縣、陜西楊凌進行小面積試驗,產量分別為1 281.03、1 476.80、1 393.51 kg/hm2,分別增產12.5%、21.6%、22.4%。其表現出高產、抗旱、抗病的特點。
2014—2015年參加全國區(qū)域試驗。2014年汾芝10號平均產量為1 250.34 kg/hm2,比對照增產12.45%,差異極顯著,居參試品種第1位,豐產性好,最高產量達1 773.45 kg/hm2。在8個試點中,7個試點增產,增產點次占87.5%,適應性較好(表1)。
表1 2014年汾芝10號國家區(qū)域試驗產量表現
2015年汾芝10號平均產量1 350.58 kg/hm2,比對照增產11.01%,差異極顯著,居參試品種第2位,豐產性好,最高產量達1 834.50 kg/hm2。在西北、東北、華北、黃淮地區(qū)的9個試點中,8個試點比對照增產,增產點次占88.9%,適應性較好(表2)。
表2 2015年汾芝10號國家區(qū)域試驗產量表現
汾芝10號于2018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1 362.28 kg/hm2,比對照品種冀航芝1號增產25.03%,差異極顯著。4個試點中3點次增產,增產點次占75%,最高產量達1 719.00 kg/hm2(表3)。
表3 2018年汾芝10號國家生產試驗產量表現
忌重茬,且盡量避免向日葵、花生、大豆、蓖麻雙子葉油料作物為前茬,玉米、高粱、谷子、小麥等作物為前茬較好。選擇地勢平坦、肥力均勻、土質良好、排灌方便、不易受周圍不良環(huán)境影響和損害的地塊,周圍500~800 m內忌種植其他黑芝麻品種,容易與其混雜,影響商品質量。
播前精細整地,施足底肥,施農家肥15~30 t、復合肥[8](氮磷鉀比例1∶1∶1)300~450 kg/hm2,于耕地前混合撒施。
足墑播種或干播等雨,春播區(qū)氣溫穩(wěn)定在18℃以上及時播種,播種量22.5 kg/hm2左右。機械化播種深度2 cm,人工播種2~3 cm。
及時間苗、定苗,留苗密度22.5萬株/hm2[9-11]。苗期注意防治病蟲草害,特別注意小地老虎危害,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傍晚灌根;蚜蟲可用吡蟲啉、啶蟲脒等藥劑噴霧防治。莖點枯病發(fā)病時可選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百菌清等藥劑噴霧防治;枯萎病發(fā)病時可選用多菌靈、嘧菌酯、井岡霉素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12-14]?,F蕾期至初花期可結合降雨追施氮肥75 kg/hm2[15]。
下部蒴果微裂或中部籽粒呈現種子顏色時人工收獲;如果采用收割機需在收獲前用20%敵草快300倍液殺青,植株葉片全部脫落時收獲。
汾芝10號適宜在我國西北、東北、華北、黃淮區(qū)春播或復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