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武,龍繼銳,郭夏宇,魏中偉,張玉燭
(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湖南 長沙 410125)
超級雜交中稻主要特點是株葉形態(tài)理想,具有典型的高冠層、矮穗層理想株型,且上三葉葉片具有“長、直、窄、凹、厚”的形態(tài)特征,具有根系發(fā)達,穗大粒多,結(jié)實率高,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等特點。其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根據(jù)品種的生物學特征特性,按照良種良法配套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培育壯秧、平衡配方施肥、科學管水、綜合防治病蟲害等。
秧好一半稻,培育好秧苗是奪取超級雜交中稻豐收的關(guān)鍵,因此,要把好育秧關(guān),培育壯秧,提高秧苗素質(zhì),為獲取高產(chǎn)打好基礎。
超級雜交中稻一般生育期偏長,秧齡彈性較大,根據(jù)各地人力資源和機械化程度可相應采用水育秧栽培或機插秧栽培,平均氣溫穩(wěn)定15 ℃即可播種。播種前做好浸種消毒和催芽工作。超級雜交稻品種穎殼較薄、呼吸作用旺盛,宜間歇浸種。浸種前用清水洗去秕谷和雜質(zhì),用清水浸泡10~12 h后,再用1 000~1 200倍“咪鮮胺”溶液浸種8~10 h進行消毒,預防惡苗病、苗瘟等病害發(fā)生。第1次時間不超過20 h,若未達標,可露種6~8 h后繼續(xù)用清水浸種,直到種子充分吸足水分達透明狀并可見腹白和胚為準。浸種后的種子瀝去多余水分,進行催芽。水育秧提倡采用“催芽桶”快速催芽方法催芽;機插秧提倡免催芽智能密室疊盤控溫快速齊苗。催芽時要注意觀察和檢查,防止“燒桶”、催芽不齊、芽根不同步等現(xiàn)象發(fā)生。
秧田要求背風向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地勢較高、土壤通透性好,提前2~3 d耕整,按南北向整理分廂,廂面寬1.5 m,廂溝寬0.4 m、深0.15 m左右,秧廂做好后,開通廂溝、腰溝、圍溝,確保排水通暢。超級雜交中稻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由于前期氣溫低,不但發(fā)苗慢,還成苗率較低,為確保足穗高產(chǎn),應注意適當增加用種量,水育種一般需用種15 kg/hm2左右,機插秧一般用種30 kg/hm2左右,種子80%以上破胸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用20%吡蟲啉拌種,等藥劑均勻附著在種子上成膜后再播種。播種時要根據(jù)每公頃用種量和每公頃用盤數(shù)分批確定播種量,通過分批過稱實現(xiàn)精量播勻,要求水育秧稀薄勻播;機插秧播種要求均勻一致,防止插秧時出現(xiàn)大量空蔸現(xiàn)象。
播種后,秧床用30%惡霉靈水劑4~5 mL/m2稀釋800~1 000倍均勻噴施到廂面進行消毒,待廂面干爽后插好竹拱,蓋好地膜。小拱棚育秧插竹拱時注意秧盤兩邊各留10 cm左右空位,防止蓋膜后影響廂邊秧苗的生長;地膜要保持干凈,防止影響秧苗光合作用;膜四周要用泥土壓實,防止被風吹開,提高保溫效果;要全部用完好無損的地膜,以免因保溫效果不好造成爛秧。出苗前保持地膜覆蓋嚴實,溫度控制在35 ℃以內(nèi),秧苗一葉一心后溫度控制在25 ℃左右,遇晴好天氣應在10:00時左右揭開地膜兩端(秧廂較長時應同時揭開秧廂中間地膜)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燒苗”,16:00時左右蓋膜保溫;遇低溫陰雨天要5 d左右揭膜兩頭透氣降濕一次約2 h,防止發(fā)生綿腐病。秧苗二葉一心時煉苗,2~3 d后撤去地膜。揭膜時最好選晴天下午,廂溝內(nèi)先灌水后揭開兩頭或一側(cè),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如遇雨天或極端低溫惡劣天氣要繼續(xù)蓋膜。要及時疏通廂溝,切忌灌水上廂面。機插秧三葉一心、水育秧四葉一心期搶住有利天氣及早栽插。
超級雜交中稻生育期較長,在合理施用磷、鉀肥的基礎上應該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純氮用量為195~225 kg/hm2,氮、磷、鉀的比例為1∶0.5∶1.2[1],施肥時應施足底肥、早施分蘗肥、適時適量施用穗肥,后期補施粒肥。
底肥是水稻整個生育時期的基本營養(yǎng),必須施足,為高產(chǎn)打好肥力基礎。超級雜交中稻的底肥占總施肥量的40%左右,一般以有機肥或三元復合肥為主,在移栽翻耕前一次性施入。底肥的作用,一是改良土壤。有機肥作為重要的肥源之一,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機質(zhì)的含量,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團粒結(jié)構(gòu)形成、改善土壤微生物狀況,提高土壤蓄水、保墑性能、增強農(nóng)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等優(yōu)點,有利于龐大根系的形成,使水稻根深葉茂,健壯生長;二是可促進秧苗早發(fā)。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適當比例的氮、磷、鉀三元復合肥,秧苗移栽后開始發(fā)新根就有養(yǎng)分吸收,有利于秧苗早生快發(fā);三是有機肥的肥效持續(xù)時間長,能保持超級雜交水稻全生育期營養(yǎng)需求,特別是中、后期的穩(wěn)健生長,不會脫肥過早,引起早衰。超級雜交中稻的底肥,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5 t/hm2左右,45%(15-15-15)的復合肥600~750 kg/hm2。
超級雜交中稻的分蘗肥占總施肥量的30%左右。超級雜交中稻有效分蘗期時間在移栽后25 d左右,因此,分蘗肥宜施速效氮肥,必須在水育秧移栽后5~7 d、機插秧秧苗插后7 d左右追施分蘗肥,施尿素120~150 kg/hm2,鉀肥75 kg/hm2,促進秧苗早分蘗、快分蘗、多分蘗。分蘗肥施用太早,秧苗未長新根,易流失;施用過遲,起不到促分蘗早發(fā)的作用,將損失低位大分蘗,且有促進無效分蘗生長的風險。
穗肥占總施肥量的30%左右,穗肥是促進大穗和高結(jié)實率的基礎,超級雜交中稻除施好底肥和分蘗肥外,穗肥的施用也比較關(guān)鍵,施好穗肥是發(fā)揮大穗增產(chǎn)優(yōu)勢的主要措施。當田間調(diào)查主莖幼穗分化3期左右時施穗肥,施尿素75~105 kg/hm2,鉀肥120~150 kg/hm2,給幼穗提供充足養(yǎng)分,以促進枝梗分化,防止穎花退化,增加穎花數(shù)量,促穗大粒重,為大穗的形成打下基礎,同時具有養(yǎng)根、健葉、壯稈、防倒伏的作用。
粒肥以葉面肥為主。葉面肥由于直接噴施于葉面,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微肥、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等,可直接從葉片進入體內(nèi),參與植株的新陳代謝過程和有機物質(zhì)的合成過程。超級雜交中稻生育期較長,肥水管理不到位后期容易出現(xiàn)脫肥早衰,應在抽穗80%時結(jié)合病蟲害防治,用尿素750 g/hm2、谷粒飽15包兌水900 kg葉面噴施,以促齊穗壯籽,降低空殼率,提高結(jié)實和粒重。補施葉面肥可以有效地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長葉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應,提高根系活力;加快灌漿,促進成熟和籽粒飽滿,從而增加稻谷產(chǎn)量,改善稻米品質(zhì)[2]。
超級雜交中稻的水分管理全生育期以濕潤灌溉為主。移栽后為減少植傷,可灌深水護苗,返青活棵后淺水促分蘗,當苗數(shù)達225萬/hm2左右及時排水曬田,采用多次輕曬的方法,曬到葉色明顯落黃。若達到規(guī)定施穗肥的葉齡而葉色未轉(zhuǎn)淡,則應繼續(xù)曬田,不能復水施肥。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若遇到高溫天氣,可以灌深水;灌漿成熟期采用間歇灌溉,干濕交替,花期以濕為主,后期以干為主,保持根系活力,以根保葉,延長功能葉壽命,防止早衰[3]。
超級雜交中稻的病蟲害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jié)合”的方針。病蟲害以防為主,秧田期防治1~2次,主要防治稻薊馬和苗瘟,預防南方黑條矮縮病發(fā)生;移栽前1~2 d秧田噴施1次長效農(nóng)藥,使秧苗帶藥下田,可有效減少大田前期的病蟲害。大田期主要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4]。農(nóng)藥按說明書用法及用量使用,具體防治時期視病蟲發(fā)生情況及當?shù)叵x情測報確定。