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林,聞 祿,武廣云
(普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普洱 665000)
目前普洱市水稻生產區(qū)存在偏施氮肥,且前期施氮量過大,鉀肥和中微量肥料使用量少,養(yǎng)分比例不協(xié)調,有機肥施用不足,酸性土壤鈣、硅及部分土壤鋅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施肥方法不科學等問題,基于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一是增施有機肥,有機無機肥料相結合,提倡秸稈還田;二是調整基肥與追肥比例,氮肥后移,減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中、后期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三是依據(jù)土壤肥力條件和目標產量,平衡施用氮、磷、鉀肥,主要是調整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四是在土壤pH值為5.5以下的田塊,適當施用含硅、鈣的堿性土壤改良劑或基施生石灰;五是缺鋅田塊、潛育化稻田和低溫寡照地區(qū)補充微量元素鋅肥。
采用旱育秧和濕潤薄膜育秧,選用旱地、菜地或稻田做苗床,在育秧前先翻挖,然后每畝施用1000 kg腐熟細碎的優(yōu)質農家肥。播種時每畝施氮肥10 kg和磷肥15 kg,均勻施在墑面上,然后翻入耕作層。2葉1心期通風煉苗后揭膜,揭膜后畝用尿素3 kg對水進行葉面噴施。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的肥料為基肥?;史浅V匾?,最適宜施用有機肥,并適當配合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肥料,達到既滿足有效分蘗期內有較高的速效養(yǎng)分供應,又保證肥效穩(wěn)長的效果。一般結合最后1次耙田施用,施肥深度應在12~20 cm,使銨在少氧的環(huán)境中保持穩(wěn)定、防止流失。按照每畝施用優(yōu)質農家肥1000 kg(商品有機肥350~600 kg),配合尿素10~15 kg、普鈣25~30 kg;或者每畝施用氮∶磷∶鉀比例為24∶6∶10水稻專用控釋肥40 kg,并配合施用鋅肥1~2 kg。
水稻追肥有3個重要的施肥時期,包括分蘗期、抽穗期、成熟期。
(1) 分蘗肥。分蘗肥在施促基肥的基礎上及早施用,一般在移栽后7 d內施用尿素10 kg,配合除草劑一起施用,保證全田生長整齊,起到保蘗成穗作用。
(2)穗肥。當水稻倒2葉開始出葉,幼穗長約1 cm時,每畝施尿素8~12 kg、硫酸鉀或氯化鉀3~5 kg,或高氮復合肥10~15 kg,以確保中期有足夠的養(yǎng)分轉向生殖生長,增加穎花數(shù)量,防止穎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時該時期施肥還具有養(yǎng)根、健葉、壯稈、防倒伏的作用。對于群體過小的田塊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時期施肥,施肥量可酌情增大。
(3)粒肥。水稻抽穗直至成熟期間追施粒肥。要視水稻的長勢進行追肥,宜少不宜多,一般每畝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60 kg;在缺鋅癥狀出現(xiàn)的田塊中噴施0.1%~0.3%的硫酸鋅溶液50~60 kg;對抽穗前葉片褪綠發(fā)黃的地塊,每畝施尿素3~4 kg或高氮復合肥4~5 kg。應注意前期肥足、中期分蘗過多過旺、葉色濃綠、群體間受光態(tài)勢差、有貪青晚熟趨勢的田塊,不追施粒肥。
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不僅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對營養(yǎng)元素的循環(huán)和平衡也有重要意義。有機肥富含有機質,可以培肥土壤,供應多種營養(yǎng)成分,還能提供具有生長素和激素性質的化合物。有機肥料中的有機酸和腐殖酸能與土壤中的鐵、鋁絡合,減少磷肥被土壤固定,提高有效磷量和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施用有機肥料有助于保持土壤中氮素儲量。但有機肥料養(yǎng)分釋放緩慢,而化學肥料多是速效性的,養(yǎng)分供應快,兩者配合施用,可使養(yǎng)分供應過程較為平穩(wěn)。一般畝施農家肥1500~2000 kg或350~600 kg商品有機肥作基肥。
微量元素如鋅、錳、硼等,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應,增強稻株的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進后期根系發(fā)育,延長葉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能加速花的發(fā)育,增加花粉數(shù)量,促進花粒萌發(fā),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還能促進穗大粒多,提高結實率和籽粒的充實度,從而增加稻谷產量。在缺鋅、缺硼稻田畝施硫酸鋅1.5 kg、硼砂250~350 g并視土壤情況,畝施硅肥6~8 kg補充缺失的微量元素。
據(jù)測普洱市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4275份土壤樣品測定結果知,土壤pH值低于5.5的占58.7%,pH值為5.5~6.5的占34.5%,土壤以酸性為主。合理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值,可補充土壤鈣含量,減少土壤對磷和鉬的固定,促進有機氮、磷化合物的分解釋放,消除過量鋁、鐵、錳等的毒害;增強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抑制與殺滅土傳病發(fā)生與蔓延。石灰施用量依據(jù)不同質地耕地土壤(pH值高低)確定,建議每畝施用生石灰50~7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