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袁亞祥)第一季度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上海市水果市場總體銷售額、銷售量都比往年有明顯下跌,尤其是2月10日之前,由于各項管控措施較嚴,不少產地水果運輸和采購車輛都出不來,果品交易一度滯緩,果品供應和購買力都有所下降。其中,柑桔、梨較好受歡迎,而且進口大櫻桃、紅提、無籽西瓜和哈密瓜等則受到較大影響,因為這幾個品種主供飯店和娛樂場所,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由于全部停業(yè),銷量驟減。特別2月尤其明顯,無籽西瓜降幅同比達100%,銷售直接歸零,這是前所未有的。哈密瓜和陜西紅提降幅也較為明顯。而杧果交易也受到重創(chuàng),近一半杧果因銷售不出去直接爛掉,海南省杧果積壓嚴重,四處求援。來自越南的水果在疫情初期1周多的時間停止供貨,至2月中下旬交易逐漸回暖,大部分品種恢復明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不少企業(yè)開始復工復產,管控措施也漸漸放寬,交易隨之回暖。之后,甘蔗、香蕉、蘋果、梨、柑桔的銷售都有明顯增幅。
具體來看,第一季度上海果市價格回落,水果親民惠民。從類別上看,哈密瓜、獼猴桃、香蕉、蘋果、柑桔等價格下降較為明顯。沙糖桔種植面積過大,豐產豐收,產量過高,而疫情對其銷售影響較大,價格順勢下降。也有個別品種“異軍突起”,主要是葡萄和雜柑,整體交易量都呈上升趨勢,價格也穩(wěn)中有漲。葡萄主要以云南早期的夏黑葡萄為主,剛上市價格較高,防疫管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果品輸出,產地進入上海果品市場的量減少,進而抬高了價格。雜柑則在這次疫情中表現(xiàn)相當不錯,主要是春見雜柑已經成為公眾喜歡的水果,成為消費者的熱寵。與此同時,進口水果增速放緩,大櫻桃行情遇冷。從上海市輝展進口水果批發(fā)市場獲悉,受疫情影響,今年智利大櫻桃的交易“很受傷”。春節(jié)前,各大商家都卯足了勁,準備大干一場,可沒成想,原本紅火的春節(jié)銷售卻迎來“當頭一棒”,不少集裝箱貨柜滯留在港口,部分商超也因此斷供,銷售一度滯緩,可以說遭遇了史上最冷行情,價格基本上直接腰斬,原先賣400~500元一箱,只賣200~300元一箱。到了2月中下旬,雖然提柜速度逐漸恢復,但周轉速度大幅下降,交易情況遠低于預期,造成絕大多數(shù)經銷商大面積虧損。和大櫻桃一樣,疫情對其他進口水果銷售也造成較大影響。但也有例外,那就是開設在社區(qū)的水果連鎖店,受剛性消費需求拉動,銷售看好,扭轉了批發(fā)市場、超市等平臺銷售的不景氣。另外,進口水果中的一些小眾品種依舊表現(xiàn)不俗,如藍莓、西梅。藍莓主要產自智利、秘魯?shù)葒?,智利藍莓的產季是9月至次年4月,秘魯藍莓的產季是7月至次年4月,一般春節(jié)前后是銷售旺季;西梅主要產自智利和澳大利亞,銷售時間較短一些,一般從2月開始上市,4月結束,只有短短3個多月的銷售期。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成果,全國各地復工復產已經全面展開,交通限制基本解除,人員流動大幅增加,市場漸趨穩(wěn)定,時令鮮果也陸續(xù)上市,草莓、杧果、菠蘿、櫻桃、枇杷、桑葚、西瓜、甜瓜等類開始搶鮮上市。與此同時,進口水果中泰國山竹、埃及甜橙也將集中上市,復蘇后的水果市場會慢慢好起來。同時,各水果經銷主體也在加大宣傳,多方發(fā)力,拓展銷售渠道,尤其是政府各部門都在抓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為水果的復工復產紛紛聯(lián)系對接銷售,進一步加大了果品銷售力度。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果企果農逆勢突圍,各地果品企業(yè)、果農等紛紛行動起來,對接生鮮電商和對接網絡銷售平臺等方式助力果品銷售。整合各方資源,開展助農銷售系列活動,為了進一步拓寬水果等農產品銷售渠道,各業(yè)務主管部門都開始整合對接各類電商平臺,開展“戰(zhàn)疫情 保供應 促增收”助農銷售系列活動。第二季度水果銷售雖已經啟動,但面對不利因素,必須做到齊心協(xié)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多措并舉助力果品銷售。一是指導各類果企及早有序復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果品銷售,全方位提供復工服務工作。二是加強產銷信息對接服務。及時掌握果品庫存及市場銷售現(xiàn)狀,并通過相關媒體,及時公布果品庫存信息,做好產銷信息對接工作,促進庫存果品銷售。三是開展各類無接觸式營銷活動,扭轉果品銷售緩慢的不利局面,探索線上遠程監(jiān)管、線下無接觸配送的新型營銷模式,不斷開拓渠道,助力果品銷售。四是發(fā)揮商超對接營銷優(yōu)勢,消化零散庫存。積極發(fā)揮超市在疫情防控中的銷售優(yōu)勢,促進商超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