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語桐
我看過一個故事。法國有一個男孩,足球踢得很棒,成績也名列前茅,可不幸的是,一場車禍讓他雙目失明,從此不能踢球,也無法繼續(xù)上學。于是,他對生活失去了希望,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脾氣也不好。他的母親總是盡一切辦法安慰他,但父親覺得這樣做百害無一利。不久后的一天,父親讓母親帶著他去院子里用石頭射瓶子,男孩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扔出了第一顆石子?!芭?!”瓶子碎了,母親站在他身旁為他歡呼。男孩百發(fā)百中,最后高興地回房間休息去了,心情從此也變好起來。等男孩回房后,父親才從墻頭下來,身上被石頭砸傷了好幾處,有的地方還流血了。其實,男孩剛才一發(fā)也沒打中,瓶子全是他父親在墻頭用棒子打碎的。父親這樣做,是為了兒子能重拾信心,樂觀面對生活。
看完故事后,我被這份父愛感動了,不禁想起自己的父親。在我的印象中,父親真沒有母親那么關(guān)心我,不會在我身邊噓寒問暖,每天放學回家后,我們的對話不超過5 句。但是,老師告訴我的一個小細節(jié)震撼了我的心。有一回,我和同學們?nèi)ジ鸫鍖嵺`基地參加研學活動,在葛村住了一晚。那一晚,大家有說有笑地睡著了,絲毫沒有想念父母。可我的父親卻在家里失眠了,大半夜居然開車來到實踐基地,私下找老師問我睡得踏不踏實。而且,一直等著看到老師偷拍了我沉睡的樣子后,他才安心地離開。走的時候他還對老師說:“老師,拜托您了,他半夜會踢被子,如果您起來了幫他蓋一下?!?/p>
原來,父愛雖不如母愛甜膩,可它一直都在,從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