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花 潘磊 李超
(1,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環(huán)秀動物衛(wèi)生與產品質量監(jiān)督站 266200;2,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266200;3,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動物衛(wèi)生安全服務中心 266200)
布魯氏桿菌是引發(fā)該病的主要病原體,其形態(tài)大多都不規(guī)則,并且表面沒有鞭毛,不會形成芽孢。布魯氏桿菌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比較強,在被污染的水源和土壤中可以存活20d 左右,同時由于布魯氏桿菌的這種特性,在對該病進行預防時應當格外注意。經過大量的研究發(fā)現該病對抗生素和消毒劑有一定的敏感性,所以,可以利用布魯氏桿菌的這種特性來對牛布病進行有效的預防[1]。
牛布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在山羊、牛、豬等動物中經常發(fā)生,其中妊娠期母?;荚摬〉母怕时容^高,如果是患病的母牛感染該病,那么當母牛妊娠生產的時候就會將大量的布魯氏桿菌排出體外,感染其他牛只進而導致大范圍感病情況的出現。一般來說牛布病可以通過牛的皮膚、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進行傳播。其中皮膚感染的危害性最大、傳播速度相對來說也是最快的[2]。
當?;寂2疾r通常會表現出體溫明顯升高、顫栗等情況,另外,懷孕母牛感染該病就會發(fā)生流產,并且流產的時間是不確定的,在懷孕期間的任何時期都有可能發(fā)生流產,一般會在流產的前幾日表現出類似于分娩的征兆,像陰唇腫大、陰道黏膜出現紅色結節(jié)等,早期生產的牛羔大多在產前已經死亡,患病母牛在生產之后也能迅速恢復,痊愈之后又能繼續(xù)受孕[3]。公牛還會表現出睪丸炎和附睪炎。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很多用于牛布病診斷的血清學技術,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補體結合試驗以及血清凝集實驗,血清凝集實驗這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方便,并且試驗的誤差相對來說也比較小,所以應用范圍比較廣泛。血清凝集實驗主要是對該病的抗體進行檢查,如果血清凝集的效價達到1:100 則可以確定為陽性,如果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牛布病的養(yǎng)殖場突然發(fā)現血清凝集呈現陽性,則應當在4 周之后再對其進行一次檢測,如果檢測的結果仍然呈陽性,則可以確定為陽性。
牛布病的潛伏期一般為兩周到半年,如果是妊娠期的母牛感染該病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流產癥狀,流產之后胎兒大多為死胎,如果流產的時間在妊娠后期也會生產出一些弱胎,這樣的弱胎大多不會存活很久就會死亡[4]。另外該病也可以通過動物的消化道、黏膜、皮膚、蚊蟲叮咬等進行傳播,導致出現大面積布病傳染情況的出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我們必須要從該病的根源出發(fā)對該病進行控制。
當患牛布病的母牛流產之后,要將其子宮內膜及胎衣剝離下來,并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子宮,每天沖洗1 次,連續(xù)沖洗3d,之后再每隔1d 沖洗1 次,直到母牛的陰道沒有分泌物流出。另外也可以用青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來對患牛布病的母牛進行肌肉注射治療。
為了減少牛布病的大范圍發(fā)病給養(yǎng)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養(yǎng)殖人員對引進新的牛只時應當首先將其隔離2 個月,在隔離期間應當采取兩次血清學檢查,如果檢驗結果全部呈現陰性則可以讓牛只進入到牛群中,如果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則應當將其繼續(xù)隔離,并采取治療措施。另外,對于沒有感染過疫病的地區(qū)也應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疫,特別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應當格外注意,如果接種過疫苗的牛在未來3 年的檢疫中有一次呈現出陽性,也應當立即對其進行無公害化處理,避免給養(yǎng)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從當前我國對牛布病的治療情況來看,牛型19 號菌苗的注射效果相對來說比較好,在利用牛型19 號進行注射時,為了更好地保證免疫的效果應當采取肌肉注射或者口服的方式,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保證接種的有效性,減少牛布病傳染源的出現,同時也可以減少接種的次數,解決菌苗的使用。另外,相關人員在對牛群進行免疫時也應當注意做好自我防護,因為牛布病也會感染人群,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損害。
當牛群中出現患牛布病并發(fā)生流產的母牛時,飼養(yǎng)人員應當立即對母牛的流產物進行深埋處理,并對牛舍進行全面的消毒,切斷牛布病的傳播途徑。另外,飼養(yǎng)人員也應當做好對牛產品的處理,特別是對一些牛乳類制品的處理,牛乳制品一定要經過巴斯德消毒、動物毛皮應當在日光下照射1~5 個月,家畜的糞便也應當經過無公害處理之后才可以用作肥料,同時也應當做好防護措施來對水源進行保護,避免水資源被病畜的排泄物所污染,從而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發(fā)病情況。與此同時,相關人員在接觸病畜時也應當做好防護措施,穿防護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等,在做完病畜處理工作之后要用消毒水進行全面的消毒,避免在工作的過程中被牛群感染,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為了培養(yǎng)出健康的牛群,養(yǎng)牛場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健康公牛的精液來進行人工授精,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減少牛布病的發(fā)病概率。在牛犢出生之后可以給其投喂3~5d 的母乳,之后再將其送到隔離舍,給其投喂一些經過消毒的牛乳,并且在牛犢生長到6 個月之后,每30~40 天就對其進行一次檢疫,如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則應當立即將其送到病牛群中進行隔離,同時也應當立即對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如果治療無效則應當立即對其進行無公害化處理,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遏制該病的發(fā)生,避免造成大規(guī)模發(fā)病的情況;如果檢查的結果呈陰性則可以暫時認為牛只健康,但是也不能完全將其確定為健康牛,要在一年之中對其進行4 次以上的檢疫,每次檢疫結果都呈現陰性才可以將其認定為健康牛,反之則應當按病牛處理。
在養(yǎng)牛場中經常會出現牛布病,由于牛布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一旦發(fā)病就會威脅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及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養(yǎng)殖場必須要加大對牛布病的防治力度,不斷地增加防疫工作的資金投入,定期給牛群注射疫苗,對牛群進行全面的檢疫。同時,飼養(yǎng)人員也應當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定期對牛舍進行清掃、消毒,密切關注牛群的生長情況,擴大對牛布病的監(jiān)控范圍,嚴格控制牛布病的傳染源,從而減少牛布病發(fā)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