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圓 朱少偉 李愛芹 吳利鋒 郭志勇 鄭麗艷 劉志成
(1,山東省濟寧市畜牧業(yè)發(fā)展中心 272000;2,山東省嘉祥縣畜牧業(yè)發(fā)展中心 272400;3,山東省嘉祥縣萬張街道畜牧獸醫(yī)站 272400;4,山東省嘉祥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272400)
濟寧青山羊,其被毛由黑白二色毛混成青色,其角、蹄、唇為青色,前膝為黑色,有“四青一黑” 的特征[1],該毛色特征為區(qū)分青山羊與其他山羊品種的主要特征,2006 年該品種被農業(yè)農村部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濟寧青山羊體型較小、骨骼健壯、肌肉緊實,成年公羊的體高一般在55~60cm,平均體重在30kg。母羊平均體高在50cm 左右,體重26kg。青山羊被毛整體呈青色,前蹄則為黑色,青山羊公羊及母羊均長角和胡須,且羊角向斜后方生長,成年羊的羊角長度可達到15cm 左右。青山羊公羊額頭處長有卷曲毛發(fā),母羊多表現(xiàn)為粉青色白章。
相較于其他山羊品種,濟寧青山羊毛發(fā)更細密,長度平均在8~15cm。羊羔出生3d 左右宰殺剝皮,可得到質地輕柔、紋路優(yōu)美的青猾皮。公羊的年產毛量在230~330g,母羊在150~250g。另外,青山羊肉質細嫩,其脂肪含量低,富含礦物元素,平均營養(yǎng)價值可達到一般山羊的2.6 倍。但因體型較小,產肉量有限。
作為中國本土品種,濟寧青山羊4 月齡即可配種,母羊常年發(fā)情,發(fā)情周期(17.5±0.5) d,妊娠期(147±2.5) d,羔羊成活率95%[2]。羔羊初生重(1.3±0.1) kg,60 日齡斷奶重(4.0±0.5)kg。山羊一般產單羔居多,濟寧青山羊年產兩胎或兩年產三胎,一胎多羔,平均產羔率293.65%[3],但其個體較小、生長速度較慢,在大規(guī)模生產中不占優(yōu)勢。研究其生長發(fā)育的過程,提高繁殖率和生長速度,降低生產成本,將成為今后育種的主要目標。
繁殖力是影響山羊養(yǎng)殖經濟效益高低的最主要因素,從基因學的角度講,繁殖力的遺傳力極低,且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顯著影響,從國外有關領域的研究上看,BMPR-IB 基因突變、BMP15 基因突變、Thoka 基因等多胎主基因已經被發(fā)現(xiàn)。分子標記技術在我國相關研究中的應用相對滯后,且首先在綿羊繁殖力研究中被使用,現(xiàn)階段有關山羊多胎性狀分子遺傳機制的研究成果還比較有限。該試驗選取的樣本中,均未檢測到BMP7 基因外顯子2 和外顯子3 單核苷酸具備多態(tài)性,這一結果與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一致。但BMP7 基因是否與濟寧青山羊繁殖力之間存在影響關系,單憑此試驗還無法證明,需要對青山羊BMP7 基因DNA 全序列的堿基突變情況做深入分析,以得到更確切的結論。另有學者對濟寧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候選基因類固醇21-羥化酶基因進行研究,利用PCR-SSCP 及PAGE 檢測該基因分別在繁殖力低、中、高的不同山羊品種中的堿基變異情況,并分析該基因與青山羊繁殖力間的影響關系。試驗發(fā)現(xiàn),僅有P10 擴增片段表現(xiàn)出多態(tài)性,且在濟寧青山羊中檢測到AA、AB 和BB 基因型,其中BB 基因型的產羔數(shù)量的最小二乘比AA 基因型要高0.81,AB 基因型較AA 基因型高0.47[1]。結合試驗結果可初步認為,CY P21 基因的B 等位基因是提高青山羊繁殖力的一個有效DNA 標記。
有關青山羊繁殖力的研究多以提高青山羊繁殖能力、實現(xiàn)青山羊的規(guī)?;B(yǎng)殖、創(chuàng)造更高的養(yǎng)殖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該試驗以濟寧青山羊為研究樣本,分別研究PG 和孕酮兩種激素對青山羊同期發(fā)情產生的影響。經驗證,兩種激素較自然條件下均可達到較好的同期發(fā)情效果,青山羊同期發(fā)情率超過95%,且PG 激素效果更優(yōu)[4]。
青山羊肉質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的特點使其在食品市場具備較大的發(fā)展空間,尤其目前我國人均羊肉消費量在肉類總量中的占比還比較低,約為3.33%,隨著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及安全要求的進一步提高,青山羊羊肉也將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充分利用青山羊繁殖力高的特點,結合同期發(fā)情技術實現(xiàn)青山羊的規(guī)?;B(yǎng)殖,同時促進青山羊個體增重,提供更豐富的青山羊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