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鴨紅,保增平,常曉祥
(陸良縣三岔河鎮(zhèn)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陸良 655603)
陸良縣三岔河鎮(zhèn)土壤肥沃,水利基礎設施好,年平均氣溫15 ℃,近幾年,以農(nóng)業(yè)供給側(cè)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nóng)民增收為中心任務,因地制宜進行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目前紅提葡萄種植面積約234 hm2,平均畝產(chǎn)2 t,產(chǎn)值3000萬元。由于種植面積有限,應從技術上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選電力設施齊備,交通方便,排灌暢通,地下水位低,能集中規(guī)?;N植的區(qū)域;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紅壤土、砂紅壤土或白泥土,pH值為中性或微酸性。
選優(yōu)質(zhì)壯苗、無病毒、品種純、苗健壯、地上部有5~6個老熟節(jié)段和發(fā)育良好的冬芽,枝條中部寬度0.7cm以上,根系良好,根粗0.2 cm在6條以上,須根多分布均勻的幼苗。
一般冬季栽植。栽植前2~3月開始挖定植溝,施足底肥,南北向開溝,溝寬60 cm、深50 cm,表土新土分開;表土填溝底,中層施腐熟農(nóng)家肥每畝3000 kg、普鈣100 kg、復合肥20 kg,新土覆蓋填平;定植規(guī)格為1.8 m×0.6 m,挖30 cm2的栽植坑;栽植前對每株苗進行選擇和修整,上部留3~4個飽滿芽,剪去皮傷及霉爛部分根系,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200倍福美砷浸根2~3 min,根系蘸生根粉液;入坑后對準行向,舒展根系,邊填土邊踩,并向上輕輕提動,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枝條基部1~2個芽入土為宜;澆透定根水,鋪地膜兩側(cè)用土壓實,促保溫保濕和早生根發(fā)芽。用0.01 mm黑膜,利于殘膜回收,減少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
排灌系統(tǒng)規(guī)劃,抽水機安裝。主水溝寬70 cm、深80 cm,墑與墑水溝寬60 cm、深60 cm,劃區(qū)布局滴灌,保證旱能澆、澇能排。道路根據(jù)地形地勢,規(guī)劃出主路、輔路,便于園內(nèi)作業(yè)和物品運輸。
水泥桿邊柱高2.8 m,中柱高2.5 m,柱邊長寬為12 cm×12 cm,地面以上保留2 m。
4.2.1 架面排布
行距1.8 m,柱與柱間距5 m,柱與柱間應在右成行,便于拉鐵絲設置架面。每行兩端保留2 m以便邊柱向外傾斜30度并設地錨拉緊;拉3行主線搭建雨棚架。
4.2.2 鐵絲布置
在柱的一側(cè)距地面0.7 m綁0.6~0.7 m橫角鐵,角鐵兩側(cè)留眼拉鉛絲,每15 m綁一橫角鐵,共拉3層,間隔0.5 m。
為防止自然災害造成經(jīng)濟損失,2月下旬拉防雹網(wǎng),防止冰雹損傷果樹;4月下旬搭建雨棚,5月墑面覆膜,降低病菌發(fā)生。
花蕾期噴0.2 %~0.3 %硼酸或0.3 %尿素+0.3 %硼砂溶液,提高坐果率,每隔5 d噴1次,連噴2~3次。開花前7d,噴0.3 %~0.5 %比久溶液,控制新梢生長。盛花期噴每千克水含30~50 mg赤霉素溶液,提高坐果率及提前15 d成熟。每2~3 d搖動主枝1次,搖落花瓣,以利小果見光轉(zhuǎn)綠。硬核期噴400~600倍液果友氨基酸或1200倍液斯得考普或0.3%磷酸二氫鉀,提早7~10 d成熟。
科學摘心,控制旺長。第1道鐵線以下的芽抹掉,留1枝做營養(yǎng)枝,主蔓長0.6~1 m綁扎在鐵絲上掐卷須。25 d后長1.5 m綁扎在鐵絲上,分布均勻摘心,長到最上1道鐵線時反復摘心,副梢留2葉摘心。雨天不抹芽、摘心、疏花疏粒、疏梢疏葉。
合理負荷,及時定產(chǎn),可提高品質(zhì)和坐果率。果園初果期畝產(chǎn)量控制在1000~1500 kg,盛果期控制在2000~2500 kg。合理運用紅提的“芽、花、果”調(diào)控管理,保證通風透光,提高花芽分化質(zhì)量,打好翌年豐產(chǎn)基礎。生長勢中等的結果枝留1個花穗,少數(shù)壯枝留2個,弱枝不留,正常葉片制造營養(yǎng)。
5.3.1 疏花疏粒
在開花前5~10 d進行,抹去花序末端1/5~1/3,分化不良的副花序和副穗1~2個的穗尖摘除,夾在枝條間的果穗理順到架面下。
落花后15~20 d,生理落果后進行選擇性的疏粒。疏去過密、單粒、小粒、畸形和傷粒果,每穗留50~90果粒,保持粒間不擠壓,每穗重不超1 kg,使果穗緊湊呈錐形。2次果花序或果穗應及早去除。
5.3.2 疏梢疏葉
漿果開始著色時,摘掉新梢基部、果穗下老葉,疏除無效新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著色。夏梢與幼果爭養(yǎng)分,把萌發(fā)3~5 cm以下的夏梢摘除,每周摘1次,摘至放秋梢前15 d停止。
追肥分6個時期,追肥后及時灌水。萌芽前在施基肥的另一邊開溝,每畝追施尿素20~30 kg,促壯枝壯花;萌芽后至開花前期,合理追施氮、磷為主的速效性肥,促花保果;坐果后每畝追施氮肥10~15 kg;膨大期每畝追施復合肥20~30 kg;上色期(7月上旬)施鉀肥20~25 kg和普鈣30 kg;8月每14 d噴施0.4 %尿素、磷酸二氫鉀或鈣和硼等微量元素,促果實和枝條成熟;在采果后(10月中旬)施入基肥,挖40 cm×40 cm溝槽按一層土一層肥、分多層施入有機肥和磷、鉀肥,配合適量氮肥澆透水,促進花芽發(fā)育、枝條成熟和恢復樹勢。
萌芽前、開花前各灌1次水,坐果后至果實著色期干旱時及時灌水保濕,以免造成果實軟化,影響果實品質(zhì)和果樹早衰;雨天及時清溝排積水。秋梢老熟后,適當控制水分。成熟期后,也是第2次果實膨大期要灌好膨大水,防止因水分過大而貪青,影響正常采收及商品性。封凍前、萌芽前進行全園大水漫灌。
花后40 d套袋,套袋前用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80 %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1∶0.7∶200倍的波爾多液等全面噴施1次。藥液風干后,早晨10:00前和下午4:00后套袋,扎緊紙袋上口將其固定在老蔓上,下口兩角分別剪一個小洞以通風。根據(jù)果穗大小選用紅提專用的殺菌紙袋。
9-10月分批采收。不宜提前采,否則糖分低品質(zhì)差、不耐貯存。采后及時裝箱低溫保存,采收時手切勿觸及果面損傷果粉。
冬季修剪在落葉后至翌年1月前進行,選留主蔓上生長充實、成熟良好、無病蟲害的枝條作為結果母枝,結果母枝剪留2~4個芽。粗壯枝可長留,瘦長枝可短留。在主蔓和側(cè)蔓下部留部分短梢作預備枝,用以更新枝蔓。如果整理成小干,結果母枝留5~7芽修剪,產(chǎn)量倍增。
萌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0.2%~0.3%有機硅農(nóng)用助劑,消滅越冬病源。開花前后是紅提黑痘病、穗軸褐腐、霜霉病、灰霉病的高發(fā)期,可噴1~2次消菌靈1500倍液或甲基硫菌靈、甲霜靈1000倍液或噴1∶ 0.5∶200倍波爾多液,納米欣3000~4000倍液交替使用,10~15 d噴施1次,連噴2~4次。盲蝽、螨、紅蜘蛛、葉蟬、金龜子為害噴2000倍液甲氰菊酯、高效氟氯菊酯2~3次;葉蟬為害噴施25 %吡蟲啉2000倍液防治。
落花后至果實著色前噴1~2次氰戊菊酯防治紅提透翅蛾幼蟲3000倍液。預防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等,每隔10~15 d交替噴1∶0.5∶200倍波爾多液或70%1000倍液甲基硫菌靈,或三唑類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生長前期陰雨低溫天氣較多時葉片發(fā)生霜霉病噴25%800倍液甲霜靈液。
果實著色期至成熟期,防治天蛾幼蟲和其它蟲害用高效廣譜殺螨劑交替使用。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盛發(fā)期,每10 d噴1次殺菌劑,噴瑞毒霉、百菌清、消菌靈、甲基硫菌靈600~800倍液各1~2次或1∶1∶200倍波爾多液。
果實采收后至休眠期,第2代天蛾幼蟲為害時可噴氰戊菊酯3000倍液。秋季陰雨天較多時重點防治霜霉病,可噴1∶1∶200倍波爾多液。冬季修剪后清潔田園,全面清除剪下枝葉、落葉、病果等病殘體,及時集中燒毀,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全園消毒,禁止和其它農(nóng)藥混用,施藥溫度不低于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